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血脂康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和PAI-1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 (EH)患者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AI -1)活性的变化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发色底物显色法分别对 71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血脂康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者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EH患者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及P <0 .0 5 ) ,经血脂康治疗 8周后其浓度明显下降(P <0 .0 1及P <0 .0 5 )。结论 EH病人血浆sICAM - 1水平和PAI- 1活性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血脂康在有效调脂的同时能降低EH患者血sICAM - 1浓度和PAI- 1活性 ,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AICV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67例AICVD患者、45例AICVD易患者及 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sICAM -1水平。结果 AICVD组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 (P <0 0 5 ) ,易患因素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sICAM -1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血清sICAM -1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蒋学林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59-3360
目的分析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代谢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每日8mg;对照组患者加服培哚普利每日4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8周,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血尿酸和胱抑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部降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脉压缩小幅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坎地沙坦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脉压,降低血尿酸和胱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常规治疗+纳洛酮)和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24、48 h和72 h抽取肘静脉血5 ml,检测各组各时间点血浆的NO和ET含量,同时通过NDS评定治疗期内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治疗后6 h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ET含量下降,而对照组NO和ET含量变化不明显,在治疗期内NO和ET的含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DS评定纳洛酮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且纳洛酮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可能通过纠正脑内NO和ET比例失衡来改善梗死区的缺氧症状达到治疗目的,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组.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BP),HRV分析及颈动脉IMT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 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 < 0.05),但HRV无明显差异(P > 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P > 0.05),但HRV显著升高(P< 0.01).氨氯地平联合培嗓普利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 < 0.05),同时HRV显著升高(P< 0.01),[结论]氨氯地平及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息者降压疗效相似.氨氯地平能减少颈动脉IMT,培哚普利能提高HRV,两药联合应用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同时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后核因子-κB(NF-κB)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氟伐他汀及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能降低NF-κB阳性率和sICAM-1浓度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对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利用^125I-sICAM-1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测定35例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33例健康人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sICAM-1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甘油三酯为影响血清sICAM-1最为显著的因素(R^2=0.53).结论sICAM-1表达增加可能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有助于早期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收缩压与脉压的影响。方法 将96例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6例)服用培哚普利4mg ,每天1次晨服;B组(5 0例)服用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晨服。第4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至培哚普利8mg/d ,氨氯地平10mg/d ,第8周仍不达标者开始加用双氢克尿噻(DCT) 2 5mg,每日1次。观察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12周收缩压与脉压水平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服药12周后培哚普利组有效率达81.4 % ,不良反应为干咳,发生率为7.5 % ;氨氯地平组有效率达83.5 % ,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昏、头痛、面部潮红及轻微踝部水肿,发生率为8.1%。结论 培哚普利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ISH患者收缩压与脉压水平,疗效相似,副作用少,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老年ISH患者的一线用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CHF患者56例,随机分组,A组(2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mg,Qd)治疗共3个月,分别于0、3个月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sFas/APO-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治疗3个月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下降,LVESD、LVEDD明显减低,SV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as/APO-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肌重塑与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Fas/APO-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加黄连素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38例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培哚普利组68例和氨氯地平组70例,培哚普利组服用培哚普利和黄连素,氨氯地平组服用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血脂、血常规等指标.结果 培哚普利组降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比较,TC、TG、LDL-C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哚普利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 ~0.05).结论 培哚普利加黄连素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协同有效降压、降脂,降低RDW,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与其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0018年1月至0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硬化阶段的不同分为无腹水组04例、腹水组00例、肾衰组1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NO、ET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分析肝硬化患者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内皮素(ET) 和一氧化氮(NO) 的影响.方法: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接受氢氯噻嗪、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压、ET 和NO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辛伐他汀组的血压、ET 明显低于对照组,NO 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第1d淋巴细胞表面I细胞黏附因子-1(ICAM-1)、L-选择素(L-selectin)的水平,及其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性别间ICAM-1、L-selectin有无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早产儿生后第1d及45例足月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L-selectin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生后第1d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分别为(5.57±2.96)%、(75.21±10.46)%,足月儿与早产儿间、性别间、不同出生体重间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生后第1d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与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均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分析血清sICAM-1水平与喘息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70例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0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水平,分析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反复发作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急性期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有23例患儿喘息反复发作,其血清sICAM-1水平为(218.94±60.82)ng/ml。有过敏性疾病史和遗传史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无过敏性疾病史和遗传史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CAM-1参与了病毒相关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生和发展以及喘息复发,有过敏性疾病和遗传史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易喘息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CAM-1、sE-选择素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实用价值。方法:败血症组36例和非感染组22例均在入院初及恢复期采空腹静脉血测定sICAM-1、sE-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败血症组在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疗前作血培养,对照组一次性采血测定sICAM-1、sE-选择素和CRP。结果:败血症组sICAM-1、sE-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sE-选择素显著下降。以sICAM-1≥130μg/L、sE-选择素≥22μg/L为阳性标准,二指标对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分别为81.8%、87.0%,特异度分别为86.9%、79.2%。结论:sICAM-1、sE-选择素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高原康胶囊对大批快速进入高原者一氧化氮 (NO)、心钠素 (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及内皮素 (ET)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 2 15 0名由平原乘飞机快速进入高原的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 115 0名 ,对照组 10 0 0名 ,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 ,连续服用 3日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在两组中各随机抽取 40名对其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及血浆ANP、CGRP、ET的变化情况及两组进入高原后急性高原病 (acutehighaltitudediseaes ,AHAD)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进入高原后与平原相比NO和CGRP显著降低 ,ANP和ET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0 1) ,实验组则无显著变化 ;进入高原后两组比较 ,ANP和ET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NO和CGRP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且实验组的AHAD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高原康能显著降低快速进入高原者的ANP和ET ,提高NO和CGRP ,对大批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洛伐他汀调脂外的抗炎作用。方法将99例CHD患者分为基本治疗组(对照组)与洛伐他汀 基本治疗组(治疗组),经8周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治疗后随访心血管发生事件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B(ApoB)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明显升高,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治疗组2例(4%),对照组7例(14.3%),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洛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同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抗炎作用,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