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991~2008年某部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400例,死亡4例,其中战士发病占72.50%,干部发病占24.50%。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发病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结论]采取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接种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某区部队1991~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特点与规律,探讨部队防治策略。方法用全军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某部1991~2004年共报告发生流行性出血热390例,死亡4例,其中干部发病占23.3%,战士发病占72.3%。发病趋势从1991~1996年呈逐年增高;1997~1999年开展大规模防鼠、灭鼠后,发病有较大幅度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00年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后,发病明显下降,特别是驻济南地区部队2003~2004年连续2年发病数为零。结论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策略,对控制流行性出血热重疫区的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及流行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2—1996年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特点、趋势及规律,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FoxPro建立数据库,采用EpiInfo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发病时间进行分析。结果:1992~1996年全军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59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依次为67例、124例、122例、142例和141例。所有病例中干部151例占25.4%,战士422例占70.8%,职工及其他人员23例占3.8%。除1992年秋冬季高峰不明显外,其余各年度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春夏和秋冬两个季节发病高峰,以春夏高峰为主。5年中共报告暴发疫情5起,发病93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15.6%;因流行性出血热死亡6例,病死率1%。结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时间具有特殊的时间分布规律,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已给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队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工作,包括制定规划、加强疫情监测、防鼠灭鼠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琼山州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依据该县疾控中心1996-2007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及鼠密度监测资料,分析199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漉行病学特点。[结果]1996-2007年垒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985例,疫情波及全县31个乡镇及1个果场,发病率为669.99/10万人,死亡率为1.3%,3-10月为发病高峰。20.39岁人群为高发病年龄,男女比例为1.7:1。该县1996-2002年HFR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下降,3-10月为高发季节.农民、野外工作者和学生、20~40岁的青年男性是高发人群。[结论]该县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综合预防,以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越秀区近5年虫媒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法定报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6~2010年越秀区累计报告法定虫媒传染病133例,年均发病率为2.29/10万,其中大塘街道最高(5.54/10万)。年均发病率,疟疾为0.19/10万,登革热为1.52/10万,流行性乙型脑炎为0.04/10万,流行性出血热为0.52/10万,钩端螺旋体病为0.04/10万。133例病人中,男性占57.14%,女性占42.86%;〈20岁的占14.28%,20~50岁的占56.39%,〉50岁的占29.33%;商业服务人员占18.04%,家务待业者占18.04%,离退人员占14.28%,干部职员占12.78%,工人、民工占11.28%,其他占27.82%;8~11月发病的占70.67%。2006~2010年发病率分别为5.29/10万、1.82/10万、0.69/10万、1.03/10万、2.05/10万。[结论]越秀区虫媒传染病疫情比较平稳,登革热为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6.
2006年哈尔滨市阿城区HFRS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哈尔滨市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年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病例46例,发病率6.77/10万;发病高峰时点为5月5日,高峰时区为3月5日~7月12日;病例分布于15个乡镇及3个社区;患者主要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占78.26%(36/46).[结论]2006年阿城区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高发趋势,应采取以灭鼠、防鼠和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市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防和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1~12月发现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发现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37例,有实验室诊断结果的9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上,占发病总数的87.94%;职业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8.10%。[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仍在我市流行,今后应继续加强知识宣传、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特别要加强对鼠的监测,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某区部队1992~200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保证广大指战员的健康服务。方法用全军统一编发的疫情监测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疫情分析。结果1992~2003年期间,某区部队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均有发生,部队总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肠道传染病占总报告发病数的54.60%。发病居前3位的传染病仍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分别占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37.44%、32.06%和15.20%;流行性出血热在前10年中一直居第4位,但从2002年后得到较好地控制。结论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仍是该区部队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流行性出血热和性传播疾病的防制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福州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州市2007-201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州市2007-2011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1/10万;无死亡病例.3-6月和11-1月为发病高峰.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农民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8.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30~55岁病例数最多,共发病115例,占发病总数的70.6%.结论 近年该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有增多趋势,应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的活动,采取以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方法]分析1997~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与特征。[结果]1997~2009年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例。疫情为高度散发,波及全区的每一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0~50岁的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89.52%。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户籍。发病与职业和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发病高峰相关,做好灭鼠工作应是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院秀高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84-2485
