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IL-3、IL-6、GM-CSF、G2、PIXY321对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5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采用100、250、500、750、10 00 u/ml浓度,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从中找出峰值浓度,然后在峰值浓度下进行集落培养,计数不同造血生长因子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结果 IL-3、IL-6、GM-CSF、G2、PIXY321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00、100、250、750、25 0 u/ml.峰值浓度下,对CFU-E、BFU-Em、BFU-Eim、CFU-GM形成的作用强度不同,PIXY321 条件下所形成的集落数最多.结论这五种造血生长因子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均有促进作用,PIXY321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证明,50~1000U/mlrhIL-2单用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CFU-CM,CFU-E及BFU-E无直接刺激增生作用;当与GM-CSF联用时.100~400U/mlrhIL-2其CFU-GM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单用GM-CSF的对照组(P<0.05);当与EPO联用时,其CFU-E及BFU-E集落形成率也明显高于单用EPO对照组(P<0.05),而1000U/mlrhIL-2其3种集落形成数目呈下降趋势,可能有抑制作用。说明100~400U/mlrhIL-2可应用于协同GM-CSF及EPO体外扩增骨髓干/祖细胞以进行骨髓移植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人脐带血与骨髓、外周血干祖细胞生物学特性虽基本相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特性。通过造血祖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发现3种不同来源的粒系祖细胞(CFU—GM)体外生长所需条件不同。骨髓和外周血CFU—GM培养需要外源细胞生长因子GM—CSF存在。脐血CFU—GM培养仅需要脐血浆单独存在即可获得较高的集落产率。揭示了脐血浆中存在一种脐血祖细胞依赖的成分。它不同于GM—CSF,也可能不是GM—CSF协同因子,尚待进一步探讨。此外,提出了一个脐血粒系祖细胞体外培养简便易行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伶  黄宗干  涂植光  冯文莉 《医学争鸣》2003,24(12):1075-1077
目的 :探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对人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祖细胞集落测定 ,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经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作用 2wk后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并用脾结节形成实验和骨髓祖细胞培养等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短期造血能力 .结果 :脐血MNC分别与A(SCF /IL 3/IL 6 /G CSF/GM CSF) ,B(SCF/IL 3/IL 6 /FL/EPO) ,C(SCF/IL 3/IL 6 /EPO ) ,3种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悬浮培养 2wk ,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增加 .有核细胞总数在B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显著 [(2 6± 5 )倍 ],而CD34+ 细胞数量在A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明显 [(8± 2 )倍 ].3种因子组合对不同种类祖细胞的增殖效应不同 ,其中A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混合系祖细胞CFU Mix扩增 [(11± 2 )倍 ],B组因子主要刺激粒单系祖细胞CFU GM扩增 [(2 2± 3)倍 ],C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BFU E扩增 [(13± 4 )倍 ].此外 ,给受照小鼠输注A组因子作用后的人脐血细胞 ,13d在小鼠脾脏形成脾结节 (CFU S) ,30d从小鼠骨髓检出造血祖细胞(CFU GM和CFU E) ,造血细胞数量与从输注新鲜脐血细胞的小鼠体内检出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体外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对小鼠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造血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皮细胞对小鼠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造血功能的影响 ,为进一步研究血发生及其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剖腹产术后 12小时以内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按 Jaffe法进行培养 ,建立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而后收集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上清液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进行体外粒 -单系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 CFU - GM)、早期红系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 BFU - E)、晚期红系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 CFU - E)和巨核系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 ( CFU - MK)半固体培养。结果 在有内皮细胞上清液存在的各培养体系中 ,集落形成良好。而在同样培养条件下 ,在无内皮细胞上清液存在的体系中 ,需加入外源性的 GM- CSF、EPO和 IL - 3才能表现出对粒系、红系和巨核系造血的刺激作用。结论  1内皮细胞能够通过分泌造血生长因子 ,支持各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2内皮细胞上清液可作为标准的生长因子来源 ,用于体外干细胞的扩增和某些血液病的治疗 ;3内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的相互作用在体内的造血调控中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4在内皮细胞上清液中可能含有尚未能证明的其他造血生长因子。