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临床发病率、分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8岁,89例行CT平扫,5例增强扫描.均采用脑窗及骨窗观察.结果:总人群发病率3.0‰,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9.9‰.男女比例1∶2.6.双侧对称性顶骨凹陷症75例,非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6例,单侧顶骨凹陷症3例.CT表现为顶骨外板凹陷、板障变薄、内板完整,头皮软组织正常.结论:CT对颅骨骨质异常敏感,结合临床,能明显提高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病例介绍 例Ⅰ:女,62岁,头皮痛1年余。检查见双侧顶骨呈对称性凹陷并局部压痛,余无任何阳性体征。x线平片见双顶骨外板呈对称性塌陷、变薄,病变范围长约5cm,板障消失,内板无异常。侧位片见顶骨下方呈带状或新月状低密度区,边缘不清。X线诊诊:双顶骨萎缩症。  相似文献   

3.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报告图1,2顶骨两侧对称性局部凹陷,距中线约3cm,凹陷长度约破坏图3双侧顶骨外板及板障对称性缺损凹陷,内板完整,未2.1病因病因不明确。颅骨主要通过肌肉附着处的血管进入骨内供血。因顶骨缺乏肌肉附着,故供血相对不如其它部位丰富。另外,颅骨中后部头皮主要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该支较额支小,并且2%~6%的人可缺如。又因脑膜中动脉的后支分布于顶后区,该支又较前支小,使得颅顶骨中后部供血不如其它部位丰富,因此易受下述因素影响引起供血不足。(1)血管硬化:中老年人易患血管硬化,使管腔变细,血流量减少。(2)中年以上特别是老年,因内分泌…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颅骨骨膜下血肿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儿 ,3天。出生时有台头吸引产伤史 ,查体 :右顶头皮软组织肿胀 ,激惹 ,拥抱反射减弱 ,以缺血缺氧性脑病收住儿科 ,颅脑CT :脑实质内未见异常 ,右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3个月后复查见右顶骨成双层改变 (图 1) ,双层中间呈软组织密度影 ,CT值 3 0HU ,5个月CT示 :双层颅板成逐渐融合趋势 ,间隙缩小 (图 2 )。例 2 男 ,生后 1个月发现右顶质韧包块 ,追问有明确产伤史 ,CT检查 :右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右顶骨成双层改变 ,范围较广 ,未跨越颅逢 ,CT报告为板障出血 (图 3 )。随访观察 ,1年后 ,双层颅板融合 ,但较对侧厚。图 1 右顶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主因右侧面颊部肿胀变形3月余,头痛1 d就诊。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颊部高于左侧,无头痛,无耳鸣及其他自觉症状,未做任何处理,1 d前出现头痛,为求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头颅前后径增大,右侧面颊部明显膨隆变形,压痛;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907 U/L,血、尿常规及肝功、肾功均正常。头颅CR检查(图1)示:颅骨内外板和板障均增厚、模糊,密度不均,在透亮区中有棉花团状密度增高影。头颅CT检查(图2)示:双侧额骨、颞骨、蝶骨、枕骨、顶骨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及片状低密度影,颅板不规…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顶骨孔的影像诊断及其鉴别诊断(附3代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的顶骨孔为一少见的颅骨先天发育异常 ,笔者于2 0 0 2年遇到一个家族 3代 9例均有扩大的顶骨孔存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9例中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0~ 74岁。先证者Ⅲ3 因上颌窦炎摄华氏位片偶然发现 ,继而作家系调查 (其关系如线图 1) ,均行头颅X线检查 ,其中 3例行头颅CT平扫。本组9例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 ,临床及生化等相关检查无异常。线图 1  3代 9例家族系谱图2 结果X线表现 :9例均为双侧改变 ,位置相对固定 ,于两侧顶骨正上后角处 ,呈对称分布 ,大小不一 ,但以右侧较大 ,最大孔为 30mm× 17mm ,最小孔为 10mm× 1…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28岁。车祸致头部开放性外伤30min入院。CT检查:右侧顶骨全层向内凹陷,并碎成数片。矢状缝略硬宽,最宽处约0.35cm(图1),在其下方层面上矢状窦内及乙状窦见极低密度影,CT值约-325HU(图2),CT诊断:右侧顶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并矢状缝轻度分离静脉窦内积气。  相似文献   

8.
颅骨脂肪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 2岁 ,机动车撞伤无明显不适入院 ,一般情况良好。查体 :后枕部局限性肿物 ,约 3.0cm× 4 .0cm ,质软 ,皮温皮色正常 ,无搏动感 ,活动度良好 ,无疼痛。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CT检查 :平扫示枕骨局限性低密度肿物 ,密度均匀 ,CT值 - 6 4~ 83HU ,以颅骨板障为中心呈双凸透镜形 ,皮下软组图 1 中间窗示枕骨扁平卵圆形肿物 ,CT值 -64~ 83HU ,境界清晰 图 2 骨窗示颅骨外板局限性缺如 ,两残端截然 ,内板受压、变薄、内移织被向外推移 ,结构尚清 (图 1) ,颅骨外板局限性缺如 ,内板受压变薄、内移 ,两侧颅骨外板残端境界锐利 (…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11岁。左侧颞部渐进性增大肿块 2月余 ,并伴有左侧耳鸣 ,无眩晕、头痛及呕吐。查体 :左侧颞部见5 .0cm× 2 .5cm× 3.0cm半球形肿块 ,皮温不高 ,不红 ,边界清 ,质地较硬 ,无波动感及缺损 ,轻压痛 ;双侧外耳道无分泌物 ,听力正常。CT扫描示 :左颞骨鳞部靠近乳突处板障内见一5 .5cm× 3.0cm× 3.5cm大小高密度灶 ,呈膨胀性生长 ,CT值4 0HU ,肿块密度大致均匀 ,骨窗见其内有短条状及小片状骨密度间嵴 ,颞骨内外板变薄 ,有小部分缺损 ,左乳突小房受压(图 1、2 )。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CT诊断 :左颞骨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13岁.因间断癫痫发作3个月,伴头痛入院.既往体健,无明确外伤史.检查未见阳性征象. 头颅X线平片:左顶区见一环状近椭圆形骨性密度影,大小8 cm×6 cm(图1),难以确定来源于颅骨内、外板或板障.  相似文献   

