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吴茱萸帖敷涌泉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吴茱萸帖敷涌泉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28例(中药组),并与西药治疗的120例(西药组)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6d时中药组溃疡面积、充血面积缩小及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中药组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西药组的67.5%。结论吴茱萸帖敷涌泉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玉屏风散加减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文主要通过我科开展中药内服及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0年7月一2011年7月我院门诊过敏性鼻炎患者,且中医辨证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患者共90例,将90例患者编号分为3组,第1组30例,单纯给予穴位敷贴治疗;第2组30例,只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第3组30例,给予口服中药汤药并穴位敷贴治疗。结果:结果显示第3组疗效明显由于前两组。结论:玉屏风散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的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内外兼治法比单纯口服中草药治疗过敏性鼻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益气宣肺法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益气宣肺中药煎剂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即刻和停药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宣肺中药内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且疗效持续较长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符合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48例,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西药对照组,穴位敷贴组进行中药穴位敷贴,西药对照组采用抗过敏药物口服,治疗后半年回访,对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7.12%,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8%,穴位敷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贴敷作为一种古老且实用的中药外用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中药贴敷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具有药物和经络腧穴的双重调节作用行之有效。然而中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一味选用阿是穴贴敷的惯性思维,对其今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将中药药物辨证配伍和辨经选穴有机地结合,大力继承和发掘古方中的验方、妙方,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面膜联合煎剂内服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72例中药治疗组和65例西药对照组,中药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痤疮煎剂联合中药面膜外用治疗;西药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满霉素片0.1g,1日2次,维生素B620mg,1日2次,外涂0.1%维A酸霜。结果中药治疗组有效率86.11%,西药治疗组有效率为6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面膜联合煎剂内服治疗寻常性痤疮,有疗效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是治疗成年女性单纯性肥胖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66-169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激素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激素治疗期间睡眠质量下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贴敷疗法,治疗组接受穴位电刺激,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d、2 d、3 d采用VASS评分和睡眠参数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组间比较:干预前,治疗组和对照组VASS评分、入睡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S评分、入睡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S评分、入睡潜伏期及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贴敷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激素治疗期间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针刺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针灸和中药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剌组、中药组、针刺加中药组(简称针药组)以及三苯氧胺西药组(简称西药组)共6组;除正常组外,以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对除模型组外的4个治疗组分别施以针刺、中药、中药加针剌和三苯氧胺的治疗措施;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乳头高度,计算治疗后大鼠第2对乳腺标本在光镜下的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乳头高度比正常组高,乳腺导管扩张,小叶、腺泡数明显增加,乳腺组织ER受体和PR受体表达的计分值也比正常组高(均P<0.01),说明造模成功;经治疗,针刺、中药、针刺加中药以及三苯氧胺均使乳头高度降低(均P<0.01),乳腺每小叶腺泡数、腺泡腔直径及导管直径减少(P<0.05或P<0.01),乳腺组织ER、PR受体表达降低(P<0.05或P<0.01),但均未恢复到正常组水平(均P<0.05);其中针药组和西药组对乳腺增生的抑制作用均比单纯针刺组或单纯中药组略优,针药组和西药组两者作用相仿。[结论]过度雌激素的刺激可能主要通过ER、PR的介导使大鼠乳腺组织增生,针刺、中药和西药三苯氧胺均对乳腺增生有抑制作用,而针  相似文献   

10.
熊文 《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34-135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60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乳腺增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7.5±3.4)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随访1年内复发率为3.33%。结论:采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较低,可作为乳腺增生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高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敷贴联合西药对小儿肺炎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肺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咳嗽、气喘、发热、肺部啰音等)消失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结果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肺功能指标PVC、FEV1及PEF较治疗前均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针剌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55例。对照组应用强的松、地巴唑、阿昔洛韦等西药加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中药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复合抗生素和中药外敷法复合抗生素二种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1组采用中药灌肠复合抗生素;治疗2组采用中药外敷法复合抗生素,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对照治疗。比较各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3.85%、40.77%和26.92%,总有效率分别为82.31%、77.69%和60.77%;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6.15%、64.62%和47.69%,总有效率分别为94.62%、93.85%和79.2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经1~2个疗程的治疗后,其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灌肠复合抗生素和中药外敷法复合抗生素二种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都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浆eNOS与iNOs水平、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评分等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定。结果 2组手术前和术后4 d时的eNOS与iNO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eNOS与i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锻炼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提高患者eNOS与iNOs水平,促进骨折愈合,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乳腺增生病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中药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病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普通级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is)和黄体酮(progesterone)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MGH),用健乳灵(Jianruling)治疗60天,观察乳头高度,乳腺组织结构,测定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动物血液中的垂体促乳素(prolactin),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孕酮(progesterone)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有所升高(P<0.05),治疗组动物的第二,第三对乳头高度已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并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健乳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体内垂体-性腺的激素分泌活动,并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乳腺组织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自制的蝮蛇咬伤中草药与抗蛇毒血清联用治疗蝮蛇咬伤的疗效情况。方法收集蝮蛇咬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65名患者单独使用医院自制的蝮蛇咬伤中草药治疗,另一组329名患者联合运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5 d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和异常情况以及观察3 d之内和3 d之后患者局部肿势消退情况。结果中草药加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5 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占73.79%,仍旧异常人数占26.21%;单独使用中成药治疗5 d肾功能恢复正常为54.29%,异常率为45.71%(P<0.05)。中草药加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蝮蛇咬伤患者3 d后肿胀消退率78.12%,而单独使用中成药3 d内肿胀消退率55.76%(P<0.01)。结论中草药治疗与抗蛇毒血清联合运用治疗蝮蛇咬伤明显优于单独中成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对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雌性大鼠68只,根据随机原则,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通孕方组、针灸组、通孕方+针灸组和头孢呋辛+甲硝唑组6组,造模成功后连续治疗30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造模成功。通孕方+针灸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为临床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症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化疗干预,评价穴位贴敷疗法在初治肺结核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协同作用、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常规化疗,观察组在西药化疗基础上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强化期)。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检测外周血CD4~+T及CD8~+T细胞绝对数改变,记录外敷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绝对数均显著增加、CD8~+T细胞绝对数显著减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变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皮肤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化疗可有效改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细胞免疫状态,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湿咳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1~14岁慢性湿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敷贴组)和对照组(中药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小儿湿咳方内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小儿湿咳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