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 ,对于小儿肛肠手术的局部麻醉一般效果较差 ,时而增加了小儿的痛苦及手术难度。我院麻醉科从 1 997年开始在小儿肛肠病手术中应用侧入小剂量鞍麻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 995制定的中医肛肠病诊断标准 ,确诊为小儿肛肠病患儿 86例 ,按 1∶ 1比例将患儿单盲随机分为小剂量鞍麻组 (治疗组 ) ,0 .865 %的碳酸利多卡因局麻组 (对照组 )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 43例 (小剂量鞍麻组 ) ,男 35例 ,女 8例 ;5~ 7岁 9例 ,~ 9岁1 3例 ,~ 1 1岁 2 1例 ;肛瘘 8例 ,肛裂 1 …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在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将300例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即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组和局麻组。结果显示,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镇痛完全,明显降低了麻醉及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是适用于肛肠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2008年始,我们在肛肠病手术中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低位腰麻,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中的效果,将120例择期行肛肠病手术病人按骶管阻滞麻醉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合并咪哒唑仑(0.05mg/kg)组(ML组),骶管内单次注入1.2%利多卡因组(SL组)。观察术中镇痛、镇静效果,扩肛牵拉反射(下腹痛)以及术后24h对术中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显示,ML组术中均无恐惧感,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梦幻及呼吸不畅等并发症;SL组术毕及术后24h对术中操作和医务人员的对话均可清楚回忆。ML组和SL组相比,术中镇静评分、扩肛牵拉反射及术后遗忘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咪哒唑仑合并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肛肠病手术优于单纯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利多卡因鞍麻用于门诊肛周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能让门诊短小手术病人尽早离院一直都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与本院肛肠科合作,选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重比重溶液鞍麻实施肛周手术2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轻比重布比卡因鞍麻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气化术(TU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侧卧位行腰椎穿刺,将0.2%布比卡因2ml注入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控制在腰骶部。结果 使用轻比重布比卡因的药量只相当常用量的1/3,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轻比重鞍麻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阻滞范围多局限于腰骶部,对循环及呼吸系统影响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TUVP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上对一些下腹部、盆腔、下肢短小手术病人的麻醉,目的主要是镇痛、轻度肌松或无需肌松。然而单以布比卡因做腰麻,用药量大,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波动大,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尿潴留多见。本研究采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常用量对照比较来探讨其临床实用性及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痔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痔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5 mg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B组采用0.5%布比卡因10 mg腰麻。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麻醉后血压下降小于B组(P<0.05),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短于B组(P<0.05)。低血压和恶心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0μg腰麻应用于痔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碳酸利多卡因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酸利多卡因具有起效迅速、疼觉消失快的优点。现将我院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250例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50例ASAⅠ~Ⅱ级外科手术病人,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观察组(Ⅰ组,n=250),试注173%碳酸利多卡因(pH72~77)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联合丁卡因局部麻醉在鼻内镜手术气管插管和拔管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择期鼻内镜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T组,气管插管前1%丁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插管后向气囊内缓慢注入空气;C组,插管前生理盐水气管内表面喷洒,插管后向气囊内缓慢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TC组,插管前1%丁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插管后向气囊内缓慢注入1.73%碳酸利多卡因。记录诱导前(T_1)、插管即刻(T_2)、拔管即刻(T_3)、拔管后5 min(T_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ce,HR);记录拔管期呛咳评分;记录拔管后30 min、1 h、2 h、6 h和24 h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MAP、HR T_2时T组和TC组C组(F=8.384,P=0.000;F=6.154,P=0.003),T_3时C组和TC组T组(F=14.112,P=0.000;F=3.514,P=0.034);呛咳评分TC组(0.9±0.7)C组(1.3±0.7)T组(1.7±0.5)(F=10.307,P=0.000);咽痛VAS评分术后30 min时TC组(2.1±0.8)C组(3.0±1.2)T组(3.8±1.3)(F=17.961,P=0.000),术后1 h时TC组(1.8±0.7)T组(2.5±1.0)(F=5.058,P=0.008)。