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1990年3月首次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切除5.5岁男孩双侧肺大泡至今达20例。经随访近,远期效果满意,肺功能恢复正常,无气胸复发。双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长男性青年,发病率约占全部自发性气胸病例2%左右。我们认为采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效果不佳,复发率高,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主张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肺大泡并气胸。在基层医院无胸腔镜的条件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6年至1999年共21例双侧肺病变的病人在我院行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治疗,其中双侧肺大疱12例,双侧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癌对侧肺内转移1例,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行肺大疱结扎、肺修补术12例,双肺下叶切除术3例,左肺下叶切除、右肺上叶楔行切除术1例,左肺下叶切除、双侧纵隔转移淋巴结清除术2例,双侧肺减容术3例,结果 胸骨正中切口开胸平均出血量207ml,少于横断胸骨双侧开胸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入路简便,可较好地完成双侧肺疾病的手术治疗,病人术后效果佳,结论 胸骨正中切口是一次性手术治疗双侧肺疾病的理想、简便的切口。  相似文献   

3.
何志锋  倪一鸣  冯强 《浙江医学》2004,26(6):437-438
在心胸外科手术中,治疗单侧胸腔疾病时多采用前外或后外侧切口,但病变累及双侧胸腔时采用上述切口需双侧开胸,此时胸骨正中切口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手术切口.我科于1995~2003年共行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胸腔疾病患者2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中切口治疗双侧肺大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肺大疱的外科治疗已有许多论述,双侧肺大疱的手术方法也有不同的报道。采用正中切口一期处理双侧肺大疱则报告不多。我们采用此种术式,成功治疗2例,报道如下。[例1]男,35岁。持续性呼吸困难两年余,曾多次以“双侧肺大疱,气胸”行抽气治疗,但未能缓解。于1996年4月26日入我院呼吸内科。查体:呼吸40次/min,脉搏120次/min,血压14/9kPa。胸部X残片显示:双侧胸腔巨大肺大疱,双侧肺均被压缩90%以上。在吸氧状态下查动脉血气示:血氧分压8.76kPa,二氧化碳分压10.86kPa,血氧饱和度90%。行双侧闭式引流术,在负压吸引下…  相似文献   

5.
杨军  王明利 《吉林医学》2007,28(10):1216-1216
自2002年2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为4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至今无复发病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251例病人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施行了心脏手术,术后4例发生感染,引起2例死亡。本文讨论了感染的预防,提出了清创、闭合胸骨后抗生素持续灌注结合紫外线理疗是治疗这类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新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47-148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5例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创面大小、感染范围及纵隔固定情况,选择清创后负压治疗、中厚皮片植皮及清创后肌皮瓣或大网膜转移修复治疗。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者,1例清创后负压治疗后伤口愈合;l例植皮后局部坏死,再次植皮后愈合;12例肌皮瓣均成活良好,11例Ⅰ期愈合。随访8~26个月,切取腹直肌肌皮瓣者无切口疝发生,胸骨骨髓炎无复发,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修复区形态尚满意。结论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骨髓炎治疗棘手,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外科治疗方法,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巨大肺大疱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胸骨正中切口Ⅰ期行双侧肺大疱切除术21例。结果手术治愈20例,术后肺功能明显改善,1例死于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病死率4.77%。结论胸骨正中切口Ⅰ期手术治疗双侧巨大肺大疱(直径≥10cm)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腹壁切口胸腔镜同期治疗双侧肺大泡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经腹壁切口电视胸腔镜手术同期治疗双侧肺大泡患者67例,其中自发性气胸52例(首次气胸10例,多次气胸42例;单侧49例,双侧3例),体检发现肺大泡15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再开胸,无住院死亡。术后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2~5年,无再发气胸及晚期死亡病例。结论:对双侧肺大泡患者,采用经腹壁切口电视胸腔镜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及操作难度相对较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对100例正常胸片与1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肺上沟癌进行X线研究。发现单侧或双侧肺尖帽通常是一孤立的良性x线征象,并无临床意义。通常,这种合并特异性胸腹下瘢痕的肺尖帽可能随年龄而增大。偶尔慢性单侧肺尖帽增大应疑有肺上沟癌,大部分病人均有症状。如能与前片对比,则甚为重要。针吸活检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L4/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结论 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期电视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81例双侧肺大疱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同期行肺大疱切除修补术的麻醉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无通气侧肺大疱破裂;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90%)5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室性早搏1例,经处理后均恢复。结论手术前气胸侧胸腔闭式引流,双腔支气管插管确保双肺分隔,加强围术期呼吸循环监测,防止出现张力性气胸和复张性肺水肿,良好的术后镇痛,是同期胸腔镜双侧肺大疱手术麻醉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美观、损伤小的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开胸技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局限性低位部分胸骨劈开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 14例 ,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病种包括 :房间隔缺损 (ASD) 5例、室间隔缺损 (VSD) 4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2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例。其中房缺 (ASD) 5例、室缺 (VSD) 3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肺动脉狭窄 (PS) 1例均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手术 ,室缺 (VSD) 1例、房缺合并室缺 (A +V) 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 2例则在低温心脏停跳下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治疗 ,术中及术后均无合并症发生 ,术后无明显疼痛。皮肤切口长度 9.5± 3.5cm ,胸骨纵切口长度 10 .8± 3.6cm ,皮肤切口 /胸骨长度系数为 0 .72± 0 .15 ,显露主动脉 2 .7± 0 .7cm ,显露肺动脉 1.3±0 .5cm。术中心脏停跳者心肌阻断 8~ 72min ,平均 2 3.6min ,体外循环时间 2 7~ 10 8min ,平均 4 8.5min。术后胸液引流量 6 0~ 35 0ml,平均 14 0± 5 0ml,术后住院 6~ 14d ,平均 8.5d。全组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胸骨畸形 ,胸锁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kelly切口在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近3年救治的64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千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lly切口入路,清除血肿并/或去骨瓣减压 天幕裂孔切开术。结果:根据GCS昏迷评分:术前(3~5)分钟41例,(6~8)分钟23例;根据COS预后评分:术后恢复良好38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结论:改良kelly切口有利于清除额、颞、顶、枕等部位所有血肿,利于窦破裂修补,并有利于天幕裂孔切开,改善颞叶钩回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千损伤,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殷鹏  侯春风  刘雪莲  焦兆德 《医学综述》2012,18(16):2726-2727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8.
袁力 《河北医学》2014,20(2):231-234
目的:调查研究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102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然后将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102例患者共检测出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高于真菌,而革兰阳性菌则高于革兰阴性菌,且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0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整复面中部复杂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对28例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病人,用冠状切口行骨折直接复位,截骨复位和骨移植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开口度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本术式术后面部外形明显改善,骨折全部愈合,开口度明显改善,总疗效82.1%(23/28)。结论该方法能在直视下使骨折精确复位,坚固固定,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16例,SchatzkerⅤ胫骨平台骨折12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4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3~57岁,平均(46.27±11.83)岁。术中采用前外侧及内侧双切口,用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以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以优良率表示。结果随访16例患者,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3.6±5.7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采用HSS评分,优良率为93.7%。结论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