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对戊四唑诱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APs)和突触传递的影响。方法断头法分离60只Wistar大鼠海马,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随机分为4组:戊四唑组(P组)、戊四唑+脂肪乳剂组(PI组)、戊四唑+异丙酚组(PP组)、戊四唑+依托眯酯组(PE组)。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APs发放频率,全细胞电压钳记录电刺激Schaeffer侧支,联合纤维诱发的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幅值。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加入戊四唑后4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APs发放频率增加,EPSCs幅值下降(P〈0.05);与加入戊四唑后比较,加入异丙酚或依托咪酯后APs发放频率减少。EPSCs幅值回升(P〈0.05)。与P组及PI组比较.PP组加入异丙酚、PE组加入依托咪酯后APs发放频率减少,EPSCs幅值回升(P〈0.05);P组与PI组比较、PP组与P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依托咪酯可拮抗戊四唑诱发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放和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谷氨酸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Wistar新生大鼠海马,培养12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三组(n=5),正常对照组(Con组)、谷氨酸100 μmol/L孵育24 h组(Glu组)、谷氨酸100 μmol/L孵育24 h后异丙酚500 μmol/L再孵育24 h组 (Pro-Glu组)。四甲基氮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Con组比较,Glu组及Pro-Glu组的细胞存活率下降,c-fos蛋白在细胞核内表达呈紫黑色且数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或0.01);与Glu组比较,Pro-Glu组c-fos阳性蛋白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存活率增高(P<0.05)。结论异丙酚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c-fos阳性蛋白表达,提高细胞存活率,对谷氨酸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出生10~14 d)海马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氯胺酮、异丙酚或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海马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压-80 mV、刺激电压0 mV条件下,5.6- 560μmol·L-1异丙酚对钠电流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其抑制钠电流的IC50为(44±4)μmol·L-1;0.18 mmol·L-1氯胺酮对钠电流没有影响,0.54、1.8、5.4、10.8 mmol·L-1氯胺酮对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钠电流的IC50为(2.7±0.7)mmol·L-1。1/4和3/4 IC50的异丙酚与0.54、1.8、5.4、10.8 mmol·L-1氯胺酮混合应用抑制钠电流的IC50分别为1.14±0.21、(0.97±0.32)mmol·L-1,异丙酚与氯胺酮混合应用产生相加作用。结论异丙酚混合氯胺酮对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钠电流产生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和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断头后分离海马脑组织,制成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脑片随机分为5组(n=10)。脂肪乳剂Ⅰ组、异丙酚Ⅰ组、SR95531+异丙酚组:记录EPSC10min(基础值)后分别加入10%脂肪乳剂90μl,1%异丙酚90μl(相当于100μmol/L)、10μmol/LSR95531+100μmol/L异丙酚,继续记录EPSC40min,分析EPSC幅值的变化。脂肪乳剂Ⅱ组、异丙酚Ⅱ组:细胞破膜后稳定10.15min,分别加入10%脂肪乳剂90出和1%异丙酚90出,记录sEPSC40min,分析sEPSC频率、幅值和半衰期的变化。膜钳制电压均为-70mV。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给药后脂肪乳剂Ⅰ组和SR95531+异丙酚组EPSC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Ⅰ组EPSC幅值降低;给药后异丙酚Ⅰ组EPSC幅值比脂肪乳剂Ⅰ组降低(P〈0.05)。与脂肪乳剂Ⅱ组比较,异丙酚Ⅱ组sEPSC的频率、幅值降低、半衰期缩短(P〈0.05)。结论 异丙酚主要通过增强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GABA.受体活性,产生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从而抑制兴奋性突触传递。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大鼠海马神经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异丙酚对神经元的瞬间外向钾通道、延迟整流钾通道的影响,以探讨静脉麻醉药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瞬间外向、延迟整流两种钾离子通道的电流。研究异丙酚对这些通道电流幅度和通道动力学的作用。结果 异丙酚对上述通道电流均具有抑制作用,呈可逆性和浓度依赖性,并对离子通道的激活和失活曲线有一定的影响。异丙酚对瞬间外向钾通道和延迟整流钾通道作用的EC50分别为(71±18)和(37±18)μmol·-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52%±3%和32%±5%。结论 异丙酚对海马神经元上的瞬间外向钾电流、延迟整流钾电流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异丙酚对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可能与影响记忆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Ica(HVA)]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ca(HVA).记录不同浓度(3、10、30、100、300 μmol/L)异丙酚下Ica(HVA)的峰电流密度,计算Ica(HVA)抑制率,并绘制异丙酚的浓度-效应曲线,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Hill系数.并记录20 μmol/L异丙酚对Ica(HVA)激活和失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异丙酚3 μmol/L给药前、后Ica(HVA)峰电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0、100、300 μmol/L异丙酚对Ica(HVA)峰电流密度抑制率分别为(24±6)%、(33±5)%、(36±7)%、(38±3)%.与给药前相比,异丙酚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ca(HVA)峰电流密度(P<0.05).IC50为3.8 μmol/L,Hill系数为0.35.