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及BMP-7蛋白的改变。为探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RIF)的治疗机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实验支持。方法:采用关木通免煎剂建立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分两组,空白对照组和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组(CAAN)。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差异,采用HE和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和及BMP-7的表达,比较两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AN组血清尿素氮、血清水平升高(P〈0.05),肾间质损害分值增加(P〈0.05),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加(P〈0.05),BMP-7表达减少(P〈0.05)。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TGF-β1及BMP-7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肾组织中差异蛋白质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目前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的分子机制不清楚,其早期诊断尚无法解决。更谈不上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为了阐明马兜铃酸肾损害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建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用双向电泳技术筛选和比较模型动物肾组织中马兜铃酸诱导的差异蛋白质分子,为进一步确定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的分子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温阳活血方组。模型组大鼠予关木通水煎液10ml/(kg.d)灌胃,温阳活血方组于模型组基础上,再予温阳活血方30g/(kg.d)灌胃。20周后,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中Ang-l和Ang-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Ang-1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Ang-2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温阳活血方组大鼠肾组织Ang-1mRNA表达升高(P〈0.01),Ang-2mRNA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理显示温阳活血方组肾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温阳活血方通过上调Ang-1mRNA的表达发挥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模型。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模型组每天灌服马兜铃酸单体5 mg/kg,建立慢性AAN动物模型。各组分别在第2、4、6、8周留取24 h尿液,在第4、8周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肾功能指标,第8周留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马兜铃酸模型组尿β2-MG、尿NA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明显。结论改良方法建立的慢性AAN动物模型,对于药物改善由于马兜铃酸引起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提供了新的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的影响,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三组:①CAAN模型组,②EPO治疗组,③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关木通水煎剂灌胃12周制备CAAN大鼠模型.从第13周起,治疗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EPO每次50 IU/kg,每周3次,共6周.第19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血红蛋白(Hb)、血vW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WF的表达.结果 与CAAN组比较,EPO治疗组BUN、SCr、尿蛋白水平、vWF水平下降,Hb水平升高(均P<0.05).同时EPO治疗组大鼠肾组织vWF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 EPO治疗可以改善CAAN大鼠的肾功能,可能与其下调vWF,减轻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为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内环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切割双侧穹窿海马伞大鼠动物模型,术后7 d分别取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通过双向电泳软件分析,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和正常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经匹配比对后发现有7个蛋白点仅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35个蛋白在两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2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组上调31个,下调4个。结论:初步建立了切割海马伞大鼠海马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切割穹窿海马伞后7 d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蛋白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差异点的发现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大鼠海马的神经再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目的探讨建立马兜铃酸引起的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分为马兜铃酸组与对照组.马兜铃酸组大鼠腹膜内注射马兜铃酸5mg@kg-1@d-1共16周,开始用药后8、12、16、20、24周分别处死6只大鼠.对照组大鼠(5只)腹膜内注射生理盐水2ml/d,共16周,24周时处死.两组动物处死时分别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生化、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方面的检查及应用电脑软件测定肾小管-间质面积.结果马兜铃酸组大鼠用药后16、20、24周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16周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24周时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光镜检查可见马兜铃酸组大鼠有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16周时肾小管面积明显增加,管腔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周时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而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肾间质呈多灶性纤维化.