这些因子单独或协同地发挥作用 ,支持了各系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论证人参促进血细胞发生及“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经人参总皂甙(TSPG)诱导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上清液(HEcCM)中造血生长因子的活性及GM-CSF、IL-3和IL-6在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TSPG体外诱导制备的HEcCM能显著促进CFU-GM和CFU-Mix的增殖;同时,TSPG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内皮细胞表达GM-CSF、IL-3和IL-6蛋白。结论:本研究提示TSPG能上调造血策环境中的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来调节血细胞的生长,这或许是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在骨髓移植后早期能否加速造血重建。方法:用脾克隆形成单位(CFU-S)测定QXMSC1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计数每根股骨有核细胞数,用半固体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粒单系祖细胞(CFU-GM),微量甲基纤维素法测定红系祖细胞(CFU-E及BFU-E)。结果:QXMSC1细胞可明显增加CFU-S克隆数。在骨髓移植后第10天,QXMSC1可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CFU-GM、CFUE克隆数。移植后第20天,这些作用更明显,且对BFU-E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与骨髓细胞共移植可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丁钝螺旋藻多糖(SPP)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刺激活性,以期发现恢复放射损伤造血功能的新药。方法 用内外源性脾集落和体外琼脂培养法。观察放射损伤小鼠注射SPP后CFU-S、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数的改变。结果 给药组小鼠CFU-S、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均有显著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SPP对造血干/祖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孟海涛  钱文斌  楼基余  金洁 《浙江医学》2002,24(12):723-725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经胸腺肽α1刺激的8份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TNFα受体(sTNFα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集落培养检测15份骨髓损捐献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直接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胸腺肽α1对K562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结果 胸腺肽α1能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 TNFα、sTNFαR和IL-12增多;胸腺肽α1浓度≥1μg/ml时CFU-GM、CFU-E集落数增多36.9%和70.3%(P<0.001);同时胸腺肽α1能直接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结论 胸腺肽α1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通过细胞因子途径和直接抑制作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G-CSF、GM-CSF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调控髓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存尖和成熟细胞的某些功能,现已广泛用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的自体骨髓移植(ABMT)。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重、缩短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作,此外,还用外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增加其产量。现就G-CSF和GM-CSF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虚证小鼠模型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水平及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红霖四物口服液对其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免疫介导法和综合放血法制作血虚证模型。采集其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培养;并分组灌服地甘口服液,红霖四物口服液,比较观察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CFU-E,BFU-E,CFU-GM集落的形成情况。结果:两种血虚证小鼠模型的CFU-E,BFU-E,CFU-GM集落形成较空白对照组显下降,尤以前为甚;两种中药复方均可促进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但对于免疫介导血虚证模型,两治疗组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血虚证小鼠模型骨髓造血干(红9系,粒单系)细胞的体外增殖较正常小鼠明显下降,而地甘口服液,红霖四物口服液可以促进骨髓CFU-E,BFU-E,CFU-GM集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证实颌下腺是否合成影响造血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对粒-单系和巨核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有何影响,为重新认识颌下腺的生理功能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膜抗原及细胞周期,研究小鼠颌下腺组织培养上清液(SGCM)对小鼠粒-单系和巨核系造血发生的影响。结果 SGCM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明显促进巨核系造血祖细胞(CFU-M eg)集落生成,而且雄性SGCM刺激活性高于雄性SGCM,IL-3与雌性SGCM有叠加作用,贫血雄性SGCM对CFUGM和CFU-Meg的刺激活性高于正常小鼠,SGCM能促进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活跃期(S/G2)。结论 颌下腺能合成与粒-单系、巨核系造血相关的造血因子。提示颌下腺与造血调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芍药苷对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骨髓Epo和G-CSF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考察芍药苷对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的生血作用及对骨髓Epo、G CSF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芍药苷补血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5Gy60 Coγ射线全身1次性照射,制备小鼠血虚证模型,检测外周血象,骨髓集落培养观察并计数CFU GM、BFU E、CFU E、CFU mix ,RT PCR观察并检测骨髓Epo和G CSF基因表达。