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测定标本的血清信息,客观反映血清标本的混浊、溶血和黄疸程度,以混浊指数(Lipemic,L)、溶血指数(Hemolytic,H)和黄疸指数(Icteric,I)三个指数来表示,并求出实验室L、H、I的正常参考范围,应用在质量控制中。方法利用Hitachi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提供的血清信息测定功能,根据该实验室条件设定参数,测定出L、H、I三个指数。结果用60份健康体检者血清外观正常标本的测定,求出正常参考范围为:L〈19,H〈6,9〈I〈48。结论血清信息的三个指数应用于血清标本外观的监测可减轻劳动强度,使血清外观描述更为客观、精确,减少人为主观性造成的偏差;同时在审核检验结果分析及向临床医生解释结果时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外观异常的血清标本对生化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医院检验科引进了各种类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生化检验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但有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却忽视了血清标本外观的检测。血清标本的颜色:黄色的深浅作为黄疸诊断的一个指标;血清乳糜程度作为高脂血症分型的重要依据。随着自动分析仪的普及,已经很容易对血清胆红素及甘油三酯等的浓度进行准确定量。正因为如此血清标本的外观往往被人们忽视。这样有时对标本异常不能察觉,对生化质量控制很不利。有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赵阳春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5):541-541
目的 分析探讨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测定中,溶血血清、乳糜血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稀释浓度下,对溶血血清、乳糜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ELISA方法检测。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溶血血清出现假阳性结果,乳糜血清结果无改变。结论 溶血血清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乳糜血清对结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6.
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医疗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标本 ,医护人员必须了解从采血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医护人员对这些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 ,分析前的标本 ,就已潜在着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标本溶血影响实验结果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成份组成 ,很多指标在血细胞中浓度比血浆中高许多。研究表明 ,溶血仅使AST(谷草转氨酶 )和ALT(谷丙转氨酶 )轻度增高 ,但可使血清中LDH(乳酸脱氢酶 )、ALP(酸性磷酸… 相似文献
7.
8.
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自中心血库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建立和实施以来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中心血库实验室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拒收的113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不合格血液标本占有率为1.74%.不合格血液标本中乳糜血标本最多,溶血、标识不清或不正确的标本占有率次之,标本量少、试管破损也有一定比例.结论 应加强献血者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完善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操作规范与流程,提高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减少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化检验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大大提高了,但这却使一些实验人员忽视了对血清标本外观的观测。事实上,血清标本的外观对其生化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举例来说,标本血清的黄色深浅可以作为黄疸诊断的一个指标;而血清乳糜程度也可以作为高脂血症分型的重要依据。而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人们很容易对血清胆红素及甘油三酯等的浓度进行准确定量。正因为如此,血清标本的外观往往被忽视,这样使得医师有时对标本的异常不能察觉,对生化质量控制很不利,有些甚至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在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质量的保证,是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的前提,其中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等。由于血液是临床检验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标本,因此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临床护士在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检验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生化免疫标本不合格率0.93%,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率0.51%,红细胞沉降率不合格率1.43%,粪便标本不合格率1.23%,尿液标本不合格率0.71%;胸腹水标本不合格率0.1%,脑脊液标本不合格率0.37%。结论: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结果的前提,必须加强临床沟通、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医生根据病人诊疗需要选择要检测的项目、并开出各类检验申请单、告知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注意事项、做好采集标本前的一切准备,到标本的合理采集、适时保存、运送中的质量管理即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是直接关系检验结果的基本要素,而且这也正是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的、重要环节,如果由临床采集送到检验科的标本已经是不合格的,即使最好的仪器设备,再标准化操作程序,检验人员技术再高,也难以弥补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和错误。全面质量控制也就都变成了一句空话。本文现将各类标本采集的原则及注意要点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张振宇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2,26(3):288-28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标本溶血对19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采用URIT-8060全自动生化检验仪,检测20份正常人溶血和非溶血标本的19项检测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β羟基丁酸脱氢酶(β-HB-DH)、尿酸(UA)、血糖(GLU)、酸性磷酸酶(AC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磷(IP)检测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Ca)、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酸转肽酶(γ-GT)检测值在溶血和非溶血标本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反应会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溶血的发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在检验工作中,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标本采集是分析前阶段最关键的一步。标本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它反应患者当前的病情,需要医师、护士、患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血液标本最好在晨起空腹采集。患者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成分改变,特别饱餐后,标本常出现乳糜状,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但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延长空腹时间患者可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血糖、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因此控制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是空腹12h左右。采血前应使患者减少运动以保持平静。因运动后可使血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血糖等成分改变,干扰医生判断。特别在抽取脑脊液以及胸、腹水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够配合采集,从而提高采集标本的质量。采集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开皮肤损害部位处采血。采血时,不要挤压皮肤,要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缺氧引起血液成分变化而影响检验结果。要避免一些药物对检验结果和检验方法产生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影响白细胞、血小板和肝肾功能,对临床起误导作用。为减少这种干扰,应在暂停药物后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吉林医学》2018,(3)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每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给予常规随机遵医嘱的对症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干预组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黄疸指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