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改进的转化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L-古龙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改进的转化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L-古龙酸。用本法采用的转化条件,可使转化结果稳定测得2-酮基-L-古龙酸转化为维生素C的转化率为63.04%,相对偏差仅±0.3%。本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发酵生产维生素C的发酵液中测定2-酮基-L-古龙酸含量,以控制发酵终点或考查提炼各步的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 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P 1174)又称黑醋菌,是维生素C二步发酵新工艺中第一步发酵的生产菌种,通过它的发酵把D-山梨醇氧化为L-山梨糖,L-山梨糖再经过另一个菌种的第二步发酵氧化成α-酮基-L-古龙酸,然后经提取、转化、精制等过程生产出维生素C产品。由于发酵工艺的关键在于菌种,所以培育转化能力高的生产菌种是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含有大量2-酮基-L-古龙酸的发酵液,在无果糖存在下用二苯胺试剂法测定其中残留山梨糖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重要中间体2-酮基-L-古龙酸中测定残留山梨糖控制分析用,也可用于其它方面山梨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酮古龙酸菌中克隆并过表达山梨糖脱氢酶基因,以便提高单菌发酵产2-酮基-L-古龙酸的能力。方法从酮古龙酸菌DSM4025基因组中克隆获得山梨糖脱氢酶基因(sorbose dehydrogenase,sdh),酶切连接到含有双亲本接合转移关键基因即可移动基因(mobilization,mob)的p BBR1MCS-2质粒上,构建p BBR1MCS-2-sdh重组质粒;再将p BBR1MCS-2、p BBR1MCS-2-sdh分别转入供体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S17-1中,以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genium sp.)Rif-B-003为受体菌进行双亲本接合转移。挑取利福霉素(Rifamycin,Rif)和卡那霉素双抗平板上的接合子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取重组菌进行摇瓶发酵,用菌体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结果来验证阳性克隆的过表达成功,并检测发酵终点2-酮基-L-古龙酸的产量。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p BBR1MCS-2-sdh成功转入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genium sp.)Rif-B-003中,SDS-PAGE检测到,发酵终点菌体蛋白在58 ku(目标蛋白)处条带有加深,重组菌株发酵终点2-酮基-L-古龙酸产量相比于对照菌株酮古龙酸菌(Ketogulonigenium sp.)Rif-B-003提高了20.86%。结论山梨糖脱氢酶基因在酮古龙酸菌Rif-B-003里过表达成功,可以提高发酵终点2-酮基-L-古龙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维生素C生产的二步混菌发酵中,巨大芽孢杆菌(以下简称大菌)形成芽孢的规律与发酵过程中产酸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即大茵芽孢形成的高峰期也是葡萄糖酸杆菌(以下简称小菌)产酸的高峰期。本文对维生素C生产中广泛使用的B2908菌株的生长生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大茵在以葡萄糖和山梨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及芽孢形成曲线,同时也考察了不同浓度2-酮基-L-古龙酸(以下简称2-KLG)对大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维生素而生产中,在2-酮基-α-古龙酸转化为维生素丙时,因使用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同而有酸转化与碱转化之分。本文仅就酸转化工艺对成品质量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在酸性条件下,2-酮基-α-古龙酸可以经烯醇化及内酯化反应而脱去一分子水生成  相似文献   

7.
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配对法筛选得一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10-3的优良伴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97002,混合菌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山梨糖的转化率达90%左右,两菌分别经诱变处理,获得耐利福平B.pumilus 97002-1-6 Rif^r和耐红霉素G.oxydans 10-3-20 Em^r遗传标记菌株,并确定B.pumilus 97002-1-6Rif^r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初步尝试两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8.
东北制药总厂研究所研制的2-酮基-L-古龙酸碱转化制造维生素 C 的新方法,于1980年4月16日在沈阳召开了技术鉴定会。会议由辽宁省医药局、卫生局的领导同志主持。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副经理臧君伟同志及全国各维生素 C 生产厂和医药研究部门共34个单位,60  相似文献   