结果:芍药苷显著升高放射线致血虚证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骨髓CFU GM、BFU E、CFU E、CFU mix数量,上调骨髓Epo和G CSF基因表达。结论:芍药苷具有生血作用,促进骨髓Epo和G CSF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生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GM-CSF与AML的生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属克隆性疾病,这意味着白血病起源于单一的病态变异的祖细胞,象正常造血祖细胞一样,白血病前体细胞是受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刺激的,例如AML相细胞需要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才能继续生存和增殖。现已明确认识到GM-CSF是对人类AML细胞最有活性的造血生长因子之一,人类AML细胞在其表面表达有特殊的GM-CSF受体,平均每个细胞拥有150-200个高亲合力受体。另外,大约有2000个低亲合力受体。高亲合力受体最有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因子组合FL+TPO+SCF+IL-6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方法 采用Mini-MACS分离纯化出CD34^ 细胞,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体系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集落形成试验等动态测定细胞扩增情况。结果 培养4周后,FL+TPO+SCF+IL-6组细胞总数、集落形成数均比扩增前显著增加(P<0.05),并且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 、Thy-1^ 细胞;SCF+IL-3+IL-6+GM-CSF+EPO组在第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第4周时集落形成数、CD34^ 细胞基本检测不到。结论 与经典因子组合SCF+IL-3+IL-6+GM-CSF+EPO相比,因子组合FL+TPO+SCF+IL-6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个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CSF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人骨髓基质细胞表达GM—CSF的影响及其与人粒单系血细胞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等技术。结果:TSPG能显著刺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增殖;经TSPG诱导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富含GM—CSF样活性;TSPG能显著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GM—CSF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TSPG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促进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骨髓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GM—CSF,进而促进CFU—GM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7.
人参总皂甙对小鼠造血祖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桂伦  高瑞兰 《浙江医学》2000,22(7):408-410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甙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方法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加造血生长因子和不加造血生长因子的情况下,观察小鼠造血祖细胞对不同浓度人参总皂甙的敏感性。结果 无论是否存在造血血生长在子,4mg/L和20mg/L人参总皂甙均能增加CFU-Mg,CFU-GEMM和CFU-F集落数,集落提高率达37.7%、38.5%、18.3%。结论 颂总皂甙在体外对小鼠造血祖细胞有刺激增  相似文献   

18.
造血生长因子包括粒细胞、单细胞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CSF、M—CSF、GM—CSF)、白介素3 (IL—3)、红细胞生成素(EPO)等,它们是调节造血组织增殖和分化不可缺少的细胞因子,可用于治疗再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协同造血支持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外源性细胞因子如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 SCF)、IL - 3、IL - 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等先后对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及 CD34 + 富集细胞培养 5 d至 2周。结果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CD34 +富集细胞以胎儿骨髓基质细胞 +SCF+IL- 3+IL- 6 +G- CSF+EPO培养 2周 ,可使细胞总数、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早期红系造血祖细胞 (BFU- E)及 CD34 +细胞分别扩增 (119.6± 30 .9)倍、(5 4.6± 17.4)倍、(2 5 .2± 4.4)倍、(11.1± 4.2 )倍。结论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上述外源性细胞因子支持成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20.
脐血造血细胞体外集落培养最佳收获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脐血(CB)多系造血集落培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收获时机。方法 将从新鲜CB标本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MNC)分别接种于已建立的无血清培养基,该培养基分别含单用人骨髓基质细胞、单用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联合入骨髓基质细胞(HBMSC)支持培养体系。在0、6、10及14d各时间点分别取细胞进行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红乐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及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培养。结果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时各组CFU—MK、BFU—E及CFU—GM数均高于组内其它时间点(P〈0.05);在含HBMSC支持培养的组集落生成数优于其它组(P〈0.05)。结论 脐血MNC体外培养过程中,第10d可能是收获的最佳时机。FIBMSC能更好地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的活性,使其集落形成能数得到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