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合并术中脾脏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伴有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接受开腹切除肝癌同时行脾脏微波消融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肝功能、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的主要副反应为轻至中度发热、腹痛及少量腹水,术后第9天患者血小板由术前(52.8±13.4)×109/L升至(122.8±519.4)×109/L,白细胞由术前的(3.64±0.61)×109/L升至(6.14±1.87)×109/L,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的肝功能出现一过性损害,至第10天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半年,血小板、白细胞值维持在(101.6±23.3)×109/L及(4.44±0.78)×109/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合并术中脾脏微波消融术疗效确切,是治疗肝癌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Bi XY  Zhao JJ  Yan T  Li C  Zhou HT  Huang Z  Zhao H  Cai J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0):1539-1541
目的 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0例,女性27例,年龄25~76岁,平均(55±12)岁.按照是否联合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切脾组(n=71)和不切脾组(n=106).比较两组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第1、10、30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4±23.6)×109/L、(345.3±98.2)×109/L、(210.8±92.2)×109/L,与不切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手术时间为(216±105)min,高于不切脾组的(135±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与不切脾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同期施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19例,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3例。手术时间(249.63±40.90)min(182~340min),术中出血量(580.77±260.31)mL(200~1700)mL。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11例,肺内感染3例,肝断面感染3例,胆汁漏1例,切口感染2例,高胆红素血症3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第14天,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由术前的(3.19±1.59)×10^9/L和(53.96±18.94)×109/L升至(8.86±5.06)×10^9/L和(464.90±189.27)×10^9/L(|P〈0.05);术后红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甚至有轻度下降。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选择合适的病例同期行肝癌切除和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脾切除有助于缓解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意义.方法将20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肝癌切除+脾切除组(简称切脾组,n=94)和单纯肝癌切除组(简称不切脾组,n=11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红素、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CD4、CD8、CD4/CD8、IL2、IFN-γ、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术后2个月,切脾组CD4和CD4/CD8分别为(40.8±4.1)%和(1.8±0.2),高于不切脾组的CD4(33.8±3.6)%和CD4/CD8(1.1±0.3),而切脾组CD8(25.8±3.8)%低于不切脾组CD8(32.9±4.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脾组IFN-γ和IL2分别为(102.2±14.8) pg/ml和(98.1±15.5) pg/ml,高于不切脾组的IFN-γ (85.6±14.7) pg/ml和IL2 (77.7±14.2) pg/ml,而切脾组IL10(56.8±10.3)pg/ml低于不切脾组IL-10(72.8±15.4)pg/ml,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术后14 d,切脾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1±1.4)×109/L和(310±55)×109/L,明显高于不切脾组的(3.6±1.2)×109/L和(99±36)×109/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术后第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24±7)μmol/L,低于不切脾组的(37±13)μ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9%和14.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切脾组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56.4%,不切脾组为5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切脾组和不切脾组分别为37.7%和1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可促进机体T细胞亚群和Th细胞恢复平衡、WBC和PLT计数恢复正常;可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而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却明显提高;脾切除后对减慢肝硬化的发展和减少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可能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联合脾脏切除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早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临床资料。将肝癌切除同时行脾脏切除者纳入切脾组(25例),仅行肝癌切除术保留脾脏者纳入保脾组(29例)。临床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肝功能及免疫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检验标准。 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脾组手术时间明显较保脾组更长(P=0.003),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外周血WBC、PL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切脾组显著高于保脾组(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保脾组较切脾组更高(P<0.05);术后免疫功能指标切脾组CD4、CD4/CD8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及保脾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0%及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降低了手术创伤,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收治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分成 2组 ,即切脾组 (11例 )和保脾组 (15例 ) ,比较 2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与血象改变。结果切脾组术后 14d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8 9± 1 6 )× 10 9/L、(310±32 )× 10 9/L ,明显高于保脾组 (3 7± 1 4 )× 10 9/L和 (10 4± 4 1)× 10 9/L(P <0 0 1)。术后第 7天切脾组血清总胆红素为 (2 4± 7) μmol/L ,低于不切脾组 (37± 13) μmol/L ,P <0 0 5。 2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切除时联合脾切除提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减轻术后肝脏胆红素代谢负担 ,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脾亢 )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研究 2 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病人 ,14例行肝癌切除 (均为不规则肝切除 )及脾切除 ,其中 9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5例行术中肝癌微波固化治疗及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例行肝癌切除及术中肝癌微波治疗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灭 ,术后 1周血小板 ,WBC分别由原来的 4 5 .9× 10 9/L、3.3× 10 9/L上升到 2 4 7× 10 9/L、13.0× 10 9/L。无手术死亡 ,术后黄疸及腹水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退。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行肝切除或术中微波固化同时行脾切除及断流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对后续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切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切脾组,n=10)和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非切脾组,n=13)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生存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的;术后3个月,切脾组CD4、CD16、CD4/CD8、WBC及PLT指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非切脾组(P〈0.01);非切脾组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中无一例因白细胞改变而影响术后辅助化疗,而非切脾组有7例因白细胞过低而被迫终止了化疗。结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9.
