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共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伴足部坏疽合并感染,行清创、抗感染治疗后仍存留较大面积的创面,对患者控制血糖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对于外观臃肿的病例,皮瓣成活后于后期再行“去脂修整术”进一步处置。结果 4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 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糖尿病足创面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面颈部畸形缺损的经验,并深入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分型。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面颈部烧伤及创伤性缺损、慢性溃疡、半面萎缩、肿瘤切除术后洞穿性缺损、增生性瘢痕及挛缩畸形等。结果58例股前外侧皮瓣的蒂血管中,45例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7例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其它血供来源包括旋股外侧动脉主干4例,股深动脉1例,股动脉1例。58例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远端10%坏死,随访2~19年,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①股前外侧皮瓣可根据蒂血管来源和皮肤血供类型来表示其分型,即“血供来源─血供形式”分型法。②股前外侧皮瓣因其具有恒定而较长的血管蒂、易于解剖分离、能提供充足的组织量以及供区隐蔽等优点,对头面颈部畸形和缺损的修复有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详细了解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带骨膜的骨块)三维血管解剖分布,并分析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在10例新鲜尸体和10例福尔马林尸体中的40例成人双侧股动脉内灌注改良氧化铅-明胶混合液,详细解剖以旋股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获得此血管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骨的分布数据.在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切取此皮瓣时凿取旋股外侧血管横支或降支支配的骨膜和骨,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结果本组40例股外侧肌标本均属Ⅱ型,即接1个优势血管和2~3个次要血管.其中优势动脉蒂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和降支,横支供应肌肉的上1/3部分,降支节段性地发出4~10个分支,供应肌肉下1/2的内侧部分,同时也发出3~5个肌皮穿支,供应肌肉表面的皮肤.肌肉下2/3的后侧部分则由起自股深动脉的第2~3穿动脉供应.优势动脉和次要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均发出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应用此复合组织瓣修复的6例足踝部骨缺损,随访6~12个月,复合组织瓣弹性良好,耐磨性好.术后3个月X线摄片显示,骨质缺损处已愈合.结论旋股外侧血管分布情况为临床切取此复合组织瓣提供指导.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降支有骨膜支分布于股骨骨膜上,以此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修复伴骨缺损足踝部创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后遗留的足跟部创面。方法应用足外侧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皮瓣供区以中厚皮片移植。结果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2例患者因黑色素瘤全身转移死亡,4例患者足跟部皮瓣形态、感觉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足外侧皮瓣具有皮瓣薄、质地好、血运好,解剖容易,转移方便,感觉好,抗磨耐压等特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9例足踝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例足踝部慢性骨髓炎患者,男8例,女1例;Cierny-MaderⅡA型1例、ⅡBS型1例、ⅢA型6例、ⅣA型1例,均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随访8~36个月,9例股前外侧肌皮瓣均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胫骨远端骨缺损较多,感染控制后6个月行髂骨植骨。慢性骨髓炎全部治愈,随访过程中无复发。根据Paley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2例。大腿肌皮瓣供区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足踝部慢性骨髓炎,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封闭无效腔、改善局部软组织血供、减少复发,是治疗足踝部慢性骨髓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205例麻风与50例非麻风病人作对照,检查① 股外侧皮神经是否粗大;②股外侧麻木及疼痛史;③用Semmes-Weinstein单根尼龙丝(压力约为5克)检查股部的皮肤感觉。在205例麻风病人中,90例(44%)股外侧皮肤感觉缺失,其中37例股部其它部位也有感觉障碍,而非麻风对照组则无一例皮肤感觉障碍,三例有严重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因双大腿皮肤疼痛3月余于2011年12月21日就诊我科住院治疗。患者3月余前曾有双大腿外侧皮肤麻木不适感,未予重视,随后麻木部位出现疼痛,劳累走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减轻,局部皮肤温度觉减轻,压觉存在。自行外购止痛药物口服无效。既往7年2型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最高达20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观察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某医院接受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手术缺损,均接受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缺损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修复效果,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的游离皮瓣均成活,手术进行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45岁 ,干部。因右大腿外侧皮肤麻木 1 0余年 ,麻木区皮肤出现铜钱大两块红斑 2 0余天就诊。 1 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大腿外侧下 2 / 3处皮肤有手掌大一块麻木区 ,伴灼痛 ,行走或站立过久加重 ,休息后减轻 ,2 0天前麻木皮损上出现相连的两块铜钱大小的环状红斑 ,外院疑为“麻风”遂于 1 999年 1 2月 2 3日来就诊。体检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一般情况良好。专科情况 :右大腿外侧下 2 / 3处可见 1 5cm× 8cm的椭圆形浅色斑 ,有轻度触痛觉障碍 ,在麻木区内上缘有两块铜钱大小相连的果酱色斑块 ,周围高出皮面 ,中央颜色稍浅 ,触…  相似文献   

12.
