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肌麻痹(RMP)治疗中机械通气(MV)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76例AOPP致RMP患者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40例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组(B组)36例.除突击量氯磷定治疗外,尽快建立通气道进行机械通气:A组按常规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当呼吸恢复稳定4~6 h后脱机.B组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够触发呼吸机时即撤机拔管,进行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以后渐减压力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结果 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23.7±36.9)h,B组为(94.4±21.6)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6±5.1)d,B组为(11.3±4.4)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45.0%,明显高于B组的16.7%;A组存活率为90.0%,B组存活率为88.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OPP所致RMP进行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机械通气比较,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重用氯磷定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目的 探讨突击量氯磷定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所致中间综合征 (IMS)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2 4 4例重度AOPP分为A、B两组。A组在治疗开始即采用突击量氯磷定治疗 ;B组开始给予常规量解磷定 ,在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后又分为C、D两组 ,C组给予突击量氯磷定治疗 ,方法同前 ;D组仍维持原治疗方案。结果 A、B两组患者在前驱症状发生率、呼吸肌麻痹 (RMP)发生率及病死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整个疗程中A组阿托品用量明显低于B组 (P <0 0 1)。B组患者 14 6例出现前驱症状 ,其中C组 112例 ,发生RMP者 5 8例 (5 1 8% ) ,D组 34例 ,发生RMP者 2 8例 (82 4 % )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C组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较D组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突击量氯磷定不仅可以减少IMS的发生 ,而且对出现RMP者还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大大提高IMS治愈率 ,对IMS具有明确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突击量氯磷定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54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突击量与非突击量氯磷定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AOPP呼吸衰竭病人 ,从发现呼吸衰竭起24hr内是否应用突击量氯磷定 ,将病人分为两组。A组24例 ,平均年龄40.8岁 ,氯磷定用量≥10.0g,平均15.8g。B组30例 ,平均年龄42.0岁 ,氯磷定用量<10.0g ,平均4.8g。结果 A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平均(3.6±1.7)d ,治愈率83.3 % ,死亡率16.7% ;B组病人机械通气间时平均(5.3±2.6)d ,治愈率80.0% ,死亡率20.0 %。统计学处理 ,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突击量氯磷定对AOPP呼吸衰竭病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较好疗效 ,但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李朝红 《临床医学》2005,25(12):61-62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并大剂量氯磷定、参麦针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呼吸肌麻痹(RM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3月~2005年3月住院的AOPP并RMP 36例为治疗组,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采用氯磷定1~2g持续静脉滴注,6~8h 1次;阿托品针0.5~2mg静脉注射,每30~90m in 1次,维持阿托品化;参麦针100~200m l静滴,每日1次。根据病情调整解毒药用量,共用7~10d。同时选择1997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常规方法治疗AOPP并RMP 33例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氯磷定、阿托品、参麦针用量及呼吸机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痊愈率。结果治疗组氯磷定、参麦针用量明显偏大,而阿托品用量则明显偏小,与对照组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呼吸机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痊愈率明显提高,达91.7%(33/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通气并大剂量氯磷定、参麦针治疗AOPP并RMP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氯磷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OPP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分别应用阿托品+氯磷定治疗和长托宁+和阿托品+氯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托宁联合阿托品、氯磷定治疗AOPP的疗效较阿托品、氯磷定好,且疗程短、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氨茶碱微量泵输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肌麻痹(RM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OPP并发RMP 12 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 4例,对照组6 0例,均给予反复洗胃、应用解毒药物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加用氨茶碱0 2 5g微量泵静脉内输注,Q 6~8h ,连用3~7d ,2 4h内<1 .0g。结果 治疗组氨茶碱应用时间为6±3. 5d ,总量为6±2 . 5g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脱机时间、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氨茶碱微量泵输注对AOPP并发RMP治疗作用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自主呼吸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对AOPP并发RMP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东  张荣国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2):1001-100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目前常规应用洗胃、输液、胆碱酯酶复活剂和抗胆碱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但近年来,有关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IMS)[1],尤其是呼吸肌麻痹(RMP)报道越来越多[2],其中RMP是最具急救意义的危象。如何防治RMP是抢救AOPP的一项关键问题,RMP一旦发生,国内外几乎都采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急救[3],但机械呼吸应用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有人应用突击剂量的氯磷定为主的急救治疗方案,亦取得了较好效果。作者近3年来,对门诊和住院的AOPP病人22例进行早期血液灌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的氯解磷定用法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中、重度AOPP的患者随机分成负荷量后持续静脉注射氯解磷定组(A组)、反复注射氯解磷定组(B组)、静脉滴注氯解磷定2~3次/d组(C组),比较各组间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用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胆碱酯酶活性(CHE)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B两组救治过程中氯解磷定总用量均大于C组(P<0.01),阿托品针总用量均小于C组(P<0.01,P<0.05),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问均小于C组(P<0.01);入院治疗12h时A、B、C各组CH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24、48、72 h时A组和B组CHE测量值均优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药物用量和其他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负荷量后持续静脉注射氯解磷定和反复注射氯解磷定两种方法在救治AOPP时优于分次静滴氯解磷定法,而前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的效果.方法 将23例行床旁单泵血液灌流(HP)治疗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设为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的AOPP患者.2组均常规洗胃、导泻、输液及阿托品,氯磷定治疗.治疗组加行床旁单泵血液灌流(HP).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患者昏迷至清醒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阿托品总量明显降低(P<0.01),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 HP能迅速滑除体内毒物,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肌麻痹(RM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OPP并发RMP 72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BiPAP→A/C→SIMV或SIMV PSV→BiPAP或PSV PEEP通气模式,而对照组选择A/C→SIMV通气模式.结果 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撤机失败、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PP并发RMP采用无创-有创-无创性序贯通气是治疗RMP行之有效的手段,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撤机失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