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0.82)°、(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对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O.82)°、(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图像引导技术(IGRT)引导下旋转摆位误差对宫颈癌放疗的剂量学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04-01-2022-12-01放疗科治疗的27例宫颈癌患者,由CBCT配准得到摆位误差均值,通过MIM系统模拟摆位误差并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剂量,对原计划(PA)和引入误差计划(PB)行配对t检验,对各评价指标变化和摆位误差行双变量分析。结果 旋转误差引起淋巴结、计划靶区(PTV)受照剂量均值均下降,淋巴结D98、D95、V100和CI均值分别下降668 cGy(t=-3.903,P=0.001)、183 cGy(t=-7.111,P<0.001)、9.9%(t=-3.577,P=0.001)和0.04(t=-5.483,P<0.001),PTV Dmean、V100、D98和D95分别下降36 cGy(t=-4.374,P=0.001)、3.0%(t=-5.864,P<0....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量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范围的合理性.方法 对42例食管癌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测量其摆位误差,每例患者接受摆位验证6次(1次/周).在治疗计划系统上模拟实际摆位误差,评价实际治疗过程中GTV、CTV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结果 42例食管癌患者左右、前后、头脚方向摆位系统误差分别为-2.31、-0.55、-0.16mm,随机误差分别为4.42、4.35、4.48 mm.摆位误差使食管癌患者GTV 95%体积接受的剂量(D95)与原治疗计划相比降低了32 cGy,CTV D95降低了88 cGy.原计划和结合摆位误差计划的全肺接受20 Gy照射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20)分别为22.49%和22.02%,心脏平均剂量分别为2077.62 cGy和2036.23 cGy.原计划中无一脊髓受量超过4500 cGy,结合摆位误差计划中18例脊髓最大剂量超过4500 cGy,其中1例最大剂量为5503.90 cGy.结论 摆位误差使GTV、CTV的受照剂量有所下降,双肺、心脏受照剂量未见明显变化,部分患者脊髓最大剂量超过耐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技术与常规固定野调强技术在鼻咽癌计划中对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同步加量放疗鼻咽癌患者,通过瓦里安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制定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种计划的靶区(PTV、PTV1、PTV2)及危及器官剂量参数、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T).结果 IMAT和IMRT计划的PTV、PTV1、PTV2适形指数均不同,分别为0.71和0.75(Z=-2.32,P<0.05)、0.54和0.59(Z=-2.56,P<0.05)、0.71和0.78(Z=-2.52,P<0.05);均匀指数均相似,分别为10.5和11.2(Z=-0.84,P>0.05)、13.1和17.1(Z=-1.68,P>0.05)、14.1和13.3(Z=-1.01,P>0.05).IMAT和IMRT计划的脑干平均剂量相似,分别为(3512.8±406.2)cGy和(3384.3±361.3)cGy(Z=-1.82,P>0.05),最大剂量也相似,分别为(5528.1±192.9)cGy和(5727.5±356.3)cGy(Z=-1.12,P>0.05);脊髓最大剂量不同,分别为(4186.1±8 8.7)cGy和(4390.2±74.9)cGy(Z=-2.38,P<0.05).两种计划中双侧腮腺平均剂量、腮腺33%体积受照剂量(D33)、D50、D60均相似(P值均>0.05),正常组织[定义为全身(body)减去PTV,即B-P]受照500 cGy体积占总B-P体积百分比(V5)、V10均也相似(P值均>0.05),但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均不同(P值均<0.05).两种计划的MU不同,MUIMRT=1308±213,MUIMAT=606±96(Z=-2.52,P<0.05).结论 IMAT计划靶区剂量覆盖与IMRT计划相当,适形度好于IMRT计划;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相当,B-P受照剂量明显降低;可减少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靶区内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在治疗初及治疗中对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病人调强放疗时所拍摄的60幅射野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DRR)图像进行比较,测量每一位病人的平均摆位误差数值.比较初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对照组)和参考误差后制定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试验组)二者靶区剂量体积直方图差异.结果:10例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和头脚(Y)及前后(Z)的平均移动偏差分别为(0.8±1.3)mm、(3.2±2.5)mm、(1.8±1.5)mm.对照组、试验组中CTV的D95分别为4992cGy±38cGy、4916cGy±113cGy,V105%分别为24.2±18.6、31.8±24.3;V110%0.12±0.4 、1.8±1.3.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PTV外放5mm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两种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剂量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分析VMAT与IMAT在剂量学方面的特点.