《中国麻风杂志》1995,11(3):114-116
以足背动脉、静脉及腓深神经为蒂的足背皮瓣,其血管蒂长、管径较粗,血运丰富,皮肤弹性好,在感觉神经,为良好的供体。切取此皮瓣的关键是要熟悉足背的解剖,紧贴骨膜,务使血管不与皮下组织分离。自1974年初在研究足背的解剖后,设计并应用该皮瓣修复30例麻风足底溃疡,经36-120个月的随访,仅1例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3.
以足背动脉、静脉及腓深神经为蒂的足背皮瓣,其血管蒂长、管径较粗,血运丰富,皮肤弹性好,有感觉神经,为良好的供体。切取此皮瓣的关键是要熟悉足背的解剖,紧贴骨膜,务使血管不与皮下组织分离。自1974年初在研究足背的解剖后,设计并应用该皮瓣修复30例麻风足底溃疡,经36~120个月的随访,仅1例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4.
局部皮瓣应用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年实施局部皮瓣1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颏下皮瓣解剖学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颏下皮瓣质地柔软、厚薄适中、血运良好、色泽与面部近似、部位靠近颜面而较隐蔽,是修复颜面口腔的理想供区。自Chen(1989)[1]、Martin(1993)等[2]报道应用颏下皮瓣修复面部、口腔缺损以来,许多学者对颏下皮瓣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颏下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对染料灌注的尸体解剖,观察颏下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面积,测量血管的外径、走行长度、定位及其毗邻关系。1.1颏下动脉来源和行程颏下动脉起于面动脉的下颌下腺段,经下颌下腺与下颌骨之间,沿下颌舌骨肌和下颌下腺表面前行,终止于二腹肌前腹的深面或浅面[3]。与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斧头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患者面部皮损先行类圆形或楔形切除,在缺损邻近处设计斧头状皮瓣,游离皮瓣及缺损周围皮肤,旋转推进修复缺损,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全部皮瓣成活良好,无坏死、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局部瘢痕不明显,外形功能良好。结论:斧头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例股外侧皮神经炎并发带状疱疹,实属少见,曾被误诊为麻风。患者谷某,男性、34岁,营业员,1985年7月12日就诊。右大腿外侧皮肤麻木伴周围皮肤疼痛起水疱15天。一个月前在收获椰子时不慎被椰果击伤右股,当时仅有轻度疼痛。几天后发现右股外侧下方皮肤麻木及蚁行感,时重时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能有效防止术后尿道狭窄、尿瘘的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技术。方法彻底矫直阴茎下弯畸形之后,即时在裂隙两侧缘形成2条适当宽度的阴茎浅动脉腹外侧支岛状筋膜皮瓣再造尿道。经隧道或剖开龟头,将尿道置于适当位置并开口于龟头远端。用阴囊中隔皮瓣旋转180°,覆盖阴茎腹侧创面,一次手术完成尿道下裂修复。结果修复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13例,再造的尿道及转移的阴囊皮瓣均100%成活,手术一次成功。随诊6个月~8年,13例均无尿道狭窄或尿瘘发生,阴茎完全挺直,排尿在龟头远端,尿路通畅成线。尿道吻合口处发生憩室1例。结论实施该技术的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具有防瘘及成功率高之优点,可供临床医师选用。  相似文献   

19.
20.
第一趾蹼皮瓣是拇趾外侧面与第二趾内侧面及其相连部分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所构成的皮瓣,用第1跖骨背动或趾底总动脉为蒂,既可用和游离移植,也可作岛状移植,以修复皮肤软组织垫缺损;关键是转移时要避免血管折成锐角。其优点是有知名的血管神经束,位置较恒定,部位隐蔽,皮肤柔软,皮下脂肪较多,外形良好,切取后不影响功能。作者用作岛状移植修复16例麻风的第Ⅰ、Ⅱ跖骨头部溃疡,经随访只1例于12个月后因皲裂溃疡复发,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