给药前、后最大激活膜电位为(4.0±2.0)mV和(3.8±1.6)mV,半数失活电压为(-32±5)mV和(-35±4)mV,斜率因子为31±5和35±6,给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显著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Ica(HVA),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抑制Ica(HVA)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8—12d,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压力喷射给药方式,钳制电压为-80mV,记录3、48μg∥ml异丙酚对100μmol/LNMDA诱发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然后用7-氨基丁酸(GAB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100μmol/L阻断GABA.受体,观察3、48μg/ml异丙酚对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3、48μg/ml异丙酚抑制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并直接激动GABA.受体,使Cl.内流,产生外向超极化的GABA电流,从而间接抑制NMDA受体通道电流。用荷包牡丹碱100μmol/L阻断GABA.受体后,3、48μg∥ml异丙酚仍可抑制100μmol/LNMDA诱发的NMDA受体通道电流(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激活GABA.受体影响NMDA受体通道电流,对NMDA受体通道也有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β-淀粉样蛋白(β-AP)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孕18 dSD大鼠,体外分离皮层神经元,5×104个/孔,每孔200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上,培养7 d.实验一:取15孔神经元随机分为5组(n=3):对照组;损伤组;异丙酚预防给药Ⅰ组加入β-AP 25μmol/L前24 h加入异丙酚50μmol/L,再孵育24h;异丙酚预防给药Ⅱ组同时加入异丙酚50 μmol/L和β-AP 25μmol/L,孵育24 h;异丙酚治疗给药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加入异丙酚50μmol/L,再孵育18 h.实验二:取18孔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n=3):对照组;损伤组;脂肪乳剂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加入等容量10%脂肪乳剂,再孵育18 h;不同浓度异丙酚组加入β-AP 25μmol/L后6 h,分别加入异丙酚1、10、50 βmol/L,再孵育18 h.测定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和神经元活力.采用TUNEL法、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结果 实验一:与损伤组比较,异丙酚预防给药组LDH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治疗给药组神经元LDH释放量减少(P<0.05).实验二:与损伤组比较,异丙酚50μmol/L组神经元LDH释放量减少,神经元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50 μmol/L治疗性给药可减轻β-淀粉样蛋白诱导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预防性给药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兔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特性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体重2~3 kg,经3%戊巴比妥钠30 mg/kg麻醉后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持续灌注标准台氏液;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1组和P2组)分别灌注含异丙酚10、50μmol/L的标准台氏液.三组均于标准台氏液平衡灌注60 min时,应用传统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值(APA)和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APD90),计算心室复极离散度(TDR)为基础值,异丙酚持续灌注60 min后测定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上述参数,计算TDR.结果 三组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的RMP和动作电位参数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1组和P2组心肌持续灌注期间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APD90伽缩短,P2组TDR降低(P<0.05),P1组T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1组比较,P2组心室M细胞及外膜层心肌细胞APD90缩短,TDR降低(P<0.05),RMP及A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缩短心室M细胞和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但不增加复极离散度,对心电活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发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取当天新生的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12d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NMDA组、异丙酚10μmol/L+NMDA组(P1组)、异丙酚100μmol/L+NMDA组(P2组)、异丙酚400μmol/L+NMDA组(P3组)。NMDA组培养液中加入NMDA至终浓度20μmol/L,P1组、P2组及P3组加入NMDA前即刻分别加入异丙酚至终浓度为10、100、400μmol/L,加入异丙酚后11min用激光共轭聚焦显微技术测定[Ca^2+]。结果NMDA可诱发海马神经元[Ca^2+].升高,预先加入异丙酚100、400μmol/L可抑制这种改变,异丙酚10μmol/L对NDMA诱发的上述改变无影响。结论高浓度异丙酚可抑制NMDA诱发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a^2+].的升高,这可能是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缺氧模型,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监测单个海马神经元内Ca2 浓度随缺氧或加入谷氨酸、KCl前后的实时变化。