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痹证是中医内科的一大病种,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大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痹证作为一个病被详细论述首先见于《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1 ]33."五脏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1]33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其病机是气血阻闭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宣通”是各型痹证的共同治法。气血流通。营卫复常,则痹痛可逐渐痊愈。风寒湿痹,辛而温之,使阳气振奋,驱邪外出;风湿热痹,疏风清热化湿,使风散热清湿去;顽痹痰瘀胶  相似文献   

3.
一、中医对关节炎的认识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籍早有记载,《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多由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卫阳不固饮食失节,起居无常,劳倦汗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  相似文献   

4.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5.
王涛  胡攸水  周卫国 《新中医》2009,(3):117-11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此即为痹证的发病病因及致病特点。但笔者临证发现,瘀血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致病作用亦不容忽视,就此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痹证概念及分类痹,即痹阻不通。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其中主要以感受风邪为主,临床上以疼痛呈游走性为主症的称为风痹。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2]。"2痰饮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相似文献   

7.
祛痰法在痹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祛痰法在痹证中的运用程祥步江西乐平市中医院(333300)多年来,余以祛痰为主治疗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湿痹也。”可见痹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十二、痛痹累年久不已 变通经方以应机痹证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 ,包括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诸多病变。其病机 ,《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并据三气之多寡分为三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说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 ,至今仍被遵为诊治痹证之准则 ,从而提出依据三痹之不同 ,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以疗之 ,尽管后世医家有提出久病体虚之论 ,但其治法仍未脱离《内经》指规。如其对痛痹日久者 ,仍…  相似文献   

9.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李中梓治痹证重视扶正祛邪,治五脏痹随证加入引经药。  相似文献   

10.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塞不通也,临床上根据风寒湿邪的偏胜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10余年来,笔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4例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0天。西医疾病范围:肩周炎、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相似文献   

11.
痹证临床常见。其诱因多由风寒湿三邪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为了便于掌握,后人归纳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种基本证型。古人所论痹证,含义甚广,不仅包括了躯干方面的病变,同时还包括若干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2.
<正> 宋向元老中医是著名的医史学家,生前任教于北京中医学院,宋老临床对痹证治疗颇有独到之处.笔者运用宋老经验治疗痹证,深感得心应手.现将宋老治疗痹证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宋老说,《内经·痹论》曾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  相似文献   

13.
张凯  范为民  胡怡芳  李艳 《光明中医》2015,30(2):252-253
<正>痹证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感染性风湿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伴发的风湿性疾病相类似[1]。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进步,对于痹证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已有深刻认识。早在《素问·痹论》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论述。可见风、寒、湿三邪的侵入人体乃是痹证发病的病因。《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失于疏故不通"。清代名医叶天士云:"大凡经主气,以络主血,久病血瘀。"据《血证  相似文献   

14.
罗世希 《河南中医》2007,27(10):78-79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肿大、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病因病机最早见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相似文献   

15.
王昊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1931-1932
<正>痹证常见症状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为主,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但痹证患者常可见各式各样皮肤症状及损害,或合并皮肤瘾疹,或先以斑疹为首发,甚或"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阎小萍教授为  相似文献   

16.
1病因病机《素问·痹证》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前者指出痹证的病因,后者则为痹证的性质。老年痹证,发病时间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久病入络,久病多虚,临证较典型的行痹、痛痹、着痹少见,...  相似文献   

17.
<正>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痹症的发生,由于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所以《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但人体的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如素体阳盛,内蕴化热,也可以成为热痹。痹证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侵及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的演变过程,故本病日久,除可出现心痹外,又通常存在着肝肾不足的证候,使病情较为顽固难治。  相似文献   

18.
痹病有多种类型:有按证性质分,按病因分,按病位分,按脏腑分。辨治较为复杂。痹是闭塞不通之意。《素问·痹证》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痹病的病因与风寒湿三气有关。痹病的成因气血营内虚是内在条件,风寒湿热外袭是外在因素,经络气血痹阻是痹病...  相似文献   

19.
痹证营卫论及其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历代医家认识痹证,多崇上说;而有关营卫在痹证发病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则少涉及。现就营卫学说在痹证发病机制中的关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证常以风、寒湿邪之偏盛、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 ,疼痛着重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并对关节红肿疼痛的称之为热痹。《内经》为痹证提供了正确的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