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大鼠2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8),IPC组又平均分为3个亚组:IPC1组(阻断脾血管5min,再灌注5min)、IPC2组[(阻断脾血管5min,再灌注5min)×2次]和IPC3组[(阻断脾血管5min,再灌注5min)×3次]。另取健康SD大鼠6只作为对照组,仅打开腹腔,不做胰腺移植;I/R组和IPC组大鼠均行同种胰腺移植。检测各组胰腺移植再灌注后2h后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标记(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IPC各组与I/R组相比较,前者移植胰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MPO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各组中又以IPC2组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移植胰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IPC2组的效果更为突出。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处理减轻嗜中性粒细胞(PMNs)粘附与聚集、减少氧自由基、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胰腺移植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 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 n= 3 0 )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 n= 3 0 ),两组移植前2d,再灌注后3d和7d随机各杀死6只大鼠,取血查血糖及淀粉酶,同时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 6只大鼠用于观测各种代谢指标。其余6只大鼠用来观察大鼠存活率。结果 IPC组1个月存活率高于I/R组( 5 /6∶3 /6, P< 0. 0 1 );再灌注后IPC组各时间点血糖(P< 0. 0 1 )、血淀粉酶(P< 0. 0 1 )、进食量(P< 0. 0 5 )、排尿量(P< 0. 0 1 )和饮水量(P< 0. 0 5 )均低于I/R组;I/R组移植胰的损伤程度大于IPC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增加大鼠胰腺移植的存活率,降低血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的再灌注损伤程度,对大鼠胰腺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供肝冷保存时间 10 0min ,无肝期 2 5min。 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 :对照组 ,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 ;IP组 ,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 10min ,再灌注 10min ,然后再以肝素生理盐水经门静脉灌注。每组受体的一半 (n =8)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 (n =8)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 IP组的 1w存活率、胆汁分泌量、抗氧化酶活力、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血清ALT、AST、LDH、TNF及肝组织中的过氧化产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 ,组织的病理改变也轻于对照组。结论 IP能够提高血清NO水平 ,降低血清TNF含量 ,对大鼠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作为供、受体行胰腺移植术,给予不同方式处理:假手术组(Sham):只行开腹术;对照组(Control):只行胰腺移植术,不行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组(IPC):在供胰切取前阻断血供10min,然后再灌注10min;L-精氨酸组(L-Arg):行胰腺移植术,再灌注前先经下腔静脉注射L-Arg 10mg/kg体重;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L-NAME):供胰切取时阻断血供10min,再灌注10min;然后行移植术,在再灌注前,先经下腔静脉缓慢注射L-NAME 10mg/kg体重。各组手术完成后,于再灌注6h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水平,胰腺细胞凋亡指数、胰腺细胞bcl-2蛋白表达情况和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L-Arg和IPC都降低TNF-α水平(P〈0.01)和细胞凋亡水平(P〈0.01),NO水平升高(P〈0.01)。而L-NAME可阻断该保护效应。IPC和L-Arg均能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L-Arg可以模拟IPC对大鼠胰腺移植I/R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合成NO,激活bcl-2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IPC采用肝脏缺血 10min ,再灌注 10min。结果 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 (P<0 0 1)。缺血再灌注 (I/R) 2h后血清中TNF α、AST、ALT、LDH及W/D水平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 ,而IL 10含量降低 (P <0 0 1) ;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 α释放和AST、ALT、LDH及W /D水平 ,提高IL 10含量 ,与I/R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 (IPC +A2 antag)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 α、AST、ALT、LDH及W /D的水平 ,提高IL 10的含量 (P <0 0 1) ;而IPC前给IPC+A2 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 (P >0 0 5 )。结论 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 ,腺苷A2 受体活化 ,介导了NO合成增加 ,最终通过抑制效应器TNF α的释放、增加IL 10的合成来实现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缺血预处理(IP)对小肠缺血的作用。方法 在不同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模型上,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腺苷酸含量和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 IP1组(预处理:10分钟缺血15分钟再灌注和IP2组(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接以7分种10分钟再灌)小肠的ATP和总腺苷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粘膜损伤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IP1和IP2组的缺血预处理对小肠缺知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蛋白激酶C(PKC)在IP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原位灌流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IPC的保护作用.同时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NO前体L-精氨酸和蛋白激酶C特异性激动剂1,2-二辛酸甘油(DOG)以及两者的特异性阻滞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AME)和多粘菌素B,来检测NO和PKC在IPC中的关系.结果预处理可阻止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00.86±40.30)U/Lvs.(257.65±20.18)U/L],谷草转氨酶(AST)[(211.06±13.59)U/Lvs.(309.17±24.79)U/L],乳酸脱氢酶(LDH)[(824.73±127.11)U/Lvs.(1118.60±82.21)U/L]及脂质过氧化物(LPO)[(0.414±0.069)mmol/mgvs.(0.531±0.054)mmol/mg]水平升高(P<0.05),而使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保持在较高水平[(10.33±0.88)U/mgvs.(6.01±0.91)U/mg],(P<0.05).NO与PKC均可模拟预处理的保护效应.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有明确的保护作用,NO与PKC发挥IPC保护作用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8.