方法 对入组的22例食管癌患者使用核通Oncentra 4.1计划系统设计IMAT和VMAT两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2 Gy/次,30次.要求≥95%计划靶体积(PTV)达处方剂量,超过110%处方剂量PTV(V11o)<10%,脊髓最大剂量≤45 Gy,双肺受量V20≤28%,V30≤18%.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PTV和正常组织的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和伽马(γ)通过率.SPSS19.0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显示IMAT组PTV的适形指数(t=3.35,P=0.003)、2%体积所受的剂量(t=-2.27,P=0.034)、肺V30(t=-2.46,P=0.023)均优于VMAT组.VMAT组脊髓V40(t =2.37,P=0.027)、肺V5(t =2.43,P=0.024)要优于IMAT组.PTV、CTV、肿瘤体积(GTV)以及心脏、脊髓、肺V20及平均受量、y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AT在治疗时间和组织高剂量受照区域要低于VMAT,在MU和组织低剂量受照区域要高于VMAT,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满足临床需求,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EPID分析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群体的射野图像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摆位误差分布情况,为治疗计划设计设置计划靶体积(PTV)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配准数字重建图像(DRR)和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的正、侧位验证像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 平移误差左右方向为(1.40±1.27)mm,头脚方向为(1.34±1.37)mm,腹背方向为(1.34±1.30)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791±0.976).,矢状面为(0.531±0.750)..结论 对于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临床靶体积(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宜为3.7 mm,头脚及腹背方向宜为3.6 mm.考虑到旋转误差,当靶区比较长时靶区两端外放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9.
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目前调强放疗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与传统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移动等中心模拟系统误差,研究系统误差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比较调强放疗计划及适形放疗计划中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受摆位误差影响的敏感度.方法:分别制定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调强及适形放疗计划,在治疗计划系统中移动等中心,假设在每次治疗时所有的射野都向同一个方向偏移的情况,分别模拟三维6个方向上2mm和5mm的系统摆位误差.在不改变射野分布和权重的情况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分析移动等中心后所有的剂量评估指标与正式计划相应指标的比值,从而比较适形和调强计划受系统误差影响的敏感度.结果:频数分布显示:调强计划当摆位误差为5mm时,4.2%的GTV D98及12.5%的CTVD95剂量减少大于3%,当摆位误差为2mm时,GTV D98、 CTV D95均未出现剂量减少大于3%的情况:而适形放疗计划无论摆位误差为2mm还是5mm,均未发生剂量减少大于3%的情况.当系统摆位误差为5mm时,调强计划正常组织的剂量明显增加,脊髓、脑干、左右腮腺剂量增加超过了正式计划10%的机会分别为10.4%、14.6%、31.2%、25%.当系统摆位误差为2mm时,脊髓和脑干剂量增加超过原计划5%的机会仅为6.3%及4.2%,左右腮腺剂量增加超过了正式计划10%的机会分别为12.5%、8.3%.适形放疗计划系统摆位误差为5mm时,仅10.4%脊髓、6.3%脑干剂量增加超过了正式计划的5%,而腮腺剂量增加不明显.无论是靶区还是正常组织,调强计划与适形计划相比,剂量变化百分值的均数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P<0.05);误差越大,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变化百分值也越大(P<0.05).结论:误差越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无论是靶区还是正常组织,与适形放疗相比调强计划的剂量分布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当调强放疗时,系统误差对靶区CTV剂量的影响较GTV明显,而腮腺的剂量与脊髓和脑干相比受系统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 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 23例肺癌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在CMS计划系统中将治疗中心移至扫描中心,模拟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研究摆位误差对计划靶体积(PTV)、大体肿瘤体积(GTV)及正常组织受量影响,并行F检验。结果 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 -0.18、-0.43、-2.64 mm,其绝对值最大分别为13、 21、8 mm。5 mm内误差在3个方向上分别占93.9%、71.4%、81.9%。模拟未移床时的剂量分布显示95%PTV剂量、PTV平均剂量、95%GTV剂量、GTV平均剂量分别为原计划的89.7%(F=7.04,P=0.011)、97.9%、95.5%、98.8%(F=0.32,1.68,0.11;P=0.572,0.201,0.740)。