结果 异丙酚可明显降低神经元缺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P<0.01),异丙酚对缺氧、谷氨酸和高浓度KCl诱发的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 ]i)的升高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异丙酚对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与异丙酚抑制[Ca2 ]i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对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妊娠18 d后取胎鼠海马神经元,培养6 d,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ml,每孔100μl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各实验中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5组.实验一:每组10孔,C1组不做任何处理,E1组加入20%脂肪乳0.8 μl/ml,P1,2,3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2、4和μg/ml,分别于孵育4、8 h时随机取5孔,洗脱、培养6 d,测定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实验二:每组20孔,C2组不做任何处理,E2组加入20%脂肪乳2 μl/ml,PⅠ,Ⅱ,Ⅲ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g/ml,孵育24h后洗脱,分别于培养2、4、6和8 d时各随机取5孔,计数存活神经元.实验三:每组5孔,C3组不做任何处理,E3组加入20%脂肪乳5'μl/ml,PⅠ,Ⅱ,Ⅲ组加入异丙酚,终浓度分别为5、10和50 μg/ml,孵育24 h,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实验一:与C1组比较,E1组神经元树突总长度、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P1,2,3组神经元树突总长度缩短、初级突起数和分支突起数减少,且呈浓度和孵育时间依赖性(P<0.05).实验二:与C2组比较,E2组神经元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2组比较,PⅡ,Ⅲ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神经元死亡发生时间及数量呈浓度依赖性(P<0.05);实验三:与C3组比较,E3组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PⅠ,Ⅱ,Ⅲ组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异丙酚通过抑制胎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及促进神经元凋亡,抑制了神经元的发育,其程度与作用时间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海马锥体神经元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脑钠通道在异丙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10~14 d)海马锥体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异丙酚和脂肪乳剂对其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位-100 mV时,4组浓度(10、30、50、100μmol/L)的异丙酚分别抑制峰钠电流为:14.4%±8.7%、42.9%±8.8%、67.2%±18.1%和85.1%±14.9%,抑制程度与浓度呈正相关(r=0.993,P<0.01),IC50为32.5 μmol/L。与本研究中较高浓度异丙酚组(50和100μmol/L)对应浓度的脂肪乳剂(ILP50组和ILP100组)对峰钠电流无明显影响。结论异丙酚对脑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脑钠通道的抑制在异丙酚的麻醉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观察3组不同剂量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影响。方法: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再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5、2、3mg/kg,咪唑安定0.2、0.3、0.4mg/kg,依托咪酯0.15、0.3、0.4mg/kg,观察用药后对SLSEP的影响。结果:异丙酚组均对SLSEP的N_14、N_20潜伏期和CCT无明显影响,但使N_20-P_25波幅显著性抑制,该作用在用药后10分钟恢复。咪唑安定组均使N_20潜伏期和CCT显著延长,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恢复,对N_(14)潜伏期无影响,N_(20)-P_(25)波幅出现明显下降。依托咪酯组出现N_(20)-P_(25)波幅明显增大,且在病人苏醒后仍未降至基础值,对潜伏期的影响与咪唑安定类似。结论:依托咪酯较适合术中行诱发电位监护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鼠脑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一氧化氮(NO)产量、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有无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12d的胎鼠大脑神经元,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缺氧复氧组);Ⅲ组(14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Ⅳ组(56μmol/L异丙酚预处理组)。Ⅲ组和Ⅳ组于缺氧前1h分别换入含有14μmol/L和56μmol/L异丙酚的培养液,随后置入95%N2 5%CO2培养箱中缺氧30min。四组于复氧的1、2、4、6、24h(分别记为T1、T2、T4、L、L)分别用MTT(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细胞酶学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神经元神经细胞活力(用OD值表示)和NO产量,同时四组于复氧的1、3、8、24、48、72h分别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Hsp70 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T1-24各时点OD值降低;Ⅲ组、Ⅳ组T1、T2时点OD值升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OD值均升高;Ⅲ组、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在T1、T2及T4时点,与Ⅰ组相比,Ⅱ组NO产量增高;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NO产量降低;Ⅰ组与Ⅲ组、Ⅰ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Ⅰ组相比,Ⅱ组Hsp70 mRNA及Hsp70阳性细胞百分率增高,且开始增高的时间分别为3h和8h,高峰时间分别为24h和48h;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Hsp70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高峰提前至8h;Ⅲ、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与Ⅱ组和Ⅲ组相比,Ⅳ组Hsp70高峰提前至24h,而Ⅲ组与Ⅱ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预先给药可抑制缺氧复氧引发的神经细胞活力降低,减轻神经细胞的缺氧复氧性损伤,这可能与异丙酚可抑制NO产量增高及分别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诱导鼠脑神经元Hsp70 mRNA和Hsp70的表达高峰提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