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金春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6):59-60
本文对155例肝病患者进行PA及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旨在探讨P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统计学处理,各组肝病患者PA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PA,ALB,ALT测定结果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表明,在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组,P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LB(P〈0.05),说明肝实质损害早期PA比ALB更敏感。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3组肝炎阳性率明显低于PA的检出率(P〈0.05),免疫比浊法是检验PA的有较高敏感性的方法,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肝功能试验的常规项目,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灵敏指标,尤其对早期肝实质或部分损害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检测血清前清蛋白(PA)代替血清总胆汁酸(TBA)作为肝功能检测的可行性,对156份标本(43例正常人及59例肝炎、37例肝硬化、17例肝癌患者)血清进行PA与TBA的检测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相符率为77.56%,而且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无显著差异,但综合评价检测PA的可用度明显优于检测TBA(P<0.05),而且检测方法简便、价格便宜、试剂来源方便且不需复杂的设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普外科病人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人中的早期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人20例,就其手术前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0例未发生感染的对照组病人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术后并发感染的病人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手术前后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3~4.59,P〈0.05)。结论 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普外科手术后病人并发感染有一定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烧伤患者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0例30%~50%全身性烧伤面积(TBSA)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加味四君子汤和等量生理盐水10 d,观察患者消化功能,检测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10 d血清ALB和PA含量.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功能恢复的临床表现分别为16例(64%)和10例(40%)显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血清PA和ALB含量持续下降,至治疗开始后10 d PA为(97.11±2.84)mg/L、ALB为(28.04±1.62)mg/L,分别较开始前下降52.9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和总蛋白(TP)在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意义,探讨PA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恶性肿瘤(肝癌17例,胃、肠癌27例,白血病8例,肺癌8例,宫颈、卵巢癌7例,其他恶性肿瘤17例)、67例良性肿瘤(畸胎瘤10例,葡萄胎8例,子宫平滑肌瘤18例,脂肪瘤11例,卵巢囊肿11例,其他良性肿瘤9例)及5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PA、溴甲酚绿法测定ALB,双缩脲法测定TP.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PA(204.8±67.2)mg/L,明显比良性肿瘤患者血清PA(305.1±28.6)mg/L和健康对照组PA(303.5±29.7)mg/L低(F=101.78,P<0.01),而3组ALB和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4~2.62,P>0.05);PA、ALB和TP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76.19%、19.05%和2.38%,3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5,P<0.01);恶性肿瘤患者中,以肝癌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迭94.12%,胃、肠癌其次,为77.78%,白血病再次,为75.00%.结论 血清PA能更好地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清C-反应蛋白与前清蛋白检测对普外感染病人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前清蛋白(PA)在普外感染病人中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分别对42例普外感染病人进行了术前、术后血清CRP与PA水平的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成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感染组病人术前血清CRP、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12、7.28,P〈0.01);感染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清CRP、PA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6.37,P〈0.01)。④结论CRP、PA的检测对普外感染病人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前清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在区分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A、CRP水平。结果 ①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A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29,1.786);②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3.632,6.993);③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A、CRP阳性率均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和CRP定量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系统病原体的鉴别及疗效的观察,其价值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反应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和前清蛋白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和前清蛋白(PA)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急性肝炎、54例慢性肝炎(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2例)、40例肝硬化(代偿期19例、失代偿期21例)、39例肝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采集静脉血,用血清检测TBA、P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TBA采用两点速率法,PA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BA分别是(179.3±69.5)μmol/L、(31.2±22.9)μmol/L、(48.6±26.5)μmol/L、(121.5±87.3)μmol/L、(54.1±34.3)μmol/L、(102.6±96.8)μmol/L、(64.5±39.7)μmol/L和(4.2±2.5)μmol/L,PA分别是(126.7±51.2)mg/L、(156.6±97.9)mg/L、(141.2±82.5)mg/L、(81.2±37.5)mg/L、(124.1±64.3)mg/L、(77.6±56.8)mg/L、(67.5±32.3)mg/L和(318.1±62.6)mg/L.各肝病组血清TBA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而PA却均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P<0.01).结论 血清TBA和PA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一个敏感指标,联合检测TBA和PA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肝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清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代表炎症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感染或急性组织损伤时 ,可显著升高 ,血清浓度可从 <1mg/L上升至 5 0 0mg/L(感染后 2 4及 4 8小时内 )。各种细胞因子 ,特别是IL - 6可刺激肝脏合成CRP。CRP具有激活补体、活化免疫细胞功能等特性 ,近来 ,一些作者报道了肝炎病人肝内CRP的局部沉着 ,并认为各种肝脏疾病由于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不同 ,CRP的含量有差异 ,为了探讨各种肝病患者。CRP的临床意义 ,本文同时对各种肝病作了血清CRP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文对… 相似文献
14.
