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在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手术后使用一种液体绑带(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对羟苯甲酸酯)来封闭切口以防止眼表面液体流入的可行性及其副作用。设计: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研究。受试者:51例(51只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方法:选择51例(51只眼)由同一手术医师(RS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同期摘除晶体(前段)联合手术,与保留晶体(单纯后段手术)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收集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209例(211只眼)患者,其中118例(120只眼)行前后段联合手术均二期植入人工晶体。91例(91只眼)行单纯后段手术,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平均(11.8±0.5)个月。其中前后段联合手术最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85例(85只眼)。单纯后段手术最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66例(66只眼)。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平均手术次数低,治疗费用低,均明显优于单纯后段手术。最终最佳矫正视力两种术式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研究外展神经的存在是否依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观察性病例研究。研究观察了16例1型DR S患者,2例2型D RS患者和5例3型DR S患者。对23例DR S患者行眼科检查和脑干部位的薄层磁共振扫描(M R I)。为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同时对一个30人的对照组行相同检查。主要评价指标为眼球转位和M RI显示的是否存在外展神经。1型D RS患者(16例的18只眼)中的全部患眼(100%)和3型DR S患者(5例的5只眼)中的3只患眼M RI在患眼侧未显示外展神经。相反,在2型D RS患者(2例的2只眼)中的全部患眼(100%)和3型DR S患者(5例的5只…  相似文献   

4.
10年期间内,症状发作三个月内受检查的155名病人中,172只眼发生急性后玻璃体脱离。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为60岁。172只眼中118只眼(67%)未发生视网膜或玻璃体的并发症,14只眼(8%)发生视网膜破裂,36只眼(21%)发生玻璃体或视网膜出血。一只眼有急性后玻璃体脱离的17名病人(11%),后来也在另一眼发生了急性后玻璃体脱离,15只眼(88%)在第一只眼发生急性后玻璃体脱离二年内第二只眼发生本症。13名病人(76%)在对后玻璃体脱离的反应上第二只眼具有与第一只眼同样的方式,亦即10对眼无进一步的并发症,二对眼有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一对眼有视网膜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非机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眼的全部缝线拆除后,采用回归模型评价基于角膜曲率和屈光的自发性长期变化的诊断。设计:回顾性非随机临床试验。机构:临床诊所。研究人群:在此回顾性纵向研究中,对拆除缝线后的147只眼犤47只Fuchs角膜营养不良(FD)、100只圆锥角膜(K C)患者犦进行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在拆线期间,对每例患者至少进行3~16次眼科检查,评估患者的Zeiss角膜散光计犤等值屈光力(K EQ)和散光(K AST)犦、角膜地形图分析犤等值屈光力(TEQ)和散光(TAST)犦和主观屈光犤球镜当量(SEQ)和柱镜屈光度(RA ST)犦检查。观察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节段不同形式的运动进行分析,评价其左室功能.方法:应用STI技术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根据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的程度,分析RS、CS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段RS值较正常组减低、CS值较正常组增高.结论:STI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各个方向运动,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一只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PV D)后对侧眼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时间。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病例序列研究。受试者:共有51例单眼急性PVD患者参与本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至少每3个月1次使用放或不放前置镜的生物显微镜检查及巩膜压迫器视网膜检查来动态观察玻璃体,直至对侧眼发生PVD。结果:发生PVD的时间及患者数分别为6个月内4只眼(8%),1年内12只眼(24%),18个月内24只眼(47%),2年内33只眼(65%),30个月内41只眼(80%),3年内46只眼(90%)。5只眼(10%)直至随访超过3年无发生PVD。结论:在第1只眼发生玻璃体后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眼后巩膜加固术联合颞浅动脉结扎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远期疗效。方法:随访观察,58例(115只眼)不同年龄视网膜色素变性联合手术患者术后3~5年视力及视野变化情况。结果:裸眼视力术后1、3、5年均稳定或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视野1、3、5年均稳定或较术前扩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眼生物膜植入联合颞浅动脉分流术是治疗RP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孤立性肠穿孔(IIP)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在切除穿孔或坏死的肠段后,通常需要进行造瘘。作者将切除术后进行肠吻合(RA)与造瘘(RS)两种术式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因患IIP(n=20)或NEC(n=43)及不明原因急腹症(n=5)而接受剖腹术的新生儿。在肠管切除术后行肠吻合术或造瘘术。主要观察指标为肠吻合及造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这些患儿的中位数胎龄(GA)为28.5周,出生体重(BW)为940g。37例患儿接受RA(NEC22例,IIP14例,原因不明者1例),28例接受RS(NEC21例,IIP6例,原因不明1例),3例患儿只接受了剖腹探…  相似文献   