L-精氨酸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在供肠获取前不同时间点给予供体L-精氨酸(L-Arg),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霉素预处理对无心跳大鼠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阿霉素预处理与否及供肝获取前经历的供体心脏停搏时间30min或45min,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非预处理的30min(N-30)组和45min(N-45)组,阿霉素预处理的30min(tN-30)组和45min(tN-45)组行原位肝移植,观察存活状况,取材行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移植术后1、3、7d采集血样检测肝功能。结果N-30组和N-45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50.0%和16.7%,而tN-30组和tN-45组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3.3%和66.7%,预处理组移植肝脏的病理及肝功能明显好于非预处理组。结论阿霉素预处理能够减轻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提高大鼠肝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缺血预处理 (IP)保护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供肝冷保存时间为 10 0min ,无肝期 2 5min。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 4组 (n =32 ) :A组 (对照组 )、B组 (IP组 )、C组 [腺苷 (Ade)组 ]、D组 [NO合成抑制剂N L 精氨酸甲基脂 (NAME)组 ]。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 IP组和Ade组的 1周存活率、胆汁分泌量、抗氧化酶活力及血清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肝组织中的过氧化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肝组织损伤以窦状内皮细胞为主 ,并且是以凋亡的方式发生死亡 ,IP组和Ade组窦状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 (P <0 .0 0 1) ;NAME组的各种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结论 IP能够通过增加NO的合成来减轻再灌注早期窦状内皮细胞所受到的损伤 ,改善微循环 ,提高移植肝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缺血预处理(IPC)、缺血后处理(IPO)以及二者联合应用(IPC-IPO)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24只糖尿病大鼠用于建立胰腺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另6只糖尿病SD大鼠为假手术组(SO组),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前、后血糖水平以及再灌注后2 h移植胰腺组织中SOD和MDA含量,并采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再灌注前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均比再灌注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I/R组又明显高于后3组(P<0.01),而后3组大鼠再灌注后血糖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与I/R组比较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SO组比较,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MDA均明显升高(P<0.01),而SOD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MDA及SOD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再灌注后2 h胰腺组织中AI值分别为(47.31±4.52)%、(26.25±3.17)%、(24.73±3.62)%和(25.5±4.15)%,均明显高于SO组的(3.16±0.53)%,P<0.01;IPC组、IPO组和IPC-IPO组大鼠与I/R组比较AI值明显降低(P<0.01);而IPC组、IPO组和IPC-IPO组间AI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I/R组大鼠胰腺损伤最为明显。结论 IPO和IPC对胰腺的IRI均有相似的保护作用。IPC与IPO联合应用对大鼠胰腺IRI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 (I/R-30组)、缺血-再灌注120 min组 (I/R-120组)、缺血后处理30 min组 (IPO-30) 和缺血后处理120 min组 (IPO-120),每组8只。S组完成左侧开胸手术操作,肺门过阻断带,但肺门未阻断;I/R组拉紧肺门阻断带阻断左肺门,造成左肺缺血1 h,然后松开阻断带再灌注30 min和120 min (即I/R-30组和I/R-120组);IPO组在1 h的缺血之后再灌注开始前先进行10 s的缺血及10 s的再灌注(共3个循环,持续1 min),然后是与I/R组同样的30 min和120 min的长时间持续灌注(即IPO-30组和IPO-120组)。测定各组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及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 的水平。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评分。 结果 I/R-30组和I/R-120组血浆中sICAM-1水平比S组显著升高[(2.140±0.250) μg/L vs. (0.944±0.188) μg/L,P=0.003; (2.191±0.230) μg/L vs. (0.944±0.188) μg/L,P=0.003],肺组织中IL-10水平亦明显高于S组[(15.922±0.606) pg/mg pro vs. (7.261±0.877) pg/mg pro,P=0.037; (17.421±1.232) pg/mg pro vs. (7.261±0.877) pg/mg pro,P=0.042],组织损伤明显。缺血后处理干预后,IPO-30组和IPO-120组血浆sICAM-1水平与相应I/R组各时间点相比显著降低 [(1.501±0.188) μg/L vs. (2.140±0.250) μg/L,P=0.038; (1.350±0.295) μg/L vs. (2.191±0.230) μg/L,P=0.005],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20.950±1.673) pg/mg pro vs. (15.922±0.606) pg/mg pro,P=0.008; (25.334±1.173) pg/mg pro vs. (17.421±1.232) pg/mg pro,P=0.006],DAD评分显著降低[6.8±1.4 vs. 11.5±1.9,P=0.007;7.5±1.6 vs. 13.2±1.7,P=0.005],肺组织损伤较I/R组显著减轻。 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P-Akt的相关性。 方法21~23个月龄 (老年鼠) 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不拘,体重450~500 g,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 (Post组) 3组,每组10只,观测心脏冠状动脉流量、心肌梗死范围、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 (P-Akt)表达、心肌和线粒体的改变。 