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肉瘤样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82岁,因突发上腹疼痛伴腹泻、烂便就诊,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癌,于2005年5月13日入院.既往无胆绞痛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可,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B超示:胆囊内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CT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胆囊颈部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胆囊颈部软组织密度影,CT值42HU.增强CT检查可见不均匀强化,CT值72 HU.MRCP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炎;胆囊颈部类圆形软组织信号占位灶,建议结合CT.术前诊断为胃癌、胆囊结石,于2005年6月1日行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持续性疼痛20 d"入院,无寒战、发热及黄疸.既往无胆囊炎慢性疼痛史.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上腹深压痛,Murphys征阴性.肝功能、血尿淀粉酶均正常.门诊及术前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厚0.5cm.MRCP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壁增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无结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2岁.因"右上腹痛6d"于2012年8月收治我院普外科.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3.79×109/L,中性粒细胞82%,红细胞3.98×1012/L.彩超示肝内胆管结石.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示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图1).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阳性,肝浊音区正常;肝区轻度叩击痛.术前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急性胆囊炎.2012年8月23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肝内胆管取石术.术中见:胆囊稍肿大,大小约10 cm×6 cm×3 cm,张力高,胆囊壁增厚,与周围网膜无粘连.肝左外叶靠脏面触及一结节,大小约1.5 cm×1.0 cm×1.0 cm,质地硬,边界清.根据手术探查情况考虑该结节可能为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及肝左外叶.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肝左外叶结节为肝脏孤立性纤维瘤(图2、3).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Bcl-2阳性;S-100、HMB45阴性;Masson染色显示大量胶原纤维.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6 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及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10余年于 2 0 0 2年 10月 5日收入院。查体示右上腹压痛 (一 ) ,剑突下压痛 (一 ) ,肝区叩击痛 (一 )。B超报告为慢性胆囊炎 ,胆囊多发性结石 ,胆总管无异常发现。 2 0 0 2年 10月 7日 ,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在肝右叶脏面正常胆囊窝处未发现胆囊 ,整个肝脏脏面光滑无网膜粘连。向上仔细解剖肝总管及左右肝管达第 1肝门处 ,三管解剖达“骨骼化”水平仍未发现胆囊。继续向肝总管下方寻找 ,于腹膜后右半结肠旁沟内发现一 4cm× 11cm狭长并充满结石的胆囊。胆囊管长…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无胆囊并胆总管囊肿、胆管癌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66岁,干部。因反复右上腹痛、黄疸、发热30余年入院。检查:T36.1℃,P76次/分,16/10kPa。皮肤巩膜无黄梁,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及包块,肝区有叩痛。Hb146g/L,WBC4.2×10/L,。肝肾功正常,B超: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结石伴扩张。CT: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ERCP:胆总管扩张,左右肝管未显影。术中所见:肝脏质地稍硬,可触及肝内结石,未见胆囊,胆总管呈囊状扩张,直径约4cm,内充满结石,管壁软。切开胆总管取出胆管内大部分结石,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均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汉族,4 3岁。反复上腹部疼痛5个月。B超示胆囊内多个强回声光团及一个30mm×2 3mm的中低回声占位灶,提示为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后壁巨大实性占位。CT示:胆囊内见多发结节病灶,最大者为2 7mm×2 9mm ,另见数个结石影。考虑胆囊癌合并结石,并胰周淋巴结转移(图1 )。临床诊断:胆囊癌。术中见胆囊底部有一30mm×2 5mm大小的肿块,探查发现肝门及胰头多处有肿大的淋巴结。先切除胆囊并送快速冰冻检查,报告胆囊中分化腺癌。因肝门部的肿大淋巴结与门脉分离困难,且胰头周围有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放弃根治性手术,做胆囊床周围部分…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以间断性右上腹痛2年,于2013年9月3日入院 体格检查:Murphy征可疑,余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门诊B超提示:胆囊结石伴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入院后行CT平扫+增强提示(图1、2):胆囊结石伴肝内多发钙化;既往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肝区外伤史;无寒战、发热等病史.术前诊断:(1)胆囊结石并胆囊炎;(2)肝内多发钙化灶;2013年9月7日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肝钙化灶切除活检术。  相似文献   