肺接受≥5、10、20、30 Gy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肺平均受量、脊髓1 cm3体积受量分别为原计划的102.7%、103.1%、105.0%、110.6%、103.0%、98.1%。任一方向误差>5 mm对95%PTV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4.58,P=0.001)。结论 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大多在5 mm内,以头脚方向误差最大,任一方向误差>5 mm将对PTV受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膀胱直肠管理对前列腺癌靶区及OAR剂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IGRT技术观察膀胱、直肠在治疗中变化, 分析其对治疗影响。方法 入选18例接受根治性IMRT的前列腺癌患者, 共行CBCT在线校正治疗体位247次。在模拟CT和CBCT图像上勾画CTV、膀胱及直肠, 观察膀胱、直肠体积和位置变化。将x、y、z轴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引入TPS中重新计算得到PTV、膀胱体积(BV)、直肠体积(RV)等剂量体积参数, 分析各参数对治疗的影响。对再计划与原计划结果行配对t检验, 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膀胱、直肠位移和膀胱、直肠体积对靶区受量影响。结果 治疗过程中膀胱和直肠充盈度有较大变化, 其中原计划与再计划PTVD95%为7777.37 cGy∶7628.56 cGy (P=0.027), PTVDmin为87.91 cGy∶83.35 cGy (P=0.000), RVP为5.89%∶8.31%(P=0.000)。PTVD95%与膀胱、直肠移动具有相关性(r=0.296、0.177)。直肠体积与PTVD95%有一定相关性(r=0.115)。对PTVDmin而言, 除上述各指标之外, 与膀胱体积有一定相关性(r=-0.128)。结论 在前列腺癌IMRT中, 使膀胱、直肠尤其是后者尽量复原定位时状态对保证靶区受量及减少直肠受照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锥形束CT对盆腔肿瘤放疗计划靶区外放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在线研究盆腔肿瘤摆位误差的大小,推算CTV与PTV 之间外放的间隙.方法 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加速器治疗12例盆腔肿瘤患者,通过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2例患者共行229次CBCT,x、y、z、u、v、w轴自由度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49±1.18)mm、(-0.11±3.45)mm、(-2.00±1.59)mm、1.14°±0.67°、0.42°±0.94°、-0.32°±0.68°.其中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摆位误差最小.x、y、z方向的摆位扩边值分别为4.6、12.5、6.2 mm.结论 盆腔肿瘤放疗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摆位误差,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5 mm、y方向15 mm,z方向10 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在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监测及校正的应用价值,并计算PTV外放边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 25例患者,利用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系统基于金标配准算法进行图像引导定位,分别记录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和腹背(z)的初始摆位误差以及图像引导校正后的残余误差统计分析,进一步比较图像引导校正前后误差对计划剂量的影响,最后计算合理的计划靶体积(PTV)外放边界。结果 25例患者在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图像引导定位下进行150次摆位验证,x、y、z轴向残余摆位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53±0.96)、(1.30±0.99)、(1.34±0.92)mm,均小于初始误差值的(2.63±2.12)、(2.41±2.45)、(3.07±2.77)mm (P<0.001)。残余误差导致的剂量偏差百分比也比初始误差的小,在PTV的D98%、D2%、Dmax,心脏 Dmax、健侧乳腺 Dmax、患侧肺及双肺 Dmean等具有显著差异,与原计划偏差百分比分别由2.18%、3.19%、10.66%、8.75%、48.21%、10.50%、3.66%降低到0.38%、0.23%、2.31%、0.04%、13.78%、6.35%、0.41%(P<0.05)。图像引导后PTV外放边界估算得x、y、z轴向外放边界分别为1.87、1.75、1.69mm。结论 体表铅点标记辅助iSCOUT图像引导定位系统在乳腺癌放疗体位验证及校正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且为临床PTV外放边界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T1-2期鼻咽癌IMRT中基于RTOG推荐靶区和中国靶区IMRT计划之间后组颅神经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后组颅神经保护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 选取2013—2015年间T1、T2期鼻咽癌病例共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影像上勾画后组颅神经。根据RTOG0225推荐方法(RTOG靶区方法)和2010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靶区定义方法(中国靶区方法)勾画靶区和设计治疗计划,计算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之间后组颅神经受量及NTCP差异性。结果 RTOG靶区和中国靶区方法的左、右侧后组颅神经受量Dmax分别为(7450±273)、(7294±309) cGy和(7361±160)、(7190±395) cGy (左、右侧P=0.018、0.042);Dmean分别为(6735±285) 、(6660±333) cGy和(6446±429) 、(6299±467) cGy (左、右侧P=0.000、0.000);NTCP分别为(60±10)%、(57±13)%和(51±15)%、(45±17)%(左、右侧P=0.000、0.000)。