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总结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技术要点,为三叉神经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资料。结果尸头解剖:在20侧中7侧三叉神经有血管接触或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4侧(20.0%)、小脑前下动脉1侧(5.0%)及岩静脉1侧(5.0%);手术资料: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小脑角区,主要有小脑上动脉135例(67.5%),小脑前下动脉18例(9.0%),岩静脉11例(5.5%)等。结论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尤其桥小脑角区的充分暴露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三叉神经痛MVD中打开硬脑膜后,应用硬性30°角观察内镜,在桥小脑区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找到责任血管。结果术中发现压迫血管小脑上动脉5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1例,小脑上、下动脉3例,合并静脉压迫2例。其中2例显微镜下遗漏,在神经内镜下发现。随访3~15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0例,2例明显好转,1例行感觉根切断后,面部麻木,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MVD中在显微镜下神经内镜辅助操作,可全方位观察神经、脑干及血管的关系,不易遗漏责任血管,减少术后复法,便于术中操作,减少对脑干、神经的牵拉及周围血管的骚扰,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术的疗效与责任血管的解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三叉神经痛MV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体会。结果术中见21例三叉神经根部有接触或压迫的血管,占84%,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是小脑上动脉,共13例(52%),其次为小脑前下动脉,共6例(24%)。动脉性责任血管占76%,岩上静脉作为责任血管2例(8%);附近无任何血管压迫但术中发现三叉神经覆盖的蛛网膜明显增厚者4例占16%。手术治愈率为96%。结论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提高显微外科操作技巧,不遗漏责任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方法对1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血管遗漏,隔离棉片滑脱、移位,隔离棉片过大或过小以及蛛网膜粘连是导致微血管减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第2次微血管减压术后9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1例症状缓解,口服卡马西平可以控制。随访时间3个月~4.5年,平均2.7年,均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2—18d,所有患者疗效满意。随访个1月-5年,痊愈24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复发3例。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或血管、神经隔离物移位脱落,或术区粘连致新生责任血管,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2月到2010年6月,7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均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其中,14例患者责任血管迂曲,采用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用福爱乐医用胶(FAL)把责任血管粘到小脑幕上.通过电话随访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4例患者疼痛消失,手术并发症为暂时性并发症,包括疱疹病毒感染、头痛和耳鸣.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 ~ 126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在责任血管袢迂曲变长,难以常规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显微解剖及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1例尸头标本,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逐层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临床应用该入路治疗面肌痉挛10例。结果:小脑下前动脉是主要的责任血管;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能够到达CPA区,充分暴露面神经、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获得足够的操作空间,能够满足微血管减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引起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例无效,无死亡患者,有效率为97%,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能否发现责任血管,对手术和术后效果影响大;但同时与术者的经验和显微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近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结果,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从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进行后颅窝手术探查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有1例术中采用脑室镜协助观察。结果: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上,有11例可见疼痛一侧的桥脑旁有异常血管影。术中发现三叉神经出脑干处有血管压迫者19例(动脉血管压迫16例,静脉血管压迫3例)。19例中,术后早期疼痛完全缓解17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行CT、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行经乳突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找到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充分游离神经。结果 28例第2天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1 a疼痛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有效的,显微器械和手术技巧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 3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结果35例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33例(94.29%),术后面部麻木4例(11.43%)、脑脊液漏1例(2.86%)、一过性听力下降1例(2.86%)。住院时间6~14(9.8±2.5)d。治愈30例,显效和有效分别为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复发1例,行针对性治疗后治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探讨手术技巧及效果。结果: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手术疗效满意。结论: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较好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其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06例,术后完整随访以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根据责任血管类型、压迫程度和减压是否充分分组讨论.结果 动脉压迫与动静脉混合压迫和静脉压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为单纯接触/粘连、接触/粘连和移位、三叉神经萎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中充分减压与不充分减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且与三叉神经根单纯接触/粘连、术中充分减压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多为满意;反之应加强术后随访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研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使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91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无神经血管压迫复发组为88.10%,康复组为42.86%。复发组无神经血管压迫的比例明显高于康复组。通过单一因素分析可以了解,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疼痛类型、年龄、影像学结果中血管压迫现象和责任血管是否存在。患者痊愈后与其性别、病理位置、血管压迫现象、病程是否存在受压位置无明显相关性。根据二项式逻辑回归多因素分析可知,血管压迫现象、不典型三叉神经痛与责任血管现象都是对患者预后效果能够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不典型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是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因此对这三种因素进行预防能有效改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二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运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探查三叉神经并分离责任血管,在微血管与三叉神经间垫人Teflon涤纶绵。结果20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9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的一种病因性治疗,疗效确切,三叉神经功能可以得到保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并对手术配合细节进行总结。[结果]20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0 min±5 min,手术出血50 mL±6 mL。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护士熟练的操作技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手术护士和术者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痛一般多为原发的疾病,其造成的原因是该神经在进入桥脑的入脑段受到桥小脑角的异常血管压迫,致使神经脱髓鞘病变,引起电流传导“短路”。目前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共有两种。一种为切断神经根,另一种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本组采用Teflon棉使神经与血管分离的手术方法达到减压的目的,其优点在于:(1)保  相似文献   

18.
杨超  张恒  柯春龙  叶小帆  刘金龙 《新医学》2010,41(10):652-65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同一个术者用MVD连续治疗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找到责任血管并成功实施MVD,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属支21例,打开气房6例,骨瓣复位26例。术后发热5例,伤口疼痛7例。术后三叉神经痛立即消失33例,显著减轻3例,1周内明显减轻1例。随访无需用药35例(95%),用卡马西平控制满意2例,未见复发病例。结论:MVD是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复合体组,n=13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治疗。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痛(非复合体组,n=25例)采用直接旷置小脑上动脉进行治疗。两组术后2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复合体组术后2月治愈10例,好转2例,无效1例;而非复合体组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0例。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低于非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动脉复合体压迫类型的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低,其特殊的压迫类型或许是疗效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34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记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2年。结果:27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完全停止;4例1月内逐渐停止;其余3例明显减轻,无面肌痉挛复发者,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1~6年,远期并发症有轻度面瘫2例,轻度听力下降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要注意责任血管的准确辨认和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