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屈膝的因素,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屈曲活动度。方法: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随访112例患者136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k—ty,TKA),男42例57膝,女70例79膝:年龄35~79岁,平均64.9岁。膝关节骨关节炎94膝,类风湿关节炎18膝。膝内翻畸形98膝(平均12.8±3.1),膝外翻畸形14膝(平均5.10±2.4),屈曲畸形3l膝(平均15.6±2.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活动度为61°-135°,平均11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41°~120°,平均85.5°。手术均采用Zimmer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临床疗效以HS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12例患者136膝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术前HSS平均(69.6±7.4)分,术后平均(90.9±6.7)分。优86膝,良18膝,可4膝,差4膝,优良率为92.6%。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8.5°,改善至术中平均125.4°,终末随访时平均121.5°。结论:患者术前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积极的术后锻炼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度的重因素,尤其是手术技术。但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肥胖等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早中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本组行UKA共217膝的临床结果,对早中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男46膝,女171膝,平均年龄65.3岁。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201膝,骨坏死16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8年,患者满意率87%,疼痛缓解率93%,膝活动度123°,HSS评分92分。所有病例无临床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全膝关节置换翻修3例:1例假体松动、1例假体周围感染、1例对侧间室骨关节炎。Oxford半月板衬垫脱位2例,手术更换大号半月板衬垫。另有对侧间室骨关节炎1例未进行翻修。结论膝关节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中短期疗效满意,但存在特有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原则及技术,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内轴型(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中无血管损伤或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发生;术后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82~90(86.7±4.6)分;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5°~135°(121.1°±14.3°),伸直0°~5°(3.0°±2.7°);FJS评分55~66(60.7±14.5)分。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MP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而且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自1994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81例(95膝),男10例,女71例;平均年龄65.5岁(50—82岁);左膝35例,右膝26例,双侧同时置换17例;保留后交叉韧带假体18膝,后方稳定性假体62膝,活动衬垫15膝。[结果]本组平均随访42个月(14—108个月),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优:80膝(84.21%),良:10膝(10.53%),可:3膝(3.16%),差:2膝(2.10%)。优良率94.74%。[结论]作者认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正确的选择假体、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严格的术后康复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8例(60膝),其中男18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75~82岁,平均77.6岁。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0年,平均3.5年。患者HSS平均评分由术前(38.00±8.12)分升高至术后最终随访时(90.00±7.94)分,术后优良率达92.9%。6例出现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5膝)切口愈合障碍。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xfordⅢ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应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1例共47膝,其中38例44膝获得良好随访,男18例20膝,女23例24膝,年龄45~85岁,平均65岁。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的严重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评分,分析OxfordⅢ单髁置换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74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05°提高到130°,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HSS评分)由57分提高到89分,优良率达97.3%。结论 OxfordⅢ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中期效果肯定,假体类型的选择、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术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评估对手术结果影响大,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陈奋勇  杨凤娥  陈琪 《中国骨伤》2011,24(12):1001-100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12膝),年龄17~49岁,平均33.6岁,其中8例为甲型血友病,2例为乙型血友病。根据Arnold和Hilgartner影像学分级:7膝为Ⅳ级,5膝为V级。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80%以上,术后3d内60%以上,术后3d~2周40%以上。Ⅸ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PCC)使FⅨ活性水平〉40%,术后3d内FⅨ活性水平〉30%,术后3d~2周FⅨ因子活性水平〉20%。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SS(44.9±12.5)分(29~62分)改善为术后(84.4±10.2)分(72~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在疼痛方面由术前平均(8.5±4.1)分改善为术后(24.5±4.4)分,TKA缓解疼痛作用明显。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下,TKA已成为血友病性膝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组行单髁置换的62例患者(85膝),单侧39膝,双侧23例(46膝);其中男8例10膝,女54例75膝。男:女为1:7.5;年龄44~78岁,平均63岁;内侧单髁置换79膝,外单髁置换6膝,所有患者均使用LINK单髁假体(WMdemar Link GmbH&Co),将术前及最后一次复查KSS评分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对比,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未置换间室退变情况。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62例85膝,平均随访时间65.8个月(48~9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术前(58.22±20.07)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81.24±17.96)分(P〈0.01)。关节活动度:术前(126.73°±7.5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124.65°±8.65°)(P〉0.05)。术后首次与最后一次随访X线平片检查,未置换间室退变进展不明显。5例患者6膝分别在术后11—42个月出现胫骨部分假体松动,3膝做全膝翻修术。另2例(3膝)患者服用镇痛药,可行走及坚持日常活动,目前在随访中。结论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膝关节退变进展速度,但胫骨假体松动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初步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系统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本组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40例60膝,术前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SS)的膝评分平均为16.28分(-32~47分),功能评分平均为18.36分(-20~60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79.22°(20°~145°)。结果36例52膝术后获得平均随访时间为20.41m(1.5~40m),随访时KSS膝评分平均为84.88分(70~9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0.58分(55~90分),ROM平均为110.48°(85°~140°)。所有随访患者术后X线片均示下肢力线良好,假体位置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结论使用国产TC—Dynamic人工膝关节假体的TKA手术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便,截骨量较少,如果手术配套器械的设计和制作工艺能够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则更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18 例(25膝)严重膝外翻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X线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进行HSS评分.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5.5°(18°~39°)降低至4.7°(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2.1°(67°~95°)提高到107.3°(100°~120°);HSS评分由术前的24.5分(16~38分)提高到89.3分(84~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的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畸形的膝骨关节病在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了本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畸形的膝骨关节病共57例,随访33例52膝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病例应用美国HSS评分系统,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以下为差。随访的全部病例中14例21膝为优,16例26膝为良,3例5膝为尚可,优良率90.38%,满意率96.1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畸形的膝关节病变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也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傲飞  何承建  王庆  蔡贤华 《骨科》2012,3(2):83-87