15.
《河南医学研究》2017,(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前清蛋白(PA)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淮滨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比色法检测血清前清蛋白(PA)浓度,比较两组血清浓度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前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清蛋白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降低,前清蛋白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前清蛋白(PA)是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对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多数肝功能检测以反映肝脏系统的炎症或坏死性改变为主,血清前清蛋白(PA)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质,因其半衰期短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敏感指标,反映肝脏早期损害程度,且其结果优于其他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1~5].本文就不同黄疸程度时PA含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联合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胆碱酯酶(ChE)和前清蛋白(PA)对临床诊断肝病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测定对照组、急性病毒性肝炎组、重症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的ALT、ChE和PA,比较不同临床类型肝病测定结果的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对照组ALT、ChE、PA与各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各观察组间比较,除ChE在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 联合测定ALT、ChE和PA可提高临床对肝病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感染性疾病中相互关系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10例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PA、CRP及WBC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 WBC增高组CRP为(37.99±50.6)mg/dl,PA为(17.9±3.98)mg/dl,WBC正常组CRP为(8.12±11.23)mg/dl,PA为(21.01±3.89)mg/dl,两组间比较CRP、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增高组WBC为(19.99±6.32)×109/L,PA为(17.88±2.85)mg/dl,而CRP正常组WBC为(8.80±4.59)×109/L,PA为(22.26±3.85)mg/dl,两组间比较WBC、P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WBC与CRP呈直线正相关,CRP与PA、WBC与PA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WBC、CRP和PA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一定价值。但需要三者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9.
《河南医学研究》2017,(2)
目的研究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血清清蛋白(albumin,ALB)及前清蛋白(prealbumin,PA)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84例SCLC患者,在初次化疗前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其血清ALB和PA水平。根据ALB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ALB≥35 g/L)69例与异常组(ALB<35 g/L)15例;根据PA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80 mg/L≤PA≤400 mg/L)61例及异常组(PA<180 mg/L)23例。卡方检验比较ALB及PA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的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矫正各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血清ALB水平正常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8.27±1.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21±1.04)个月;血清ALB水平异常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9.65±2.6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83±2.73)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水平正常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9.68±2.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43±3.50)个月;血清PA水平异常组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2.86±1.8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65±3.07)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及PA是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典型川崎病(KD)及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血清白介素23(IL-23)、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的KD患儿56例为病例组。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典型KD组(45例)和IKD组(11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异常分为超声心动图异常组(心超阳性组,11例)及超声心动图正常组(心超阴性组,45例)。同期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指标,检测血清IL-23、PA、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典型KD组与IKD组性别、年龄、总热程、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唇及口腔改变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手足硬肿发生率、指趾端脱皮发生率、肛周脱皮发生率、卡疤红发生率、IL-23、PA、ALB、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发生率、皮肤改变发生率、结膜充血发生率与I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缓解期,PA、ALB、TG、TC、LDL-C、HDL-C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病例组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A、ALB、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D患儿急性期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与心超阴性组性别、总热程、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年龄、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IL-23、PA、ALB、HDL-C、CRP水平与心超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PA水平与ALB、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ALB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TC水平与LDL-C、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HDL-C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23、PA、HDL-C水平变化可为早期诊断IKD提供有意义的实验室依据;IL-23、PA、HDL-C水平对预测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