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MV)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机械通气应用的增加,AVP发病率逐年增多。由于VAP较普通肺炎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近年来对VAP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引起VAP的原因较多,目前主要集中于外源性感染因素,如气道切开导致病原菌侵入等,而对于气管插管后呼吸机气囊滞留物与VAP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对2007—2008年气管插管后发生VAP患者进行动态呼吸机气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学培养,探讨气囊滞留物与VA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AECOPD患者发作期相关呼吸机肺炎病原菌感染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伟群 《海南医学》2011,22(13):39-41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作期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ICU病房68例AECOPD患者发作期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分析VAP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68例AECOPD患者发作期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机械通气患者142例,其中发生VAP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23.9%;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占比分别为82.0%、8.oN及10.ooA;年龄较大、机械通气时间长、使用制酸药物、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用及留置胃管等均是VAP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可有效减少VAP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红 《中外医疗》2009,27(12):77-7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ICUVAP患者进行病案调查;并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184例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插管方式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9.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1株,居首位占22.3%;肺炎克雷伯菌30株,居第2占16.3%;G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株,占总株数的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5株,占2.7%;耐药监测结果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加强对VAP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才能提高VAP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综合医院制定切实可行的VAP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8年在某综合医院ICU(包括ICU、EICU和NICU)开展VAP目标性监测,对使用呼吸机和发生VAP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VAP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使用SP...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患者急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广泛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并发症。VAP一旦发生会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导致患者呼吸机依赖和死亡率增高。我们对我院ICU的VAP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ICU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对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机械通气患者30例发生VAP(30.61%),共培养出病原菌150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8.67%),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2.67%),病原菌以多重耐药菌为主。结论对ICU患者VAP的发生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及预防措施.可有效切断VAP感染途径并有效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菌,了解其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ICU收治的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以上住院患者的痰样本,培养分离病原菌,药敏实验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ICU的VAP患者痰液分离菌株220株,革兰阴性菌占78.9%,耐药菌株比例高;鲍曼不动杆菌为常见感染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8.4%.结论:ICU发生的VAP以非发酵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建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特点以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入住罗定市人民医院新建综合性ICU的727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确诊VAP患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监测,并单因素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共89例,发生率为12.24%,检出病原菌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69.47%),革兰阳性球菌20株(21.05%),真菌9株(9.47%);主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16.84%、13.68%、10.53%、10.53%、6.32%;机械通气时间≥7d、昏迷、输血、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气囊无定时测压、联用抗菌药、应用制酸药物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ICU的VAP发生的高危因素甚多,通过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对病原菌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住院且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并以气道分泌物增多和发热为常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血白细胞计数>10×109/L;X线片检查多表现为肺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病原菌以G-菌为主,药敏测定显示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VAP是ICU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综合管理,防治结合,以提高ICU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行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老年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VAP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行气管插管老年患者158例,对并发VAP患者的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8例行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发生VAP81例,发生比率为51.3%,8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112株,其中以,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7株占68.75%,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居于首位占25.89%;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因气管插管导致VAP的老年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满意的敏感性,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能够作为此类患者的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认识、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和未发生VAP组。结果:发生VAP组21例(21/111,18.9%),VAP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长于无VAP组,其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金葡菌,21例中死亡6例,死亡率6/21,放弃6例,6/21,总死亡率57.1%。未发生VAP组90例(90/111,81.8%)中死亡16例,死亡率17.8%。结论:呼吸机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且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呼吸机治疗患者应可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3.
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菌,从医学的角度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机械通气≥48h,发生VAP71例患儿气管插管下取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71例VAP患儿取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6.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也成为感染主要病原菌。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小儿机械通气的主要病原菌,近年金葡菌感染有增多趋势,而VAP病原菌耐药性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 h后至撤机拔管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性感染性炎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和真菌等,现对VAP的主要病原菌PA及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其诊断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最常见的感染,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以期指导临床,降低VAP发病率及病死率。方法:收集16例VAP患者病原菌分类、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方式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例VAP患者均患有基础疾病、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治疗、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感染致病菌均为多重耐药细菌。结论:防治VAP应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以预防为主,并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 ICU 收治了140例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本研究选取了其中发生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并分析引起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25.0%。年龄、胃内容物反流、意识障碍、留置导管、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密切相关(P<0.05),性别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归纳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对降低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其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43-14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治疗,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和防治对策。方法分析收住ICU持续机械通气48h以上34例患者,观察其体温、气管内吸出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本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73.5%,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结论VAP发生率高,危害大,治疗较难。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有效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积极加强预防及综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原因及对策。方法:对ICU55例行机械通气并发生VAP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对策,可降低VAP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VAP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实施合理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9.
马媛  宁瑜  刘惠霞  王引侠 《吉林医学》2013,(26):5491-5492
目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ICU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结果:隔离病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病床;一人护理1例患者VAP发生率明显低于一人护理多个患者;床头抬高304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人工气道严格管理VAP发生率较常规管理组明显降低;呼吸机管路每天更换1次与每周更换1次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4例VAP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VAP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3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85株,革兰氏阳性(G )球菌37株,真菌11株.美洛培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对革兰氏阴性(G-)杆菌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G )球菌耐药率较低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耐药程度比较严重,临床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