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右胸膜顶食管胃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右侧开胸胸内胃食管胸膜顶吻合术式,与传统的左侧开胸胸内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比较,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其中行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共109例,行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03例。术后均进行24 h pH值监测和胃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比较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返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右胸胸膜顶吻合的病人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较经左胸弓上吻合的病人明显减少。结论食管中下段癌病人采用经右胸胸膜顶吻合术式较左胸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更能减少术后吻合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行胸上段食管癌切除,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三年来共收治的8例胸上段食管癌行了左胸、组颈部两切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术的病例。结果8例病员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乳糜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层医院行经左胸、左颈部两口食管癌切除,左颈部、胃食管分层吻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马君红 《工企医刊》2003,16(4):81-81
1998年3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58例,经过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中男51例,女7例,最大83岁;中段食管癌经左胸、左颈二切口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颈部吻合15例;经右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上段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颈部吻合10例;下段食管癌行主动脉弓下吻合33例。本组患者癌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7月至2006年2月,我院胸外科采取切除胸段食管癌病灶后,利用残胃与胸段食管在主动脉弓上或弓下吻合手术,共治疗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食管胸中段和胸下段癌的病人,近期效果良好,随访两年均健在。复习文献,就残胃食管癌手术重建消化道的术式选择探讨如下。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63、68、73岁,分别因消化性溃疡作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Ⅱ式)后17、23和31年,出现吞咽困难2—6个月不等。2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下段,分别长6cm和7cm,肿瘤上端距主动脉弓下5cm,另一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长3cm,肿瘤上端距主动脉弓下4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胸腔内吻合、食管胃颈部吻合两种吻合方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食管胃胸腔内吻合,观察组行食管胃颈部吻合。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食管切除长度及切端癌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放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管切除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食管切端癌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酸、嗳气、胸痛、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经右胸入路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中下段食管癌而言,食管胃颈部吻合能够达到与胸腔内吻合相当的治疗效果,尽管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其手术切除范围更广,切缘阳性率更低,远期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中度和重度肺功能减退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45例中度以上肺功能减退的〉170岁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年龄70-83(75.5±5.2)岁,45例患者分别行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下吻合28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食管弓上吻合12例,经左胸切除肿瘤、胃一食管颈部吻合2例,经右胸、颈、腹部三切口切除肿瘤、胃.食管颈部吻合2例,探查手术I例。结果全组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8.9%,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2%。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高龄食管癌患者中,中度以上肺功能减退的患者,术前积极处理合并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获得与其他高龄患者相似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倩  施慧媛 《工企医刊》2005,18(5):68-69
我科自1998年-2000年采用颈、胸(右)、腹三切口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45例,其特点是胃代食管行颈部食管、胃吻合.这样几乎切除了整个食管,保证了上下两端无癌残留,且手术切除率高,因为右侧开胸切除中段食管癌避免了主动脉遮挡,加之取颈部吻合较胸内吻合操作方便,即使发生吻合口瘘也不致发生严重的胸腔感染,多能在短期内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颈部单层吻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提高切除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共38例,其中4例经右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9例经腹、右胸入路右颈部吻合手术,25例经左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结果 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不完全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29.63%,完全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45.45%.结论 食管-胃单层斜口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6年1月-1999年6月间手术治疗196例食管癌中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瘤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全组均采用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路径、切除大部分食管,横结肠带部分降结肠代食管合并瓶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例均为鳞瘤,其中1例为多原发瘤;5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5.6%,颈部、上中下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2.2%、55.6%和22.2%。并发症率33%,无吻合口瘘发生。全组均痊愈出院。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6%、22.2%。结论:要重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瘤的食管切除长度和三野淋巴结清扫。右胸三切口路径、横结肠带部分降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 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 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66例胸段食管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切除胃小弯侧形成管状胃,原位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共142例;对照组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共124例。结果 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本术式重建消化道后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胃颈部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手术改进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26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食管-胃颈部吻合器吻合术。关键步骤包括: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分析该手术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126例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无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术后随访1~27个月,失访12例;死亡8例;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占3.5%(4/114);有明显的反流症状12例,占10.5%(12/114),予以药物治疗效果佳。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24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食管-胃消化道吻合器颈部吻合符合肿瘤彻底切除的原则,器械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院于1993年1月—1994年12月间食管癌切除术120例,共发生动力性胃排空障碍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2例60岁,1例30岁。2例为食管中段癌,经左胸行食管中段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1例为食管下段癌,经左胸行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拔除胃管时间:2例为术后第5天,1例为术后第6天。进流质饮食时间:均为术后第6天。发病时间:2例在术后第6天,1例在术后第8天。症状:胸闷、气急、心慌、呕吐。呕吐物:2例为混有所进流质的液体,1例为咖啡色样液体。胸透:均有胸胃扩张,占同侧胸腔横径之7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12月至1984年12月收治食管贲门癌47例。探查2例,弓上吻合12例,弓下吻合33例,无发生吻合口瘘,预防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痿(以下简称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体位、切口与手术野的显露问题:体位全部是右侧卧位。膈段食管癌及贲门癌切除行弓下吻合,患者侧卧,腋下置一枕垫,后背稍向后仰15~20°,使贲门和上腹腔暴露清楚。食管中上段癌切除行弓上吻合者,患者侧卧,腋下置一枕垫,后背稍向前倾15~20°,这样主动脉弓及胸顶的显露良好,便于吻合。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多 ,合理的手术入路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切除、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安全系数高及术后并发症少。我院自 1993年至 1997年手术治疗食管癌 153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3例食管癌 ,男 148例 ,女 5例 ,年龄 33~ 71岁 ,平均年龄 57岁 ,6 5岁以上者 32例。胸上段食管癌 2 6例 ,胸中段 89例 ,胸下段 38例。病变范围 2cm~ 10cm ,病程 1~ 10个月。1·2 手术方法 ⑴ 2 6例胸上段食管癌 ,采用右胸、上腹、左颈三切口 ,全胸段食管切除 ,胃代食管颈部吻合。5例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 …  相似文献   

18.
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瘘是食管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困难,后果严重,我院1972~1979年共进行此类手术54例,无1例发生瘘。本文总结54例手术经验。一般资料 54例食管胃及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男48例,女6例。其中40岁以上者51例。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32例,食管空肠吻合术18例。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4例。中下段食管及贲门切除者4例,下段食管及胃底切除者22例,下段食管及全胃切除者18例,下段食管及胃底、脾联合切除者6例,下段食管及胃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在行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多切胃小弯侧组织及将血运较差的胃底切除,常规清扫第二站淋巴结。将食管断端全层与胃切端制作的粘膜下层管行单层宽边吻合后,再将残胃浆肌层切缘与吻合口上方食管周围的筋膜及胸膜作悬套缝合,使食管与胃粘膜下层紧贴套入,吻合口在无张力及隔绝胸腔负压的环境下愈合。结果:选择性15例食管下段癌及50例贲门肿瘤施行食管胃粘膜下层植入吻合悬套术,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结论:作者认为本改良术式既达到根治切除目的,又能有效地预防食管胃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操作较简便,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例1:男,48岁。食管下段癌经左胸切除,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30天。因进硬食后,发热38.5~39℃,脉搏104次/分,白细胞15800,中性88%,左下肺呼吸音消失。左下胸浊音。局麻下左胸穿,抽出腐败臭脓液500ml,夹有食物残渣。即行左下胸腋后线第九肋间胸腔闭式引流。美蓝试验:证实胸内吻合口瘘,左侧脓胸。每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