电镜检查16周时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明显增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20、24周时可见胞质内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堆积.结论建立了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动物模型.马兜铃酸具有慢性肾毒性作用,可引起大鼠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李聃丹  吴欣  陶冶  刘其锋  薄虹  王雪荣 《重庆医学》2008,37(12):1309-1311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干预治疗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纤维化防治作用,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予灌服饮用水10mL.kg-1.d-1,模型组、曲尼司特治疗组及安博维治疗组均予关木通水煎剂灌胃共12周建立马兜铃酸肾病模型。12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血红蛋白(Hb)、肌酐(C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原位杂交骨成形蛋白7(BMP-7)的表达。结果曲尼司特能延缓血红蛋白降低及血清肌酐(Scr)上升;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曲尼司特能下调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TGF-β1,上调HGF、BMP-7的表达。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下调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上调HGF、BMP-7的表达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分化,从而减轻肾纤维化,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寻找和糖尿病肾病发生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建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将DN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血浆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血浆蛋白,经PD-Quest软件分析结合人工对比确认差异蛋白点,MALDI-TOF/TOF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 结果 成功建立2-DE血浆蛋白图谱,经质谱鉴定出8种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紊乱等相关. 结论 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可有效筛选糖尿病肾病相关蛋白,为进一步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大鼠肝组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方法:正常大鼠和肾上腺切除造成的肾阳虚模型大鼠,肝组织匀浆后提取总蛋白,用Cy3或Cy5标记,每一个Cy3标记样品和一个Cy5标记样品与一个Cy2标记的内标等量混合,上样于同一胶中进行电泳分离,经不同波长单色光激发下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所获得的图谱用DeCyd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肾阳虚大鼠肝组织,有8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9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分析所得的1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肾阳虚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   总被引:107,自引:4,他引:107  
目的 总结马兜铃酸肾病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表现,进行分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的58例马兜铃酸肾病病人进行了肾功能、电解质、尿酸化功能检查,并做肾穿刺进行了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并对部分病人所服药物的马兜铃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薄层析扫描法)。结果 根据临床-病理表现特点,马兜铃酸肾病可分为3型:(1)急性型(4例):病理呈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出现急性肾衰竭;(2)肾小管功能障碍型(7例):病理呈肾小管变性及萎缩,临床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综合征;(3)慢性型(47例):病理呈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出现慢性进行性肾衰竭,部分病例肾损害进展迅速。用类固醇激素对本病部分病人进行治疗,前二型个别病例病情好转。药物分析已证实马兜铃酸存在。结论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确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此病至少可分为3种临床-病理类型,各项预后不同。类固醇激素是否对此病确具疗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肾病管周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ies,PTCs)损害以及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雌性Wister大鼠先用关木通煎剂灌胃8周,然后随机分为治疗组(10只)和未治疗组(10只)。治疗组再予EGB灌胃治疗8周;未治疗组予饮用水灌胃8周。另设正常对照组8只。第16周处死全部大鼠,留取尿、血和肾组织标本,分别作病理、免疫组化CD34抗体标记、生化等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未治疗组大鼠问质微血管病变严重,PTCs密度明显减少(P〈0.01),肾功能明显损害(P〈0.01),肾小管萎缩明显,肾小管面积明显缩小(P〈0.01),肾间质面积明显增加(P〈0.01),肾间质严重纤维化。EGB能明显延缓马兜铃酸肾病的进展,减轻微血管病变,改善肾小管萎缩程度,保护肾功能。PTCs密度与血肌酐(Scr)水平、肾问质面积呈负相关(P〈0.001),与近端小管面积呈正相关(P〈0.001)。结论马兜铃酸肾病PTCs损伤严重,EGB治疗能明显改善PTCs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AA)及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大鼠的肾组织氧合水平特点.方法 2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2)、马兜铃酸钠模型组(AAN组,n=7)和庆大霉素组(GM组,n=9),分别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马兜铃酸钠盐生理盐水溶液(AA-I25 mg·kg-1·d-1)和庆大霉素(200 ng·kg-1·d-1)共4 d,于给药后第7天处死.给药后第4天及第7天行大鼠肾脏BOLD MR成像,并留取血、尿及肾脏标本,观察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AAN组大鼠第7天时血肌酐及尿NAG酶水平显著增高,肾脏病理结果显示,病变部位主要位于皮髓交界区,表现为肾小管弥漫性坏死,无间质水肿或炎细胞浸润.BOLD-MRI显示,AAN组与对照组相比,肾髓质R2*在第4天[(50.6±15.6)/s vs(35.6±4.3)/s,P<0.01)和第7天[(58.4±14.8)/svs(37.8±3.6)/s,P<0.01)均显著升高,肾皮质R2*在第7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0.3±14.7)/svs(28.7±3.2)/s,P<0.05].GM组大鼠第7天时血肌酐及尿NAG酶水平均显著升高,但其肾脏R2*变化趋势与AAN组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肾皮质R2*值在第7天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7.7±2.7)/s vs(28.7±3.2)/s,P<0.01].