11.
<正>病例资料病例1,男,43岁,因头痛、抽搐就诊。查体:头颅畸形,前额及下颌突出,鼻梁凹陷呈鹦鹉嘴状鼻,眼距增宽,眼球突出。CT平扫及三维重建:头颅呈舟状头畸形,颅缝已闭合;面部见上颌骨发育形态小,下颌骨形态较大,下颌骨与前额前突,鼻梁凹陷,牙咬合不良;颅内板以颞顶骨显著凹凸不平(脑回压迹),颅底短小,蝶鞍呈垂直状,中颅窝低位;眼距增宽,眼球突出。诊断:Crouzon综合征,合并舟状头畸形(图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turge -Weber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 11例Sturge -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10例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所有病例都进行了常规CT扫描 ,其中头颅X线平片 2例 ,进行MR检查 8例 ,增强CT检查 5例 ,MRI增强 3例。结果 患侧皮层钙化 11例 ;脑萎缩 9例 ,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 ;侧脑室脉络丛增大及深静脉血管扩张 7例 ;一侧颅板板障增厚 8例 ;增强脉络丛明显强化并呈囊状扩大 5例 ,患侧脑回状强化及脑表面血管扩张 6例。结论 头颅平片诊断本病作用有限 ,CT和MRI综合分析是确诊本病和判断病情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颅内表皮囊肿一例梁玉敏,施增儒,杨中坚男性,36岁,因头痛、恶心7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生理凹陷消失,周边视网膜火焰状出血,右侧鼻唇沟略浅,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X线平片检查:正、侧位片示右额一弧形蛋壳状致密影...  相似文献   

14.
患儿,一个月。右顶部包块就诊,追问有难产(胎头吸收产伤)史。查体:右顶部明显肿大包块,质韧。X线平片显示右顶部半球形隆起阴影(见图1),CT扫描示右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右顶骨呈双层改变,双层之间呈软组织密度影,范围较广但未跨越颅缝(见图2),骨窗显示血肿的包膜完整钙化阴影(见陶3),脑实质未见异常。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伴机化。  相似文献   

15.
患儿 女,8岁。因头部及颜面部肿块1月入院。体检:体温36.5℃,右侧面颊隆起,局部有压痛。头部可扪及4个肿块,质硬,固定,轻压痛。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额骨及双侧顶骨内板下方多发半圆形略高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大小约为3.5cm×1.5cm×3.0cm.密度均匀,肿块局部颅骨均可见骨膜反应,右顶部软组织内可见多个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图1、2)。  相似文献   

16.
约1%的脑膜瘤生长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硬膜外,而发生在颅骨板障的非常少见。作者报道2例的CT表现和其中1例的MR表现。例1男性,19岁,头颅平片显示有一起自颅底巨大、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从上颌窦后壁向下扩展到岩骨嵴,有完整的皮质缘说明肿瘤生长缓慢。CT显示蝶骨体及翼、颧骨、上颌骨板障间隙不规则膨胀,颅穹窿  相似文献   

17.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MRI表现.结果:26例共发现29个病灶.其中单发24例(额骨12例、顶骨8例、颞骨3例、枕骨1例),多发2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颅骨板障并侵犯内外板、边界清楚的骨破坏,病灶内残留的小骨片(钮扣骨)、脂质和软组织肿块.CT呈不均匀密度,MRI呈稍长T1和稍长T2信号.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基础,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4例患者的头部CT表现。结果:24例CT均表现为双侧枕顶叶对称性或不对称性低密度水肿影,边缘不清。其中2例同时累及脑干,3例同时累及额叶,1例同时累及双侧丘脑。增强扫描8例,脑内病变无强化,治疗后病灶消失。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CT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气化良好的乳突可达鳞部、颧部及乙状窦周围,但气化过度范围超过乳突达顶骨并致顶骨皮下气肿及自性间隔呈蜂窝状改变。顶部可见5×3cm之软组织隆起,皮下可见条状积气影。CT扫描(图2):右侧领、枕、顶骨气化与乳突相通并通过颅缝,右顶部可见硬股外积气,大量气体聚积于右预后上部,沿内板边缘呈新月形,大小约2X14.scm。发性气脑实属罕见。我们遇到一例。X线、CI”表现典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1994年10月发现顶部有一无痛性软组织包块,渐进性增大,时大时小。否认头颅外伤史,耳流脓史及气脑、脑室造影史。在基层医院行…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2个月。因从母亲怀中摔下,右侧头顶着地面来院就诊。查体发现右头顶部有一皮下血肿。约3.0×4.0cm 大小,波动感,有压痛,但未触及颅骨凹陷。头颅X 线平片所见:右顶骨骨折线清晰可见,断端交错。约有3mm 重叠(图1)。1年后摄片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