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一例李晓凤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又称息肉样错构瘤或结节样增生,是很少见的一种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自1935年第1次报道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以来,[1,2]至今世界英文文献中相继报道的只有100多例,大部分直径小于1...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比较少见,近十年来我们收集了3例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病例介绍例1,男,40岁,临床表现为上部腹部不适及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未发现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X线检查所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约05cm×0.8...  相似文献   

3.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66岁,反复上腹痛6年入院.2002年开始出现上腹正中部疼痛,饥饿时明显,稍进食后疼痛好转,进食量较多时疼痛再次加重,偶伴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时曾就诊于当地卫生院,按"胃病"治疗腹痛能缓解,停药2~3个月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反复中上腹钝痛4月余,疼痛为间断性,腹痛无规律性及放散性,并与体位无关,腹胀,无恶心及呕吐,无反酸及烧心,无呕血及黑便,无寒战、发热及黄染,食欲差,大、小便正常。查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  相似文献   

5.
<正>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检出率逐渐增高,其症状、体征和放射学检查缺乏特征性,内镜检查和肿块活检亦较难确诊。本文通过单嵌道内镜双尼龙圈法成功切除1例巨大十二指肠腺腺瘤,提高对其病诊治的认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农民,因上腹痛1月于2015年11月19日入院。疼痛呈持续性胀痛,进食后明显,饱食后伴反酸、呕吐及呃逆,呕吐后缓解,疼痛无  相似文献   

6.
<正>Brunner腺腺瘤(Brunner gland adenoma,BGA)由Curveilheir于1835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200例,其病变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由Brunner腺增生所致,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具体病因暂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无性别和种族差异,通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严重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现将本院收治的3例BGA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的诊治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分析。结果:肿物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层,由增生且分化成熟的Brunner腺组成,腺体大小较一致,黏膜上皮未见明显异型。结论:Brunner腺瘤是少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8.
腺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胃和结肠,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者较为少见.临床上常规使用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腺瘤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指肠腺腺瘤(Brunner腺瘤)是好发于十二指肠第1部分和第2部分交界处的后壁,由大量增生而分化成熟的Brunner腺形成的肿瘤,此瘤极罕见。由于发病率低,常常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对2007年6~7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例Brunner腺瘤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腺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十二指肠腺错构瘤、Brunner腺腺瘤。由于发病率低,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易误诊,给临床诊断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通过2例巨大十二指肠腺腺瘤、结合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进行临床分析,提高对其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敏  李科 《重庆医学》2012,41(12):1248+1251+1250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1岁,4个月前因急性肠炎在外院治疗,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息肉,未予处理.入院后查体:上腹部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电子胃镜检查:十二指肠降部查见直径约0.6 cm的息肉(插Ⅱ图1),入院诊断:十二指肠降段息肉.在内镜下行息肉高频电切术,术后送病检.  相似文献   

12.
腺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胃和结肠,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者较为少见。临床上常规使用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现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腺瘤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波  徐克惠 《西部医学》2007,19(3):442-442
病例37岁,G0P0,LM P:2006年2月9日,因“月经稀发22年,结婚17年未孕,B超发现宫腔内占位5年”,于2006年3月27日入院。15岁初潮,月经周期3~4个月,经期3~4d,经量中等,无痛经。6年前外院腹腔镜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双输卵管阻塞”,未治疗。入院前4天B超检查:“宫体大小6.4cm×6.9c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恶变的认识.方法: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样恶性肿瘤32例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内镜检查所见病理类型、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症状以上腹痛者占90.6%.以前壁及大弯为主,腺癌占1/2.结论:本病明确诊断应以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主,其确诊率78.6%;建议对可疑患者应作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15.
张群丽 《上海医学》1998,21(8):F003-F003
结肠腺瘤病合并回肠良性淋巴样息肉病一例张群丽周金良患者女,20岁,间隙性便血2年,鲜红色,不与大便混合,近1月便血次数增多,每次150ml左右,曾做纤维肠镜检查,于30cm处受阻,诊断为“多发性肠息肉”,患者9岁时曾摘除4枚直肠息肉,余未见异常。父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 4种粘蛋白在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粘蛋白 1(Mucin1,MUC1)、粘蛋白 2(MUC2 )、粘蛋白 3 (MUC3 )及粘蛋白 5AC(MUC5AC)的单克隆抗体 ,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对照组胆囊 2 4例 ,胆囊腺瘤样息肉19例。结果 MUC1、MUC2及MUC5AC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表达在胆囊腺瘤样息肉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而MUC3在腺瘤样息肉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粘蛋白在胆囊腺瘤样息肉中呈现非同步表达 ,可能与其属癌前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朱干  吕维富 《安徽医学》2015,36(2):245-247
1688年,Brunner腺被解剖学家Brunner描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分泌黏液的腺体,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近端十二指肠及体积和数量逐渐减小的十二指肠远端部分。Brunner腺通过分泌碱性黏液和肠抑胃素,保护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免受胃液破坏[1]。1835年,Brunner腺腺瘤(BGA)被 Curveilheir描述为由Brunner腺增生的一种良性肿瘤,具有一定地恶变倾向[2,3]。在一份215000例尸检报告中,Brunner 腺腺瘤的发病率约0008%[4]。肠套叠是肠管向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套入。多发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成人肠套叠多与器质性疾病有关,为慢性反复发作,可由憩室、息肉或肿瘤等因素所致[5,6]。本例患者发生肠套叠的主要原因则为带蒂的十二指肠腺腺瘤。  相似文献   

18.
刘汶 《健康伴侣》2006,(10):50-50
问:我今年54岁,患十二指肠息肉已经20多年了,最近几年也查过两次,检查结果和原来没有太大变化,平时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请问十二指肠息肉会癌变吗?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  相似文献   

19.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因“上腹疼痛20天、黑便15天”为主诉于2003年4月入院。患者上腹痛以夜间饥饿时为甚,黑便每日1次,约200g左右;5个月前曾有类似症状发生,未经特殊检查,经一般制酸治疗后腹痛好转、黑便消失。入院查体:T37℃、P85次/分、BP17/10kPa;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Hb105g/L,RBC4.25×1012/L,WBC8.0×109/L,N0.31、L0.54,PLT85×109/L。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一约2.5cm×3.0cm溃疡,表面有黄白苔及少许陈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