10.
谢兵  蔡善君  蒋模  李红  宿罡 《重庆医学》2012,41(20):2086-208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方法采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来自同一家系确诊为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患者8例(11只眼),5例(7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术,3例(4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激光光凝加气体填充术,其中1眼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所有病例行常规眼部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36个月。结果术后FFA显示1例(1只眼)视网膜有少许出血点,1例(1只眼)周边视网膜血管有荧光素的轻微渗漏,其余6例(9只眼)无异常。术后视力:术后3月,大于或等于1.0的4例(6眼),0.6~0.8的3例(4眼),小于或等于0.5的1例(1眼);1年:大于或等于1.0的3例(5眼),0.6~0.8的3例(4眼),小于或等于0.5的2例(2眼)。2年:视力稳定同1年时。术后常规眼部检查:1例(1眼)在术后29个月时发现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复发,复发混浊物为灰白色绒状,紧贴视网膜表面,与术前混浊形态相一致,其余7例(10眼)无复发。术后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1例(1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能明显改善视力。但术后长期观察可有淀粉样变性复发,并且术后可能会增加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犬心梗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杂种犬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导致前壁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B组为治疗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含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1 mL.应用STE对12只犬结扎术前、术后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Rot)进行分析,并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RS、CS及Rot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的RS、CS以及Rot均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梗死段RS及Rot较对照组好转.结论 STE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传统的单纯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9例(124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分成A组46例(63只眼)、B组43例(61只眼),A组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行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术后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结果,A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3例患者(3只眼)复发,复发率为5.17%;B组5例(5只眼)患者失访,13例患者(18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2.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能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且能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30例(3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老年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其中,皮质性混浊11例(11只眼),核性混浊9例(9只眼),后囊性混浊6例(6只眼),皮质、后囊混合性混浊4例(4只眼)。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4h裸眼视力对比,27例(27只眼)术后24h裸眼视力提高,占90%,3例(3只眼)术后24h裸眼视力未提高亦未下降,占10%。术后仅1例(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及内皮线状混浊,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眼胀痛伴头痛,2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分别好转及痊愈。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已接受体外照射放疗(EBRT)的持续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13例患者的14只眼,接受EBRT治疗后出现CN V渗漏并伴有相应的眼部症状,行维替泊芬PDT。主要观察指标:比较PDT治疗后12个月与基线的视力,记录任何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果:基线logM AR(±s)视力为0.81±0.33,而12个月后为0.89±0.43(P=0.326)。12个月后检查时,10只眼出现≤3行的视力下降,8只眼出现≤1.5行的视力下降。在此期间,平均每只眼接受2.1次PDT治疗(1~4)。未记录到眼部或全身…  相似文献   

15.
孙勇  刘刚  谢小东  刘黎明 《新疆医学》2012,42(12):38-40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零度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0例(36只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零度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数。随访时间4~36个月。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者5只眼。0.1~0.4者18只眼,0.3~0.9者12只眼,1.0~1.5者1只眼;3只眼(8.33%)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无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结论:在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零度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手术植入假体虹膜装置治疗虹膜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罹患外伤性虹膜缺损、先天性无虹膜或虹膜缺损和手术或光学性虹膜切除的患者9例行无对照病例系列研究。10只眼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及假体虹膜植入手术。评估患者视力、自觉眩光程度、术后解剖学结果、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7.75个月(4~48个月)。10只眼中有9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90%),1只眼视力无变化。术前主诉眩光的患者5只眼中有4只症状改善(80%)。所有眼术后均达到预期的解剖学效果。术中有1只眼发生前囊撕裂,术后有4只眼出现短暂轻微的前葡萄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成人屈光不正(弱视)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28只眼)成人高度近视弱视眼患者(屈光度球镜-8.50~21.5 D,柱镜-1.00~2.50 D),表面麻醉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前角膜内皮计数(3121±135)个/mm2,眼压(15.0±4.5)mm Hg,术后角膜内皮计数(3100±151)个/mm2,眼压(20.0±2.5)mm Hg。100%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增加≥1行,术后裸眼视力≥1.0者为7.14%(1例,2只眼),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64.29%(18只眼),术后裸眼视力等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28.57%(5例,8只眼)。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成人高度近视弱视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祖奕 《河北医学》2006,12(7):619-620
目的:探索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方法:用节育环逆行植入泪囊后,用药液冲洗泪道2~4周,然后拔出节育环。用本方法治疗108例(117只眼),随访0.5~5年不等。结果:84只眼(71.8%)治愈,18只眼(15.4%)显效,12只眼(10.3%)有效,3只眼(2.5%)无效。无重要并发症。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安全、简便、无痛苦、无并发症,效果好,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仲跻飞  王亮 《现代医学》2012,40(6):714-715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倍频532 nm激光对78例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2眼)行视网膜光凝(RP)治疗。结果:视力提高者32只眼(28.6%),视力下降者34只眼(30.4%),视力无明显变化者46只眼(41.1%);FFA检查,治疗有效者88只眼(78.6%),无效者24只眼(21.4%);黄斑水肿65只眼经治疗55只眼(84.6%)水肿明显消退或消失,6只眼(9.2%)无明显变化,4只眼(6.2%)水肿加重。结论: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眼球钝挫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分析。方法对38例(48只眼)眼球钝挫伤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视神经挫伤(8只眼),视盘水肿、出血、FFA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视网膜震荡(22只眼),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FFA:视网膜静脉早期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数片遮蔽荧光,小静脉管壁不均匀轻度荧光着染;视网膜出血(8只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7只眼),视盘颞侧可见一条或数条黄白色弧形或条纹样,凹面朝向视盘。FFA:血管下方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裂孔(3只眼):其中板层裂孔1只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裂孔(2只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及时准确了解眼球钝挫伤的部位和程度,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