罗鸿萍  王其  张必翔 《腹部外科》2014,27(4):284-288
目的 探讨脾切除在合并轻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2~2008年间符合下列条件的171例合并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①术前血小板计数在50×109/L~80×109/L之间,白细胞计数>2.0×109/L;②无食管静脉曲张或曲张程度≤F2;③肿瘤病灶经术前评估可切除.按是否接受同时性脾切除将病例分为联合肝脾切除组(SPH)及单纯肝切除组(HA),前者57例,后者114例.结果 两组病例在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对肝功能有短期改善作用,长期则无影响;对无瘤生存率(HA 26.3%、SPH 35.1%)及总生存率(51.8%与54.4%)无明显影响(P>0.0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联合肝脾切除组病人(22.8%)较单纯肝切除组(7.9%)高(P<0.01).结论 对于合并轻中度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性肝癌病人,脾切除并无必要性,应慎行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腺外科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2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施行的26例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选择保留脾脏组13例,切除脾脏组1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与非感染并发症,术后血小板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保留脾脏组和切除脾脏组在手术时间[(172±47)min比(157±52)min,P>0.05],术中出血量[(183±68)ml比(160±51)ml,P>0.05],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2)d比(12.1±4.6)d,P>0.05];而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3±12.8)×109/L比(54.7±13.2)×109/L,P<0.05].结论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治疗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172例,其中ERAS组92例,对照组8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营养免疫指标(ALB、PA、淋巴细胞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等相关指标.结果 肝功能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1、7天ALT、AST及TBIL水平分别为(216.3 ±141.7) U/L、(70.1 ±29.4) U/L;(184.0± 155.8) U/L、(39.1±17.5) U/L;(22.4±8.7) μmol/L、(20.0±7.5)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304.5±226.2) U/L、(83.9±48.5) U/L;(294.1±273.0) U/L、(49.2±33.8) U/L;(26.9±15.6) μmol/L、(24.6±10.8)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3,9.84,9.26,P<0.05).营养免疫指标:ERAS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PA水平分别为(35.3 ±4.4)g/L、(136.3±34.1)mg/L,对照组为(33.6±4.2) g/L、(108.0±32.5)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4.54,P<0.05);ERAS组患者术后1、7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3)×109/L、(1.5±0.5)×109/L,对照组为(0.7±0.3)×109/L、(1.3±0.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7,P <0.05).手术并发症:ERAS组患者术后出血0例,胆漏2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对照组术后出血3例,胆漏1例,肝功能障碍2例,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ERAS组11例,对照组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09,P<0.05).术后康复及卫生经济学指标:ERAS组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7±0.5)d、(2.3±0.6)d、(9.8±2.3)d、(4.6±0.9)万元,对照组分别为(3.0±0.7)d、(3.4±0.8)d、(17.6±5.8)d、(6.3±2.1)万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32,10.937,11.371,7.118,P<O.05).结论 ERAS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是安全有效的,它不仅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营养免疫状态,而且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具有显著的卫生经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进行常规药物保肝利尿等治疗,52例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结果 30例进行常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肝功能和血常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2例常规治疗+门静脉自体骨髓输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55例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治疗后1和3个月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P<0.05);3例手术后1周内死于创面出血诱发的肝衰竭。治疗3个月后,常规治疗+脾切除+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常规治疗+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与常规治疗相比,在白细胞数[(6.28±1.63)×109,(3.39±0.98)×109,(3.04±0.65)×109]、血红蛋白量[(107.16±19.25)g/L,(98.66±19.81)g/L,(92.54±17.52)g/L]、血小板数[(223.00±47.99)×109,(45.52±12.93)×109,(38.64±9.48)×109]方面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常规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没有明显疗效。常规治疗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明显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不能缓解脾功能亢进。脾切除加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可以解除脾功能亢进,并促进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肝功能重建,但是脾切除术后创面渗血容易诱发肝衰竭,有较高手术风险。对肝功能C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可以先作上腹部小切口经网膜右静脉插管输注自体骨髓,待肝功能好转后,再做脾切除,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9例行一期联合切除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将开腹组患者与腔镜组进行匹配,每组纳入2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二次手术率、术中输血率、开始流质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开腹组,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274±57)min vs(190±53)min,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4(2~11)d vs 5(3~15)d,P=0.005],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更低 [(10.3±3.7)×109 /L vs (12.4±3.5)×109 /L,P=0.047]。