结论碳酸利多卡因与丁卡因联合局部麻醉能有效地减少气管插管和拔管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呛咳和咽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与气管内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40例,年龄在1~12岁,随机分为硬膜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G组)。观察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15min,放气后5min的MAP,HR,SpO2,PH,PaCO2,和术毕恢复时间,比较两者麻醉的费用。结果与气腹前比较,E组MAP,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气腹15min后PaCO2均显著升高(P〈0.05)。停气腹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E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组麻醉费用比G组明显减少。结论硬外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腔镜疝手术中,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且经济安全,术毕苏醒时间快,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ǻ����С�����������е�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微创外科的角度讲 ,腹腔镜手术技术最适合于那些传统的开腹手术给腹壁带来的创伤远远大于腹腔内创伤的手术。许多情况下肠梗阻的手术只是“一剪之劳”。因此 ,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是最能体现微创技术优越性的手术之一。1 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腹腔镜小肠梗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没有根本的区别 ,只是由于手术操作技术的不同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而言 ,腹腔镜肠梗阻手术的适应证要比开腹手术更加严格 ,禁忌证的范围则要大些。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 ,这些适应证和禁忌证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1,2 ] 。1 1 适…  相似文献   

13.
14.
Costo-iliac block is a valuable procedure in small hospitals where spinal anesthesia is not available. It may permit the cough reflex to be retained or at least to return soon after the operation thereby affording some protection against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0.5%等比重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腰麻对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A、B、C、D四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7.5、10、12.5、15 mg.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结果 最高阻滞平面:D组>C组>B组>A组.D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A、B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短于C、D组(P<0.01).结论 0.5%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时局麻药剂量越大阻滞平面越高.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选择0.5%罗哌卡因10~12.5 mg为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年龄3~8岁择期行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SK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时是否合作.喉痉挛、呕吐、术中体动和知晓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SK组能较好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呕吐和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氟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小儿斜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气管插管全麻小儿手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观察207例气管插管全麻小儿手术后在麻醉复苏室苏醒恢复情况,进行躁动评分(PAED)、镇痛评分(VAS),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气管导管拔除后发生躁动65例。拔管后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发生率25.1%(52/207),面罩吸氧后改善;躁动造成气管导管滑脱8例,静脉输液外渗18例(其中留置针脱出5例)。拔管后10min、20min、30minPAED评分分别为10(2-18),7(2-16),6(1-16),20min,30min组较10min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躁动患儿VAS评分率58.4%(83/142),VAS为3(0-4);躁动患儿VAS评分率53.89%(35/65),VAS为3(0-5),VAS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小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苏醒期正确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保证患儿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以获得早期治疗。方法 对2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小肠原发性肿瘤良性15例。恶性13例。恶性肿瘤以淋巴肉瘤为主(92.3%)。术前仅4例确诊(10.7%),24例术中及术后获得诊断。其中继发性肠套叠而急诊手术16例(64.9%)。良性肿瘤除1例十二指肠血管瘤大出血放弃治疗外,14例全部治愈。恶性肿瘤13例术后虽化疗放疗等治疗,经随访目前仅3例存活1~8年。余分别在2个月至2年内死亡。结论 小儿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常以肠套叠为首发疾病,确诊常在术中及术后获得,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期获得更早期的诊断。方法:对1986~2002年收治的29例儿童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继发疾病、诊断及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小肠肿瘤中,良性16例,恶性13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22例,其中固定性腹痛8例,血便4例,腹块2例;继发肠套叠16例,其中2岁以上14例,肠梗阻4例,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性增大1例。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24例误诊。结论:对儿童出现慢性腹痛尤其表现为固定于一个区域的腹痛、不明原因的血便、进行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的肠套叠及不全性肠梗阻应警惕小肠肿瘤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