结果 Post组较IR组冠状动脉流量明显增加 〔(6.4±1.2) ml/min vs. (3.1±1.2) ml/min,P<0. 01〕,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少(35.0%±2.0% vs. 55.7%±3.6%),P-Akt的表达明显增强,心肌纤维和线粒体的完整程度明显较好。 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与P-Akt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缺血后处理是在缺血预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但缺血后处理的确切机制及有效诱导时间窗等问题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就其发现、发展(远隔后处理、药物后处理)、对心脏、肺、肝、肾和脑等的保护、机制及诱导时间窗等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脏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IPC)、缺血后处理(IPO)和肢体远端预处理(RIPC)后心脏microRNA1(miRNA-1)和microRNA21 (miRNA-21)的表达变化,以及它们所调控靶蛋白热休克蛋白70 (HSP70)和程序性细胞死亡4(PDCD4)表达变化,期望从miRNA调控水平揭示心脏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方法 取Sprague-Dawley (SD)大鼠心脏,建立离体Langendorff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IPC组、IPO组和RIPC组.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pDCD4、HSP70、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1-2)和Bc1-2相关X蛋白(Bax)含量,taqman探针法检测miRNA-1和miRNA-21含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IPC组心肌的miRNA-1和miRNA-2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RIPC组和IPO组心肌的miRNA-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IPC组、RIPC组和IPO组心肌中HSP70、PDCD4和Bax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Bc1-2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C组、RIPC组和IPO组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左室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miRNA-1和miRNA-21在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和远端预处理后,表达变化是不同的,同时各处理组中miRNA与其靶蛋白并不都是负性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犬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分为3组,每组5只,即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在肾缺血60min后立即给予再灌注30 s,再缺血30 s,循环3次,然后完全恢复灌注.术前及术后每天检测血清肌酐(Cr)浓度,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C).术后犬存活3天,杀死后取左肾标本,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IPO组与I/R组术后3天连续比较,血清Cr浓度有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O组与I/R组比较,SOD、CAT、TAC活性升高,MDA浓度降低,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其机制与氧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为阴性对照组(NC组,n=6),糖尿病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PC组,n=6)、参附预处理组(SF组,n=6)、红参预处理组(HS组,n=6)和附子预处理组(FZ组,n=6)。除对照组外各组均行胰腺移植,24只SD大鼠为供体。SF、HS和FZ组在移植前1日及术前30min经静脉分别予受体注射参附注射液(10mg/kg)、红参注射液(9mg/kg)、附子注射液(1mg/kg),NC组和PC组在移植前1日及术前30min经静脉予受体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移植胰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含量;用TUNEL法观察移植胰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胰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后SF组、HS组和FZ组较PC组血糖低,血清中TNF-α含量低,NO含量高:再灌注后SF组、HS组和FZ组较PC组移植胰组织中SOD活性高,MDA含量低,MPO活性低,凋亡指数低,Bcl-2表达高.Bax表达低,Bcl-2/Bax比值高。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胰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的活性,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减少TNF-α分泌,减轻嗜中性粒细胞(PMNs)黏附与聚集,上调Bcl-2和下调Bax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9.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Post-con)对大鼠移植肝细胞凋亡及 Caspase-3蛋白表 达的影响,探讨在体内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 SD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 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00min,无肝期控制于21min 内。48只雄性健康 SD 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受体大鼠供肝 切除前及移植后无特殊处理;后处理组供肝植入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各组受 体一半(n=6) 于再灌注后2h 留取血液,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 TNF-α水平,另一半(n=6) 于再灌注后6h 取肝脏, 采用电镜、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肝脏凋亡细胞,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Caspase-3基因蛋 白表达,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后处理组血清 AST、ALT、LDH 和 TNF-α含量均明 显低于对照组(P<0. 05) ;组织的病理改变也明显轻于对照组;对照组凋亡细胞数为(112. 25±11. 73) 个/视野,后处理组 为(70. 36±18. 52) 个/视野,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 01) ;后处理组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 01) 。结论:缺 血后处理能够减轻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损害,明显抑制移植肝脏的细胞凋亡。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细胞 因子水平,从而减少 Caspase-3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