结论 急性AAN大鼠模型中肾组织存在缺氧,其特征为肾髓质的氧合水平降低早期出现并持续存在,肾皮质的氧合水平在后期逐渐降低,AAN与GM所致ATN有所不同,可能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持续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木通成分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引起的大鼠肾小管损伤,及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4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AA组26只。AA组按AA20mg/(kg.d)灌胃关木通浸膏,正常对照组等容量饮用水灌胃。于第4、8和12周末用代谢笼分别留取24h尿液,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的改变及肾小管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肾组织BMP-7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药4、8和12周后AA组大鼠尿NAG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Cr/体质量比值升高(P〈0.01)。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管浊肿、变性和脱落等急性小管间质损伤,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性加重;AA组大鼠肾小管PCNA增殖指数在用药4周和8周后显著升高(P〈0.01),12周后有所下降(P〈0.05);用药4周后,AA组大鼠肾组织BMP-7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减少更明显(P〈0.01)。结论:AA可引起大鼠肾小管损伤,使肾小管再生修复能力下降,抑制BMP-7mRNA表达。这可能是马兜铃酸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马兜铃酸肾病(ari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合并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mme,F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10年9月我院肾内科诊断AAN合并FS患者38例,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疗效.结果 38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6.
尿毒清颗粒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作用靶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 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 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 UUO 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 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波生坦及缬沙坦对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C  Chen YP  Dong HR  Qiu CB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7):2601-2606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否抑制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方法雄性SD大鼠予关木通浸膏水溶液灌胃致成CAAN模型,并分为模型组,波生坦组(100mg·kg-1·d-1灌胃)和缬沙坦组(30mg·kg-1·d-1灌胃)。对照组予自来水灌胃。每组动物6只。检测大鼠体重、24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于第16周处死大鼠,取肾组织切片做Masson染色;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AN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SCr到实验后期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显著性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PAI1、TIMP1及ColⅠ各指标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在波生坦及缬沙坦干预组上述上调指标均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而两干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波生坦及缬沙坦能抑制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延缓肾损害进展,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细胞外基质合成因子(TGFβ1、CTGF)及抑制抗细胞外基质降解因子(PAI1、TIMP1)而获得。  相似文献   

18.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干细胞能否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分化及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雌性Wistar大鼠CAAN动物模型,亚致死剂量X线照射后经尾静脉移植同系雄性大鼠骨髓干细胞,于移植后第60d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生化检测观察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FISH)观察雌性受体大鼠肾脏中雄性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移植60d后在肾小球及肾间质中均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源性细胞,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骨髓源性干细胞具有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球及间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7.0T小动物磁共振行血氧水平依赖(BOLD)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评估急性马兜铃酸肾病(AAN)大鼠肾脏氧 合水平变化。方法AAN组大鼠(n=18)连续6 d腹腔注射马兜铃酸I型溶液,剂量为40 mg/(kg·d),随机选取6只大鼠于注药前 及注药后2、4、6 d进行BOLD 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皮髓质的R2*值,于上述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大鼠行肾脏病理检查。对照 组(n=6)连续6 d腹腔注射PEG400溶液,磁共振扫描方案同AAN组大鼠,于注药后第6天处死3只大鼠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 第4天及第6天AAN组皮质及髓质R2*值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AAN组皮质R2*值第4天(P<0.05)及第6天(P<0.01)较 注药前上升;AAN组髓质R2*值随时间呈逐渐升高趋势,第2天R2*值较注药前无统计学差异,第4天R2*值继续升高(P<0.01), 第6天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皮质及髓质R2*值较注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OLD MRI能够无创 评估急性AAN大鼠肾脏氧合水平变化,随着AAN大鼠肾脏损伤的进展,定量参数R2*值升高提示肾脏氧合水平降低,尤其是 髓质,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