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社会高龄化,高龄尿毒症透析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高龄患者生理方面的变化,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好的护理是提高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我院自1996年9月-2006年8月共对28例高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个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高龄患者血液透析的比例越来越高,高龄透析患者由于生理机能下降,一个或多个器官的功能衰退,机体抗损伤能力下降,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易造成治疗协作性差,往往比年青透析患者有更多的并发症,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病死率和残废率的主要因素,患者约50%死于心血管疾病。我院于2000年1月~2003年6月对高龄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以及应用黄芪生脉饮辅助治疗心血管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张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01-60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1月20例正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液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发生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高龄患者、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等都是易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因素。结论透析间期避免体重增加过多,准确评估透析患者的干体重,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高卓  冯燕  张赤兵  伦立德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46-147,149
目的探讨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高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龄组)透析耐受情况、并发症、透析充分性、营养指标以及其他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以同一透析中心的非高龄老年患者25例作为对照(非高龄组)比较。结果高龄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P〈0.01),心血管并发症主要为低血压,并且透析中经常发生血流不畅。高龄组透析充分性指标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基本达标,但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非高龄组(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非高龄组(P〈0.05)。结论高龄透析患者透析耐受性差,并发症多,血管通道较差,容易发生营养不良,需要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微炎症状态,提高透析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高龃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总结678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 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情及心血管状况,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对我院43例高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除2例高龄患者通过4次透析后死亡外,其余41例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高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一般患者为差,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高龄患者透析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5年3月以来,对11例外周血管衰竭、不能建立常规透析内瘘或血管移植内瘘的高龄透析患者,施行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留置进行维持性血透(CHD)治疗。CHD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58岁,已维持血透治疗2~13年...  相似文献   

9.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致心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玉清 《右江医学》2004,32(2):155-155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常见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例高龄患者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透析中共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 2 5例次 ,主要有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结论 高龄患者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较多 ,正确预防和处理 ,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65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遗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透析充分性和营养情况有改善,但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加以及透析患者存活期的延长,高龄人群的慢性肾衰竭(CRF)病例对血液透析(HD)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血管通路的建立及选择在HD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对68例65岁以上CRF患者采用HD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陈丽君  吴芳  李彬 《当代医学》2010,16(10):63-64
目的评估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总结62例高龄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的生存率和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相关的指标。结果高龄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逐步提高,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感染及严重营养不良,常见心血管并发症为低血压。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仍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施行个体化的透析和治疗、积极改善营养、减少感染,有助于减少高龄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史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65-4066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108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108例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44例,仍维持血液透析64例。结论做好透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是老年尿毒症患者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徐文凤 《吉林医学》2004,25(11):56-56
低血压是慢性肾衰病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随着短时高效透析的发展和高龄透析患者的增多,低血压的发生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我院60例患者3000多次透析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对高龄患者低钾血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高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32例,年龄>60岁)和非高龄患者(26例,年龄<60岁)的一般资料,腹膜透析方案、腹透引流液出量、尿量、饮食的摄入情况及治疗等基础资料,并对患者的生化、24 h尿、腹透液钾等进行比较.结果 高龄组的低钾血症发生率(31.3%)高于低龄组(7.7%,P< 0.05).高龄组的低钾血症患者的血钾、血磷、尿素、肌酐、白蛋白及总钾摄入量较非低钾血症患者低,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低钾血症患者(均P< 0.05).结论 对高龄腹膜透析患者要高度重视低钾血症,需要重视患者的饮食状况及营养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相应的指导、及时纠正.也不能忽视利尿剂的使用对患者的低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8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86例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44例,改腹膜透析者2例,因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引起死亡者17例。现仍维持性血液透析23例。结论:中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做好透析全过程的护理工作,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是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也是高龄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李云生  陆石 《中原医刊》2005,32(20):51-51
随着社会老龄化,高龄尿毒症透析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高龄患者生理功能的变化,加之疾病的复杂性,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院1994年10月~2004年12月高龄尿毒症患者58例血液透析资料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龄血透患者合并心肌梗塞治疗的体会邹茜萍(赣州地区人民医院肾内科赣州341000)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一个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几乎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损害。随着血液透析的开展,高龄透析患者也逐渐增多,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刘立春  王云霞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720-720,723
目的探讨尿毒症脑病血液透析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8月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中5例症状改善,1例昏迷患者死亡。结论对尿毒症脑病患者应根据病情采用早期透析、诱导透析或“阶梯式”透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提高老年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中后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76例高龄尿毒症患者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有14例,改腹膜透析的有8例,因各种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塞、肺感染、肿瘤等)死亡的有6例,现有48例继续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要做好透析全程护理工作,严密观察透析中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做好健康教育,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以保证高龄尿毒症患者顺利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