结论 鼻咽癌IMRT中将后组颅神经作为常规OAR来精确勾画并进行剂量评估和NTCP预测是可行的;后组颅神经的NTCP与其靶区接受剂量和受照体积密切相关;中国靶区方法的后组颅神经受量和NTCP都明显小于RTOG靶区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选择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优方案。方法 14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模拟定位后参考食管钡餐和内镜检查结果勾画GTV,按照统一标准确定CTV、PTV,分别设计3DCRT、5野均匀分布IMRT-A和5野非均匀分布IMRT-B共3套放疗计划,以95%PTV获得100%处方剂量进行归一,分析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所有的IMR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而4例3DCRT计划不能满足要求,本研究仅对10组可行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剂量学比较。预防照射区(PTV1):3DCRT计划的剂量参数Dmean、D100、D95分别为(5725±54.96)cGy、(4703±25.26)cGy、(5203±71.70)cGy,明显高于IMRT-A的(5348±27.14)cGy、(4158±27.36)cGy、(4996±54.74)cGy和IMRT-B的(5232±26.85)cGy、(4286±12.13)cGy、(4979±31.78)cGy(<0.05);3DCRTV105为(82.95±3.02)%,高于IMRT-A的(71.07±6.68)%和IMRT-B的(69.55±4.56)%(<0.05),V100、V95无明显差异(>005)。肿瘤区(PTV2):3套放疗计划的Dmean、D100、D95、V105、V95无明显差异(>0.05),而IMRT-A和IMRT-B的V100分别为(95.21±1.78)%和(96.12±2.55)%,均高于3DCRT的(88.69±1.84)%(<0.05);IMRT-A和IMRT-BHI分别为1.08±0.01和1.02±0.01,低于3DCRT的1.18±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除肺V5外,IMRT-A和IMRT-B脊髓Dmax、肺V20、V30、MLD分别为(3641±23.41)cGy、(22.08±0.31)%、(11.07±0.51)%、(1034±37.51)cGy和(3303±75.39)cGy、(19.82±1.74)%、(10.14±1.20)%、(981±38.16)cGy,均小于3DCRT的(4113±38.28)cGy、(28.07±6.30)%、(19.72±5.26)%、(1356±38.91)c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IMRT计划剂量参数、体积参数、剂量分布均匀性无明显差别(>0.05);IMRT-B肺MLD和脊髓Dmax较IMRT-A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放疗采用IMRT优于3DCRT,根据靶区形状非均匀布野IMRT可进一步降低肺和脊髓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非每日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校位能否改善摆位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剂量分布影响。方法 对14例行根治性IMRT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开始后连续5次用KVCBCT检测摆位误差,并将其均值作为系统误差预测值,若其>1.5 mm则在第6次离线校位。假设通过移床能完全校正系统误差,那么从第6次起实际各方向摆位误差值加上离线校位值可得到未行校位时的摆位误差值,在治疗计划系统中通过等中心移位重新计算剂量来模拟应用非每日校位策略前后摆位误差所致的剂量变化。结果 对10例系统误差预测值>1.5 mm者摆位误差明显降低了靶区剂量:98%大体肿瘤体积(GTV)所接受剂量(GTV-D98)平均减少3.8Gy(Z=-2.81,P=0.005),原发灶临床靶体积(CTVns) D95( CTVns-D95)平均减少4.8Gy(Z=-1.96,P=0.050),高危CTV1 -D95平均减少1.0Gy(Z=-2.82,P=0.005),低危CTV2-D95减少不明显(Z=-0.13,P=0.900)。应用非每日校位后明显减少了摆位误差的三维方向位移总量,均值从3.6 mm减少为2.6mm(t=2.00,P=0.000),GTV-D98平均增加3.8 Gy(Z=-2.70,P=0.007),CTVns-D95平均增加5.0Gy(Z=-2.15,P=0.030),CTV1 -D95平均增加0.9Gy(Z=-2.80,P=0.005),减少了危及器官剂量增加>3%、5%患者比例。结论 应用非每日KVCBCT校位能有效减少摆位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分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获取分次间宫颈癌调强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偏差的变化。方法 对48例宫颈癌调强患者,全程696次CBCT获取摆位误差。将误差值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由摆位误差剂量叠加得到累积摆位误差剂量,通过偏差公式与标准计划剂量计算偏差百分比。结果 摆位误差造成等中心距离偏移0.58(0.36,0.80) cm。累积摆位误差剂量与标准计划剂量经WilCoxon检验存在不同的统计学差异。靶区剂量偏差均呈降低,在微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呈负偏态,峰值降低。DVH图呈反S型向左偏移,斜率增大。靶区HI偏差由小到大为CTV1、CTV2、GTV/CTV、CTV3、CTVn、CTVall、GTVnd;靶区HI偏差均增大。结论 宫颈癌调强摆位误差对靶区累积剂量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靶区累积剂量均降低,靶区剂量均匀性变劣。分次间位置不确定性导致靶区分次剂量增高或降低,对肿瘤细胞的生物效应和肿瘤复发有待进一步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每次治疗前需进行CBCT位置校准以保证靶区各结构剂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和常规切线野治疗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Huang XB  Jiang GL  Chen JY  Chen LF  Hu WG 《癌症》2006,25(7):855-860
