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反复侵害肝脏导致肝纤维化所形成,HBV复制会显著加重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严重的会发展到肝衰竭、肝细胞癌等。研究证实,肝脏发生失代偿后,预后极差,年生存率为14%~28%[1]。只有有效的抑制HBV复制,改善肝功,才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率[2]。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拉米夫定 (贺普丁 )治疗乙型肝炎 2 6例 ,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 2 6例 ,年龄 15~ 2 0岁 ,男 2 3例 ,女 3例。全部病历为HBsAg(+)、HBeAg(+)、抗HBC(+) ,无ALT及血清胆红素的增高。其中HBV DNA阳性的 17例 ,病史均在 3年以上 ,无肝硬变表现 ,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征得病人同意 ,口服拉米夫定 10 0mg ,每日 1次 ,连服 2 4周。1 2 检测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随访下列指标 :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乙肝五项、H…  相似文献   

3.
采用拉米夫定(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干扰素治疗者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我院1999~2001年住院或门诊患者共120例。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病例均为HBsAg、HBeAg、HBVDNA阳性,A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Bil<17 1μmol/L。年龄在20~47岁,病程3~15年。随机分成3TC组70例,干扰素组50例。并排除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1 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维生素,门冬氨酸钾镁等保肝及对症治疗,未用其它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剂治疗。3TC组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和肝细胞(HCC)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4%;而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多,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14%,其中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患者可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更高。当前更新的指南对于HBV DNA水平<5log10拷贝/ml的患者(2000U/ml)的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等相关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LT和TBIL指标均明显降低,而ALB指标明显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HBeAg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提高,而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差别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积极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W)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保肝、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LAW联合ADV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 HBV-DNA转阴率为88.24%,没有HBeAg转阴病例;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W联合ADV能明显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W)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患者在保肝、补充白蛋白、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基础上,给予LAW联合ADV治疗,6个月后观察HBV- DNA转阴率、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果 HBV-DNA转阴率为88.89%;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W联合ADV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明显提高HBV- 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延缓病情发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32例,并与对照组28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及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水平及肝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HBVDNA转阴率相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较好,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拉米夫定辅助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肝肾功能指标以及耐药变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肝功能各项指标与耐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辅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好,恢复肝肾功能强,且能有效防止耐药株出现,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颖 《中国医药》2008,3(12):773-77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9例,其中初治43例为初治组,对拉米夫定耐药26例为耐药组。初治组予拉米夫定100mg/d与阿德福韦酯10mg,/d同服;耐药组在服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监测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肝功能、HBV—DNA水平和Child-Pugh分级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经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HBV—DNA被抑制,在治疗12个月时均下降了2log拷贝/ml,ALT、AST、TBIL均明显下降。ALB升高,Child—Pugh计分降低,分级改善;并且随着疗程延长,疗效提高。初治组疗效优于耐药组。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得到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取72例,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均3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Child-Pugh评分变化状况和HBV-DNA阴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评分优于治疗前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年和2年后HBVDNA阴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临床上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口服。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及HBVDNA阴转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腹水消退时间和使用利尿剂时间是6.4±4.2天和20.0±8.1天,明显优于对照组9.1±5.4天和26.4±9.6天。结论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补充白蛋白、利胆、抗感染以及保肝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HBV-DNA转阴率为72.0%,对照组为8.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Alb、AST及ALT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安伞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出现耐药时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HBV-DNA阳性患者54例,分为2组,联合组2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和拉夫米定口服;单药组2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3月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48、72、96周肝功能、HBV-DNA定量和病毒变异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72、96周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间在肝功能的改善及病毒抑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联合治疗组未出现病毒变异,而单药治疗组中出现3例病毒变异。治疗中未发现与服用阿德福韦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阿德福韦酯加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且长期使用可能比单药组更能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还原型谷胱甘肽等综合保肝治疗。对照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治疗组加拉米夫定100mg,及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1次/日;疗程均为1年。结果两组患者在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及Child-pugh积分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在HBV-DNA下降程度及病毒耐药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好,不易耐药,适合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慢性乙肝的严重后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往实施的护肝、利尿、补充血浆及白蛋白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式疗效短暂,最后常发展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腹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近几年来,国内外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我们于2000~2001年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予以拉米夫定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99年2月~2002年10月 ,对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用拉米夫定治疗 ,现将长期随访资料45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医的患者 ,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分型。45例中轻度3例 ,中度38例 ,重度4例。男35例 ,女10例 ,年龄8个月~65岁 ,平均38 6岁 ,病程1~19年 ,平均3 9年。所有病例血清HBsAg( +)HBeAg( +)35例 ,HBeAg( -)10例 ,ALT均值为 (193±58)U/L,总胆红素均值为(26.5±7.9)μmol/L。HBV -DNA(+) ,甲、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标志及EBV -DNA、HCMV -DN…  相似文献   

19.
陆善荣  吕峰  饶建国 《安徽医药》2008,12(6):548-549
目的观察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3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两组病例均给予护肝、间断输注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维生素应用,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qd,〉1年。结果1年后两组患者HBV-DNA、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均下降,血清白蛋白(ALB)升高,Child-Push评分降低,但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并可能减缓肝硬化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贺艰  田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85-18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6例,采用抽签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康复状况。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效益风险比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