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及36例肝硬变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术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脾破裂组4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血小板计数最高值300×109/L~600×109/L者6例,600×109/L~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20例;肝硬变组36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血小板最高值超过300×109/L,8例在100×109/L~300×109/L之间,2例仍低于100×109/L。2组患者术后血小板最高值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脾破裂组患者与肝硬变组患者相比,术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下降更缓慢(P<0.05)。Child A级患者血小板异常的持续时间及血小板升高幅度均超过Child B、C级患者(P=0.006,P=0.002)。结论脾破裂和肝硬变患者,因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的差异,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术后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脾亢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间关系.方法 肝硬化伴脾亢患者36例(脾亢组),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血清NO浓度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脾动脉血流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结果 脾亢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0.75±27.77)×10~9/L、(212.40±71.76)×10~9/L(P<0.01);脾动脉血流量分别为(482.50±263.61)、(181.20±61.85)ml/min(P<0.01);血清NO水平分别为(97.646±20.990)、(50.774±19.400)μmol/L(P<0.01).脾亢组血小板计数与脾动脉血流量显著负相关(r=-0.422,P<0.05),血清NO水平与脾动脉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6,P<0.01).结论 血清NO水平升高导致脾动脉血流量增加可能在脾亢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对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常规的Seldinger法做脾动脉栓塞共20例,术前血小板计数1.9×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所有检索均截止至2009年8月.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并用Minors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非随机对照试验,患者总数476例(肝脾联合切除组232例,单纯肝癌切除组244例).结果 显示肝脾联合切除组(HS组)与单纯肝癌切除组(H组)手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值(95%CI)分别为0.57(95%CI 0.12~2.66,P=0.47)和0.93(95%CI 0.59~1.46,P=0.75).与H组相比,HS组术后CD4+T细胞比例、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其WMD值(95%CI)分别为7.90(7.01~8.79,P<0.01)、0.75(0.70~0.80,P<0.01)、5.47(5.13~5.82,P<0.01)、174.89(116.61~233.18,P<0.01).术后CD8+T细胞下降,其WMD值(95%CI为-7.66(-8.53~-6.79,P<0.01).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的OR值(95%CI)为1.37(0.86~2.18,P=0.18).结论 根据已有文献,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未增加手术病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但目前证据未表明能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ed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hypersplenism.Methods Medline (1966-August 2009), Embase (1974-August 2009), Cochrane Library, CBMdisc (1978-August 2009), 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without language limitation. All relevant studies were screened and the data were extracted by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n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ie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Minors sca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he RevMan5 software. Results Five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 (NRCs) involving 476 patients (232 in HS group, 244 in control group) were enrolled into the analy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ve mortalities (OR=0. 57, 95%CI 0. 12-2. 66, P=0. 47)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ies (OR= 0. 93, 95 % CI 0.59- 1.46, P = 0.75)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 with hepatectomy only, CD4+ T cell (WMD=7.90, 95%CI 7.01-8.79, P<0.01), CD4+ T cell/CD8+ T cell ratio (WMD=0. 75, 95%CI 0. 70-0.80, P<0.01),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MD=5.47, 95%CI 5.13-5.82, P<0.01) and platelet count (WMD=174.89, 95%CI 116.61-233.18,P<0.0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but CD8+ T cell (WMD = - 7.66, 95%CI - 8. 53~ - 6. 79,P<0. 01) was lower compared with combined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R= 1.37, 95%CI 0.86-2.18, P=0. 18). Conclusion Combined hep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did not increase the operative mortalities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i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hepatic cirrhosis and hypersplenism. The white blood cell and platelet counts markedly increased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no evidence to show any improvement in the 5-year surviv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