背景与目的:乳房保留治疗已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推广应用,其中全乳根治性放疗的标准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切线野技术。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技术有望在保障相同疗效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放疗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三维计划系统评价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与适应证。方法: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Tis~2N0M0早期乳腺癌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计两种全乳放射治疗计划,切线野常规计划与IMR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5000c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s,DVH)来比较各种计划中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覆盖率在两种计划中相似,分别为98.3%和97.7%。与常规计划比较,IMRT计划的PTV接受<95%处方剂量与>103%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之和(inhomogeneityindex,IHI)从29.9%减少到2.9%,PTV接受至少105%处方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105%)从28.2%减少到0.6%;IMRT计划改善IHI和减少V105%的平均值在PTV较大的患者中优势更明显。左侧患者中冠状动脉的最大剂量(Dmax)以及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分别从5057.1cGy减少到4832.9cGy和从629.8cGy到450.7cGy;右侧患者肝脏的Dmean从283.9cGy减少到172.0cGy;所有患者中同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2cGy减少到765.9cGy,从16.0%到15.3%,Dmean与V20的平均值在IMRT计划中减少的百分比在不同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亚组中分别是14.7%与20.9%,7.0%与12.9%;对侧乳腺和对侧肺的Dmean也分别从75.4cGy减少到20.3cGy和从30.9cGy到16.1cGy。结论:全乳IMRT的剂量学优势主要在于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显著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OARs的受照剂量与容积。乳房体积和CLD较大的病例可以通过IMRT技术获得更好的剂量学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 ICRU)83号报告推荐的方式评估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方式与传统二维二野等中心放疗方式用于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的差异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宫颈癌术后IMRT和模拟传统二维放疗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数据。统计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D100、D98、D95、D50、Dmean、D2、D0,计算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以D50评估不同放疗方式对剂量的影响;分别统计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的DVH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以D50评估IMRT方式的PTV剂量较二维放疗方式提高4.47%±3.62%,其实际差值为(200±157)cGy(t=4.2,P=0.001)。IMRT中骨盆的V10和V20高于二维放疗,V3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RT中小肠的V10和V20高于二维放疗,V40低于二维放疗。IMRT中膀胱和直肠的V40、Dmean低于二维放疗,而以D1c、D2c、D2和Dmax为指标评估高剂量区,两种放疗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RU 83号报告推荐方式适用于IMRT计划评估;IMRT较传统放疗方式提高了靶区剂量,增加了骨盆和小肠的低剂量受照体积,降低了膀胱和直肠的整体受照剂量,但仍存在小体积较高剂量。若采用D50作为评估标准,可考虑降低剂量4.47%±3.6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摆位稳健性对头颈部肿瘤IMRT与VMAT剂量分布的影响程度,评价两者对图像引导需求。方法 纳入30例IMRT鼻咽癌患者按临床上剂量要求设计VMAT计划,AAA法计算剂量。每患者两计划分别沿原始x、y、z轴各移动等中心±1.0、±3.0、±5.0 mm模拟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影响,分析60个参考计划与1080个再计划DVH参数。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误差为1 mm时,GTV D98、CTV D95、HI、PGTV V95平均偏差<0.5%;误差为3 mm时,GTV与CTV剂量平均变化<1.0%,且VMAT高于IMRT (GTV D98,P=0.00;CTV D95,P=0.00),PGTV剂量偏差要大,IMRT与VAMT中PGTVnx与PGTVnd V95平均偏差分别为[1.64% 比1.95%(P=0.01)]、[1.73% 比2.63%(P=0.00)]。误差增大各指标偏差变大,且VMAT高于IMRT (GTV D98,P=0.00;CTV D95,P=0.00;CTV HI,P=0.00;PGTV V95,P=0.01)。相比靶区,脊髓、脑干Dmax变化更大,但IMRT与VMAT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误差较小时(<3 mm),IMRT与VMAT计划均较稳健。VMAT对摆位误差更敏感,主要体现在靶区剂量,随摆位误差增加两者间差异变大。建议行VMAT患者增加图像引导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