目的对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炎共22例22膝,根据KSS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患者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36.0~71.0个月,平均48.6个月,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膝关节假体松动、下沉等相关并发症。在最终的随访中,膝关节评分82~99分,平均90分;功能评分78~94分,平均85分;膝关节屈曲度95°~130°,平均115°;膝关节伸直度0°~5°,平均3°。结论对于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术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关节置换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治疗11个月(1~18个月)随访。采用HSS膝关节百分系统[1]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9分(5~58分),术后平均得分89分(77~95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彭侃  姚建锋  许鹏  刘曙光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082-1084
目的研究应用髁限制性假体治疗严重外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12例严重外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使用髁限制性假体,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93±9.89)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79±45.74)mL。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2例均获随访,时间3~30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优8例,良3例,差1例,膝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对于严重外翻畸形膝骨关节炎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不能获得间隙平衡时,应用髁限制性假体能保证膝关节的稳定,延长假体的存留,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孔祥朋  倪明  李想  张国强  周勇刚  陈继营  柴伟 《骨科》2016,7(5):299-302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13膝)严重膝外翻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inside?out”技术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于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限制型假体,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0±2.2)个月;术后随访未发生切口血肿、韧带松弛及关节不稳,影像学及临床症状分析未发现假体松动。股胫角由术前的15.2°±3.1°改善为6.3°±1.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90°±14°改善为102°±11°,HSS评分由术前的(39.2±9.6)分改善为(78.3±9.2)分,以上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inside?out”技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简单有效、安全、可重复性强,应用非限制型膝关节假体,减少了血肿、关节不稳、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膝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UKA治疗的182例(186膝)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评估下肢力线和UKA股胫假体力线。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的牛津膝关节评分(OK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及患者满意度。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3.9±15.3)个月(42~99个月)。切口平均长度(7.6±0.5)cm(6.5~9.0 cm)。平均手术时间(73.7±10.6)min(45~102 min)。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OK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RO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患者满意度为94.1%。术后患者的下肢力线外翻较术前获得明显矫正(P<0.001)。X线及三维CT检查显示股骨假体外翻(0.9±4.7)°,后倾(30.4±9.2)°,内旋(-5.8±3.7)°。胫骨假体厚度为(9.8±1.2)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固定平台(fixed bearing,FB)假体和旋转平台(rotating bearing, RB)假体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轻、中度膝外翻畸形患者203例,其中181例为初次置换,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68例(168膝)纳入研究。男57例,女111例;年龄40~79岁,平均(59.3±7.2)岁。退变性骨关节炎1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根据假体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组(83例)和旋转平台组(85例)。所有患者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X线股胫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结果1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个月。固定平台组及旋转平台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从术前72.8°±13.1°和71.2°±12.8°提高至末次随访时106.5°±9.8°和115.4°±7.9°;X线股胫角由术前16.8°±5.3°和15.2°±4.7°降至末次随访时5.6°±2.3°和5.2°±2.1°;HSS膝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47.5±7.1)分和(49.6±8.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1±4.6)分和(90.2±5.3)分;SF?36评分由术前(52.3±15.4)分和(50.1±17.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1.6±12.3)分和(82.2±14.5)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除膝关节活动度,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例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关节僵硬,加强功能锻炼后症状改善。随访期间无感染、假体松动或下沉、膝关节迟发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轻、中度膝关节外翻畸形,两种类型的假体在相同的软组织平衡技术下均可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旋转铰链式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假体选择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8年7月10年间使用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28例患者(30例膝) 临床效果.其中男7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岁(42~75岁);左膝10例,右膝20例.病因: 膝内翻合并重度骨关节炎8膝, 类风湿关节炎2膝,创伤性关节炎3膝,畸形性骨炎1膝,严重膝外翻畸形6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翻修10膝(6例感染后松动,4例无菌性松动).术前术后使用KS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 h10 min(1 h 30 min~6 h3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990 ml(150~3 000 ml),术中及术后平均输异体血1 300 ml.28例病例平均随访51个月(12~120个月).膝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9.5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77.9分(28~93 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22.5(0~50分)增加到术后的50.5分(0~90分).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从术前58.4°( 0°~90°)提高到术后的72.8°(10°~100°).1例发生髌腱断裂,1例发生假体断裂,5例发生>10°的伸膝迟滞,8例出现明显的膝前痛.[结论]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作为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因其手术损伤大,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