目的分析2005—2011年灌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7 a间中国疾病控制系统中的流行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共报告HFRS病例269例,年均发病率为4.2/10万,男女发病比例为2.64∶1。其中农民(民工)发病为240例,占全部病例的89.22%。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冬季(10月至次年1月份,占全部病例的84.01%),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县HFRS发病率以农民(民工)为最高,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HFRS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的出血热疫苗接种率;加强对鼠密度监测,强化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有效控制HFR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逯玲  葛光霞  陈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32-2233
目的了解莱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对2005—2009年莱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377例,年均发病率为6.03/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农村高于城镇;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4.83%;20~60岁青壮年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9.76%;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29∶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28%。结论应采取以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科学灭鼠和健康教育为辅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重点地区为农村,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营口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营口市2003-2007年HFR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营口市2003-2007年合计发生HFRS病人563例.年均发病率为5.66/10万,死亡4例。年发病率(/10万).2003年为2.36,2004年为7.95,2005年为8.02,2006年为4.42.2007年为2.01。年均发病率(/10万),站前区为3.83.西市区为3.28,老边区为7.02,鲅鱼圈区为21.07,大石桥市为3.93.盖州市为3.45。563例HFRS病例中,男性占79.75%,20~39岁占45.29%,农民占55.77%;3~6月合计发病297例(占52.75%)。捕获家鼠1023只,均为褐家鼠;检测褐家鼠肺1023份.HFRS病毒抗原阳性的65份,带毒率为6.35%。[结论]营口市HFRS发病呈明显的春峰型.男性青壮年农民是HFRS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9-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报告的255例现住北京市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时间、空间及人群等特征进行分析,用MapInfo软件对发病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1999年至2017年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90/10万到0.03/10万之间,85.49%的病例集中在2006年以前,2007年病例数开始下降,且发病率持续维持在0.2/10万以下。每年3-5月份为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时期,发病人群以18~44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所有发病人数的77.65%。病例男女性别比为4.3〖DK〗∶1,商业服务、民工、家务待业及退休人员的发病数排在前3。来广营、崔各庄和东风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地区。结论 1999-2017年朝阳区流行性出血热呈散发流行,应持续开展病例与宿主动物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部队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卫生防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某区部队野外驻训的地(市)为调查点,收集和检索近年的疫情资料、卫生防病专题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野外驻训地域传染病多达20余种,其中潜在传染病4~7种,新发传染病3种,发病数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有上升的趋势,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潜在危害较大,前5位疾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和淋病。并针对当地疾病流行特征,提出行之有效的循征预防对策。[结论]部队进入野外驻训地域疾病预防控制应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为重点,并重视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性传播疾病的社会综合治理,以及防范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静  杨占国  李新民  曲莉 《职业与健康》2013,(22):3011-3012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公主岭市2009--2012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共发病117例,无死亡,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5486/10万、2.7858/10万、2.7436/10万和1.7184/10万,年均发病率为2.6917/10万。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性别比为5.8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发病总数的87.18%;从农民发病84例,占发病总数的71.79%;每年的1—6月为发病高峰,10—12月为发病小高峰,2个发病高峰期间共发病94例,占发病总数的80.34%。结论该市近几年HFRS发病率逐年下降,提高重点人群HFRS疫苗接种率和积极灭鼠是控制出血热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柱县伤寒副伤寒(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0-2007年伤寒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天柱县合计报告伤寒1 281例(伤寒1 252例、甲型副伤寒25例、乙型副伤寒4例),年均发病率为40.0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98.39、57.67、50.47、66.24、27.42、5.54、21.55、2.16。2000-2007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47.30,女性为31.92;0-4岁为46.56,5-19岁为31.62,20-39岁为52.09,40-59岁为37.02,60岁以上为27.53。5-10月发病953例,占全部病人的74.40%。合计发生3起暴发疫情,发病80例,2起为水型,1起为食物型和日常生活接触型。[结论]天柱县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20-39岁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8.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盐都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2.0软件对1991~2007年盐都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都区1991-200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5606例,年均发病率为100.83/10万。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年间甲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发病数自1998年开始下降明显。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数和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盐都区采取的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继续在农民等弱势群体推广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病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