9.
2-酮基-L-古龙酸(简称古龙酸)发酵液中残留山梨糖含量测定鉴定会于1980年11月5日在上海召开。该课题是上海第二制药厂提请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行的一项科研项目。古龙酸是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一个重要中间体,系由山梨糖经生物氧化而得,因此,山梨糖是否氧化完全,对古龙酸收率密切有关,也直接影响维生素C的收率。本测定方法系在山梨糖菌种氧化成古龙酸的过程中,用二苯胺试剂在含有大量古龙酸的发酵液中测定残留的山梨糖含量,以控制发酵终点。方法灵敏专一,重演性好,测定的相对偏差±1~2%。用本法测定山梨糖残留量,能准确掌握发酵时间,可缩短工艺周期2~10小时。本法还可用于其它方面半微量山梨糖的含量测定。会议一致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0.
异抗坏血酸钠是由2-酮基-D-葡萄糖酸经过甲酯化转化合成制备,合成过程是生产D-异抗坏血酸钠的关键步骤,实际生产中均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进行甲酯化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2-酮基-D-葡萄糖酸经过树脂催化甲酯化生成2-酮基-D-葡萄糖酸甲酯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2-酮基-D-葡萄糖酸甲酯的树脂催化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树脂:2-酮基-D-葡萄糖酸(ml∶g)=0.5∶1,酯化反应时间为4h,酯化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1.
用细菌将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是我国独创的维生素C二步发酵工艺。有关单位曾对菌种与发酵做了大量工作,并已有报道。但产酸量与老工艺相比总收率要低15%。通过50吨罐的生产总结,认为新工艺尚有潜力可挖,但必须解决几个问题如:在转化过程中产生草酸及其他代谢物质;转化率较低;底物浓度不够高,转化时间较长;等等。为此,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与上海第二制药厂共同利用重演性较强的5升玻璃发酵罐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  相似文献   

12.
超滤应用于维生素C提取工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国产中空纤维超滤设备,分离维生素C发液中的殖留菌丝体及蛋白质等杂质,可简化a-酮基古龙酸提取工艺,降低成本和能耗,并提高维生素C的收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张伙荣 《中国药师》1999,2(6):282-283
用二步发酵法产生的发酵液,经超滤制得2-酮基-L-古龙酸钠,然后再经酯化、内酯化和酸化等反应生成维生素C_0此法简化了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维生素C的收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酶活测定PAGE活性染色初步证明欧文氏菌SCB125中存在酶活较高的2-酮醛糖酸还原酶(2-KR),能够以2,5-二酮-D-葡萄糖酸(1)、2-酮-L-古洛糖酸(2)古洛糖酸(2)或者2-酮-D-葡萄糖酸(3)为底物。抽提欧文氏菌染色体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克隆得到两个2-KR酶基因(tkrA和tkrB)通过酶切和测序证明:2-KR A基因发生多处突变,而-KR B基因保守,将含有这两个基因的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BL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均获得高酶活表达,如果进一步用基因锡除的方法破坏欧文氏菌染色体上野生型2-KR基因,可以获得一个表达1还原酶的理想宿主,为实现从葡萄糖一步发酵生产维生素C前体2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综述2种维生素C前体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αG)和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的来源、合成、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特别是从枸杞中分离纯化的AA-2βG为国内首次报道,并展望其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一、转化L-山梨糖成2-酮-L-古龙酸(KGA)的微生物众所周知,很多微生物均可使L-山梨糖氧化成KGA。这类微生物包括以下的属:Acetobacter、Aerobacter、Alcaligenes,Azotobacter、Bacillus、Escherichia、Gluconobacter、Klebsiella、Micrococcus、Pseudomonas、Serratia和Xanthomonas。其中Acetobacter、Gluconobacter及Pseudomonas是最活跃的生产性微生物。在Pseudomonas Putida ATCC 21812和Gluconobacter melanogenus IFO 3293的细胞提取物试验中,首次发现了L-山梨糖通过L-山梨糖酮转化成KGA的方法。试验表  相似文献   

17.
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一步化学反应是2 酮基 L 古龙酸的酯化转化。此过程对VC产品的收率质量至关重要,由于没有准确快速的分析检测终点的手段,使生产中的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对此步的收率计算也很不准确。为实现对此过程的监控以判断酯化转化终点,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酯化终点的酯化液和转化终点的转化液的物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时间进行控制,并且可以对酯化转化的收率进行计算,从而指导生产。本文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了几种快速简单的常规分析方法,pH测定、水分测定、组分含量测定等,可以实现对整个酯化转化过程的监控,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应用絮凝技术处理Vc发酵液,简化了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生产设备,同时提高了2—酮基—L—古龙酸的收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改进维生素丙转化工艺甲酯-甲醇钠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维生素丙的生产有二步发酵法和莱氏合成法。其中转化一步,现仍采用浓盐酸法转化。由于此法设备腐蚀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而不利于生产。我室于1979年初根据文献报道,用西安热工研究所树脂厂提供的 D001型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将2-酮基-l-古龙酸经甲酯化,用甲醇钠进行转化试验,转化率达92~9(?)%。同时,我们还对文献方法作了一些改进。如:采用732-K~ 型树脂脱水;用732 H~ 型树脂脱钠等。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C现行工艺为发醉产物古龙酸呐经过用732存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成古龙酸,古龙酸经酷化转化合成\'C一Na。本法拟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过程由树脂交换法改为用硫酸酸化法。此法的沈点在于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