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酶免疫染色法检测了5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显示:肾病发作期患j[CD3、CD4、CD4/CD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MO.05)。缓解停药期患儿上述各值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水平。提示肾病发作期患儿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病情缓解后恢复时间较长。儿童单纯性肾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附50例报告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为估计病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20)和健康查体儿(n=13)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含量。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CD4^ ,CD8^ 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恢复期CD4^ ,CD8^ ,CD4^ /CD8^ 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太比例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尤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CD19^+CD23^+细胞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5例初发PNS患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PNS患儿外周血中CD3^+、CD3^+CD8^+、CD4^+CD25^+、CD19^+CD23^+淋巴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P〈0.05;而CD4^+/CD8^+比值及NK细胞则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体内T、B亚群细胞变化参与了PNS的发病过程,免疫调节细胞功能的紊乱亦是导致PNS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肾脏损害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KI)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MPPKI患儿137例,对其MPAb-IgM采用金标渗滤法检测,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对其IgA、IgM、IgG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对其C3补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另外选取13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样进行上述检查.结果 502例MPP患者中诊断为MPPKI的患儿为137例,占27.29%;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124例(90.51%),NS13例(9.49%).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表现为典型急性肾炎者88例(64.23%),肾外症状性肾炎11例(8.03%),仅有补体降低或血尿者38例(27.74%);两组儿童CD3+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以及IgA水平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CD4+减少,CD8+升高,CD4+/CD8+值降低,IgM、IgG水平均明显升高,C3补体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肾脏受损的患儿其免疫功能可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通过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g和C3可发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磁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对2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本组病例表现为CD细胞升高,CD细胞减少,和CD/CD比值增加。提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改变,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是肾组织损害的一个间接证据,可作为临床诊断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SSNS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23例初发SSNS患儿活动期及缓解期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同时以1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测?【结果】 SSNS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3+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CD4/CD8比值上升,P < 0.05;CD3+T?CD3+CD4+T?mCD25+T?CD40L+T细胞及CD19+B?CD19+CD23+B?CD40+B细胞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缓解期外周血CD3+T?CD3+CD4+T?CD3+CD8+ T?CD40L+T细胞下降,P < 0.05; CD4/CD8比值较活动期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T淋巴细胞免疫紊乱,特别是CD4/CD8比值失衡参与了SSNS的疾病过程,糖皮质激素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恢复CD4/CD8平衡,诱导病情缓解?本研究未发现B淋巴细胞参与SSNS发病?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肺炎支原体患儿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8+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与正常儿童比CD4+降低,CD8+增高(P均<0.01),CD4+/CD8+显著下降(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4+降低,CD8+增高,CD4+/CD8+下降。  相似文献   

9.
许鑫松  朱焰△  路攀 《广东医学》2021,42(7):792-795
目的 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分布及锌剂在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探讨锌剂治疗与感染性腹泻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之间联系。方法随机选取住院的轻中度感染性腹泻患儿138例,其中病毒感染75例,细菌感染63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儿童60例。分为病毒感染组(n=75)、细菌感染组(n=63)、健康对照组(n=60)。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比例、CD8+比例、CD4+/CD8+值),比较各组间变化及意义。其中病毒感染组中有33例予锌剂治疗,42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病毒补锌组(n=33)、病毒对照组(n=42);细菌感染组中有27例予锌剂治疗,36例未予锌剂治疗,分为细菌补锌组(n=27)、细菌对照组(n=36),分析锌剂治疗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中的疗效。病情恢复后随访病例中补锌组及对照组各随机抽取病例15例,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数值的变化。结果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CD4+比例、CD4+/CD8+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补锌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随访病例CD4+比例、CD4+/CD8+值明显升高,CD8+比例明显下降,且补锌组恢复更明显(P<0.05)。结论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值较正常患儿有明显变化,补锌在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治疗中均有助于症状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法检测36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发现上皮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CD3 T、CD4 T数值较对照组略有减少,CD8 T数值稍增加,CD4 T/CD8 T下降,二者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也说明上皮型单疫性角膜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轻度异常;基质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的CD3 T、CD4 T数值减少,CD8 T增加,CD4 T/CD8 T比值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提示单疱性角膜炎的发病与单疱病毒感染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检测单疱性角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阐明其发病机理、判断病情与预后、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聚能刀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术后T4值和T4/T8比值显著高于术前(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聚能刀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Ag-NORs与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普通银染技术测量小儿癫痫患者的CD20、CD3、CD4、CD8、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结果癫痫患儿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CD20;癫痫患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癫痫患儿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癫痫患儿组与对照组比无变化。结论免疫功能异常是小儿癫痫发病机制之一,抗癫痫治疗可改变部分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核仁区嗜银蛋白含量测定可替代T淋巴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66-76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诊断意义。方法 40例HFMD患儿根据是否并发脑炎分为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每组20例;另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HFMD组和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HFMD并发脑炎组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显著低于HFMD组(P<0.05)。结论 HFMD并发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下,免疫功能差,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助于HFMD并发脑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CD4+ CD25+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 reg)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儿童PN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初发PNS患儿33例,其中单纯型肾病20例,肾炎型肾病13例,1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3+ CD4+、CD3+ CD8+、CD4+ CD25+T reg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NS患儿外周血CD3+ CD4+T细胞、CD3+ 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均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CD4+ CD25+T reg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强的松治疗4周后,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激素尿蛋白转阴的患儿(缓解组)CD4+ CD25+T reg比例均显著增高(均P〈0.01),而肾炎型肾病组尿蛋白未转阴的患儿(未缓解组)CD4+ CD25+T reg比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CD4+ CD25+T reg的下降可能参与了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可通过上调PNS患儿CD4+ CD25+T reg的比例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38例肺心病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IJSA)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SIL-2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组比较,CD4细胞显著减少,CD8细胞则显著增多,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如以正常人血清SIL-2R含量462×103U/L为上限阈值,CD4/CDS比值125为下限阈值,其中任何一项升高或降低均可确定为免疫异常。38例肺心病患者中31例免疫异常,占81.6%。结论:SIL-2R含量及外周T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肺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躁狂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32例躁狂症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组的外赂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患者组外周血的CD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躁狂症患者外周血的CD3、CD4、CD8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急性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对37例HSP患儿以及20例正常儿童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血清IgA、C3水平显增高(P<0.01),而C4水平降低(P<0.05)。两组血清IgG、IgM水平差异无显性。外周血CD3、CD4、CD16+56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显低于对照组。CD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比差异无显性。B淋巴细胞(CD19)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及其功能低下可能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80例与单纯性肺结核组11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T、CD4+T细胞明显低于单纯性肺结核组(P<0.05),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D3+T、CD4+T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低于单纯性肺结核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监测机体免疫功能为艾滋病并肺结核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核仁组成区酸性组蛋白表达活性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KL—Ⅱ型计算机免疫图象分析系统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391例恶性肿瘤、223例良性肿瘤、216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Ag—NORs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3、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正常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在大肠癌、淋巴癌中体现特别明显,构成了恶性肿癌了细胞亚群的特点:恶性肿瘤T淋巴细胞1.8%均值与正常组或良性肿瘤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而良性肿瘤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普通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可作为肿瘤普查的一种新方法,有助于临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估计预后,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对判断肺结核病人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采用APAAP法对59例肺结核病人(患病组)、5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肺结核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CD8较对照组升高。进一步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肺结核病人免疫功能的指标.这对于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免疫状态、指导治疗、考核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