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收治41例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1例此疾病患者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BiPAP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BiPAP+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8h后血气指标改变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PH值、PaO2均有明显上升,PaCO2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11-111,116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洛酮。通气前、通气3h及通气24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26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例;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3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同时维持静脉滴注可拉明。比较2组患者的意识转清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意识转清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气管插管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 h和24 h血气分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可拉明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意识转清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迅速改善血气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BiPAP通气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指标、失败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BiPAP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内46例患者神志转清,4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小时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小时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BiPAP通气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BiPAP通气能迅速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2例,在BiPAP基础上分别联合纳洛酮+尼可刹米+醒脑静治疗、纳洛酮+醒脑静治疗和纳洛酮治疗,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BiPAP联合呼吸兴奋剂(纳洛酮+尼可刹米)+醒脑静有效率为90.9%,并且在症状改善时间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著好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BiPAP与呼吸兴奋剂及醒脑静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瘸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耿新林  沈海丽 《当代医学》2008,14(23):52-53
目的 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将46例收治的COPD并Ⅱ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纳洛酮联合可拉明与单用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6例收治的COPD并II型呼衰的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纳洛酮联合可拉明组),对照组23例(可拉明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程度,SaO2升高及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同等治疗时间后相比较,意识状态好转程度增加,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SaO2升高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可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比单用可拉明效果更理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9):1199-1202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联合纳洛酮辅助治疗对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呼吸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臭氧大自血联合纳洛酮治疗,持续10d。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外周血神经功能损伤指标、脑脊液神经自噬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外周血神经功能损伤指标、脑脊液神经自噬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PH值、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中神经损伤指标S100β、NSE、MBP含量低于对照组;脑脊液中神经凋亡指标β-GBA、Atg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大自血联合纳洛酮辅助治疗可优化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性脑病惠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w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IPPV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NIPPV治疗,监测血气分析、心率、神态、血压等变化,分析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24h内22例患者神志转清,3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h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h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NIPPV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无创正压道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具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68例COPD导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68例患者中有50例治疗好转后出院,8例需要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0例放弃治疗,有效率为73.53%。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肺性脑病的治疗有效,临床可酌情扩大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证,合理使用可避免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文芳  罗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4):2913-2914,293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方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优劣与疗效。方法:将我院98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B组(纳洛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C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PaO2、PaCO2两个指标均具有组间差异(P<0.05);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有效率为65.62%;B组有效率为81.82%;C组有效率为93.94%,三组组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可改善COPD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各指标,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静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成本,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意识障碍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意识障碍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结果肺性脑病31例(51.67%):早期出现神志恍惚、兴奋多语,继而出现谵妄、躁动、肌肉抽动、昏迷等,动脉血气PaCO2明显升高等;低渗性脑病19例(31.67%):头痛、口渴、表情淡漠、幻觉、抽搐、昏迷,血电解质紊乱等;脑梗死6例(10.00%):意识改变外,有偏瘫、失语等,头颅CT、MRI异常等;药物不良反应4例(6.67%):兴奋、欣快、情感改变等,有相关药物应用史。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意识障碍病因多,表现既有相同又各有特点,临床上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及时完善电解质、动脉血气等检查,必要时并需行CT检查等可基本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王俊  王秋梅  李江旭  夏体梦  张昌美 《吉林医学》2010,31(18):2913-29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2型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96例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应用NIPPV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未用NIPPV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住院日、成功率、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 h、24 h后动脉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措施,能够降低住院日、提高成功率、降低插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8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NIPPV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包括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以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患者插管率、住院天数、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除PaCO2有明显下降(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虽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PPV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是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6.
胡旻爽  苗荟 《河北医学》2013,(11):1610-1613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COPD)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2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I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桶状胸、湿罗音等体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透亮度、胸廓增大等x线检查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肺功能、血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间质纤维化可以并存,在临床表现上与单一疾病表现差异明显,体征、x线、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综合分析,对于诊断慢性阻客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志强  马海英  杨艳荣 《医学争鸣》2009,(21):2390-239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9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24,72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需气管插管的患者人数.结果:治疗组在应用NIPPV后2,24,72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PaCO2在72h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h后的pH值、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4,72h后pH值、PaO2,PaCO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率是5%,对照组插管率是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在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可尽早使用NIPPV,以便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恢复,减少气管插管率,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W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r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BIPAP呼吸初进行无创机梆两气治疗,对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呼吸机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效果肯定,且是一种并发症、不是反应少的机械通气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森  刘艳艳  吴云桂  陈玲 《河北医学》2011,17(4):462-464
目的:研究双相气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上诊断为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气指标变化,住院病程和费用等.结果: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清醒时间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上均有效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以及PaCO2均有明显变化,PaO2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神志,有利于肺通气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