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化疗是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常感染HBV(乙肝病毒),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重症肝炎。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化疗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的防治,我们选择2004至2005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化疗科和孝感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经病理组织证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呈中高度恶性,分期为Ⅱ~Ⅳ期。男10例,女6例。年龄35~62岁,中位年龄42… 相似文献
2.
116例携带乙肝病毒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YH He YF Wang FH Lin XB Xia ZJ Sun XF Lin TY Huang HQ Zhang L Xu RH Jiang WQ Guan ZZ 《癌症》2005,24(12):1507-1509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显示,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探讨携带慢性HBV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后果,并进一步探讨临床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1985年1月至2002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携带HBV的116例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接受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临床后果及其相关高危因素。结果:60例(51.7%)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按WHO肝脏毒性标准,Ⅰ度4例(3.4%)、Ⅱ度14例(12.1%)、Ⅲ度15例(12.9%)、Ⅳ度27例(23.3%)。经对症治疗后11例(9.5%)患者按期化疗,27例(23.3%)化疗延期,16例(13.8%)终止化疗,6例(5.2%)死亡。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激素是化疗后发生肝炎的高危因素。结论: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化疗后肝功能损害会导致患者化疗延迟,甚至死亡。应用激素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与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7例淋巴瘤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并常规检测肝功能,以同期住院的207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19.8%vs 9.7%,P=0.004).HBsAg阳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58.5%vs 27.7%,P=0.000),且明显高于HBsAg阳性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8.5%vs 30.0%,P=0.036).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肝功能损害与HBV感染密切相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免疫分型、临床分期、PS评分、是否应用激素等均无关.结论:携带HBV的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时更易引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化疗对淋巴瘤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化疗对淋巴瘤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50例HBsAg(-)、20例HBsAg(+)和18例小三阳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BsAg(-)组、HBsAg(+)组和小三阳组化疗后Ⅲ级以上肝功能损害分别是0%、15%、55%。结论伴乙肝病毒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明显,尤其小三阳患者损害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6.
感染乙肝病毒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杂乙肝病毒(HBV)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化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39例感染乙肝病毒的其它实体瘤(肝癌除外)患者化疗后肝损害及乙型肝炎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2个周期正规化疗后,HBV阳性的NHL患者经化疗后肝损害发生率为52.2%(12/23),HBV阴性的NHL患者后肝损害发生率23/3%(17/73),P<0.01;HBV阳性的NHL患者用含有类因醇激素方案化疗后乙直炎发生率39.1%(9/23),HBV阳性的其它实体瘤(肝癌除外)患者用不含类固醇激素方案化疗后乙型肝炎发生率12.8%(5/39),P<0.05/。结论HBV阳性的NHL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肝损害及乙型肝炎,故在化疗时应尽量避免选用含皮质激素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 Hodgkin’slymphoma ,NHL)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95例中高度NHL患者 ,采用ELISA法和直接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中的HBV标志物及DNA ,常规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结果 :HBsAg阳性率 3 3 68% ( 3 2 /95 ) ,化疗后 62 5 0 % ( 2 0 /3 2 )HBsAg( )和 14 2 9% ( 9/63 )HBsAg( -)肝功能损害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肝功损害达中重度和持续时间达 2~ 4个月的患者 ,HBsAg( )组都占 5 5 % ( 11/2 0 ) ,HBsAg( -)组都占 11 1% ( 1/9) ,损害程度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前者较后者重 ,持续时间长 ;14例HBsAg( )发生肝功能损害时病毒复制再度活跃。结论 :NHL患者化疗后HBsAg( )较HBsAg( -)易发生肝功损害 ,而且前者较后者重、持续时间长 ;化疗后病毒复制再度活跃是发生肝功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瘤的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与病理的关系。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肿瘤医院1983-1992年收治的4例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治疗前均为霍奇金淋巴瘤,但在放射治疗和化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病变演变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也与相应的 病理类型相符。结论: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或化疗后可以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淋巴瘤化疗后肝损害关系。方法: 分析182例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化疗后肝功能改变, 其中携带乙肝病毒53例, 未携带者129例, 化疗前肝功能均正常, 观察化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二周期以上的正规化疗后, HBsAg(+)组肝损害发生率占45.3 %(24/53), HBsAg(-)组肝损害发生率占27.1 %(35/129), P <0.05。HBsAg(+)组中并用利分能(重组人a-2b干扰素)治疗10例, 肝损害发生率为10.0 %(1/10), 而未用利分能治疗43例, 肝损害发生率为53.5 %(23/43), P <0.05。 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的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易致肝损害, 并用利分能治疗可减轻其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PTL)的全面认识,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PTL患者对R-CHOP方案耐受性较好,需继续观察追踪治疗效果。结论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罕见,有明显的结外侵犯趋势,预后较差。对PTL R-CHOP方案是较佳的选择,治疗疗效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3.
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Live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Kenny Ieng Kit Lei 《Leukemia & lymphoma》1998,29(3):293-299
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of the liver is an extremely rare lymphoma subset that often presents with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to both clinicians and pathologists. Using MED- LINE search, 90 cases of primary hepatic lymphom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ere reviewed. The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pathologic features,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these patient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described. Results of this review show that middle-aged males are most often affected. Abdominal pain or discomfort, weight loss and fever are the most frequent presenting symptoms. Most cases have a solitary or multiple mass lesions in the liver, and are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as having a primary liver tumor or metastatic cancer.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is the most commonly encountered histologic subtype.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ave been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as treatment but the outcome is generally poor. Although primary hepatic lymphoma is an aggressive disease, it is resectable, and responsive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Because of the profou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mass lesions in the liver or hepatic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中高危以上弥漫大B 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与预后。方法:对42例中高危以上的弥漫大B 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国际标准化预后指数(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将采用联合化疗为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的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25例(59.52%),高危17例(40.48%);按Ann Arbor分期,Ⅱ期2 例(4.76%),Ⅲ期29例(69.05%),Ⅳ期11例(26.19%);10例(23.81%)伴骨髓受侵,其中5 例诊断为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38例(90.48%)LDH 值升高,其中最高达10000U/L以上;伴B 症状共35例(83.33%)。 治疗总有效率达71.43% ,其中完全缓解25例(59.52%),部分缓解5 例(11.90%),病情稳定1 例(2.38%),死亡11例(26.19%),4 年总生存率为73.81% ;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2.73% ,高于化疗组54.84%(P<0.05),中位生存期35.38个月,较化疗组(29.25个月)延长。综合分析显示IPI 评分、临床分期、治疗策略的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规范及强力化疗方案是治疗中高危以上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措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最佳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春花碱酰胺(VDS)组成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5例NHL用以下方案化疗:CTX500mg/m2,iv,第1、8天;ADM30~40mg/m2,iv,第1天;VDS2.5~3mgm2,iv,第1、8天;PDN100mg日,po,第1至5天,21~28天为1周期。全部病例用药均在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35例,CR9例,PR22例,总有效率88.6%。主要毒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