8.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院应用开放的皮下通道型保留Oddi括约肌的肝门胆管成形术(Oddi sphincter preserving cholangioplasty with hepatico-subcutaneous stoma,OSPCH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取得良好的效果[1-3].近期我院采用了完全腹腔镜技术完成OSPCHS术(laporoscopic OSPCHS,LOSPCHS,胆囊型)2例,报道如下. 例1 女,67岁.主因"间断上腹痛50余年"入院.患者上腹胀痛为持续性,放射至背部,伴大汗和恶心呕吐,无发热,持续约40 min缓解.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遂入我院.查体: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Murphy征阴性,肝区无叩痛.CT及MRCP均提示左肝外叶胆管结石伴局限性扩张,胆总管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遂行腹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肝门胆管成型,胆囊颈部-肝门胆管吻合,胆囊底部皮下埋置,术中4枚trocar位置同常规腹腔下胆囊切除术,探查见左肝外叶轻度纤维化,以超声刀离断左侧三角韧带,冠状韧带和镰状韧带.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无胆囊症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无胆囊临床罕见,我院自1988年至1998年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无胆囊症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56岁,因上腹部不适食后饱胀2年,在外院经多次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电视腹腔镜手术。术中见结肠与胆囊区相贴,未见胆囊。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亦未发现胆囊,结束手术。术后12d,仍发热腹痛,B超发现右肝下一10cm×10cm大小的低回声区,故转入我院。1个月后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右叶脏面下方,有一约12cm×12cm×10cm大小的血肿,给清除,并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胆囊床处均未发现胆囊,放置引流后关腹。术后恢复顺利,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程度较高,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对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道细菌感染状况及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测定分析3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石、胆汁和粘膜的细菌DNA阳性率和菌落数,并测定相应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结果 :单个和多发胆石组的胆汁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75.0%和73.7%,胆囊粘膜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66.7%和64.0%,结石核心的细菌DNA阳性率分别为57.1%和85.7%,结石外周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1.4%和85.7%,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间胆汁和粘膜IgA、IgG、IgM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菌落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相关.多发胆石组粘膜细菌DNA阳性者的胆囊粘膜IgA、IgG含量高于阴性者(P<0.05).单个和多发胆石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CSI)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内胆汁细菌阳性与阴性者的CSI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多发和单个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细菌感染率相似,细菌感染不是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炎症严重的原因.多发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粘膜细菌与IgA、IgG含量增高有关,可能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右上腹痛3年于2002年12月28日入院.查体:右上腹深压痛,肝区叩击痛阴性,Murphy征阳性.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胆总管不扩张.入院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入院后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1年5~12月收治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2例,手术中取尽结石并采取胆管的状胆肠吻合术,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 病历简介例1.女,37岁。以左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手术。术中见胆囊增大,胆总管轻度扩张,右肝结石触摸不清。先切除胆囊,再切开胆总管,探查无结石,其下端无狭窄;向上切开肝总管,显露左右肝管开口;切开右肝管,  相似文献   

13.
双胆囊畸形并发结石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5 1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 4年余 ,加重 1d入院。既往有频繁胆绞痛发作历史 ,多次B超检查 ,提示胆囊炎并胆结石。查体 :急性痛苦病容 ,面色苍白 ,皮肤粘膜无黄染 ,腹软 ,剑突下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Murphy征阴性 ,肝脾未及 ,肝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 10 8× 10 9/L ,中性粒 0 85 ,B超示胆囊多发细小结石并炎性沉积物 ,轻度脂肪肝 ,肝右后叶小囊肿。诊断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2 )胆囊颈结石 ;(3)慢性胰腺炎 ?经抗炎及对症治疗病情平稳 ,于入院后第 6天剖腹探查欲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右肝位于肋…  相似文献   

14.
<正>腺体增生性胆囊炎又称胆囊腺肌增生症,属于非炎症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病理上特征性表现是出现多个罗-阿氏(Rokitansky-Aschoff,RA)窦。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伴发的胆囊结石一般分布于胆囊腔内,若结石多发于胆囊壁RA窦内较为少见。胆囊腺肌增生症有恶变倾向[1]。2018年5月我科对1例胆囊腺体增生伴多发RA窦内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10余年入院。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肌紧张、反跳痛,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彩超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厚4 mm,毛糙,胆囊壁上探及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57岁.因"发热待查"收住呼吸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补液、退热等治疗,症状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查体B超示:肝内左叶6.7 cm×9.0 cm异常回声(非均质脂肪肝?左肝占位?)、肝囊肿、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肝外胆管扩张、双肾结石、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右上腹痛20年,疼痛无明显规律,多为持续性隐痛,有时向右腰背部放射,痛时拒按,偶有反酸.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年前外院B超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服用中药"排石汤",症状无明显好转.患者发病后无皮肤黄染、无畏寒及发热.1月前腹痛症状加剧,疼痛发作频繁,来我院诊治.入院后体检: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偏右呈局限性压痛,深按时疼痛加剧,无明显墨氏征,末及胆囊或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免疫及生化检查各指标均无异常.入院后B超检查,提示为分隔胆囊,内见多枚强回声结石影.MRCP提示:肝实质密度均匀,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分隔胆囊,胆囊壁增厚,内见结石影(多枚).入院后3日手术.  相似文献   

17.
正右肝管变异并结石形成病例少见,现将我院1例成功实施手术治疗病例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40岁,"间断上腹痛5个月"于2014年11月28日入院,不伴发热,无黄疸史。1年前因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在外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查体:右上腹见12 cm纵形切口瘢痕,腹软,上腹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肝区叩击痛。血常规:WBC 10.43×109/L,N 83.6%。B超: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胆总管上段内径0.9 cm,胆囊内隐约可见直径1.0 cm、0.4 cm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47岁。曾因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管炎、肝胆管结石在外院先后施行过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本次又因急性胆管炎入院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和左右肝管细导管引流术。术中证实两例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结石,未发现其它异常。术后两周经T管逆行胆管造影提示左右肝内和胆总管下端仍有结石。故于术后7个月中先后采用我  相似文献   

19.
开腹手术中 ,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手术方式 ,但有时也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且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我院于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有选择性地对 83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83例 ,男 2 5例 ,女 58例 ,年龄 2 5~ 72岁 ,平均45 .6岁。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诊断胆总管结石。病人均有上腹疼痛病史 ,肝总管或肝内胆管结石 1 5例 ,胆总管扩张 76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58例 ,既…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证与术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临床资料.65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顺行切除47例,逆行切除19例,大部切除12例. 结果 74例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61例放置引流管,手术后24~48 h拔除.术后平均住院4.8 d.1例灼伤肝总管致术后胆漏,经开腹置T管6个月治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结论除少数病例(如Mirizzi综合征Ⅲ型及Ⅳ型、胆囊埋入或大部埋入肝内者及怀疑并发胆囊癌者)外,急性胆囊炎病人在发病后48 h内,应用顺行、逆行或大部切除等方法,可以安全施行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