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经相应取穴法是在祖国针灸医学“巨刺、缪刺、远道刺”等理论的基础上,在尚古愚老先生多年临床经验实践中,精心切磋、研究而整理出的一种针刺方法。本疗法在“左右”、“上下”对应或解剖形态相似或相近的部位取穴,并强调针治时“宁失穴,勿失经”的原则进行治疗。本疗法适应症包括急性扭挫伤、神经炎、急性炎症等各种内脏疼痛病症。临床实践证明,本取穴法是简单、迅速,行之有效的一种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2.
浅论“同经相应取穴法”蔡玉萍,刘嘉聪(江苏通州市中医院针灸科226300)关键词同经相应取穴法,缪刺“同经相应取穴法”是已故山西名医尚古愚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独特疗法。它以患部的压痛或自觉疼痛最剧处作为对应标志,取患部交叉对称的同经相应穴或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止痛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法对治疗46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46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针刺不良反应,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显效24例,占52.2%;有效18例,占39.1%;无效4例,占8.7%,总有效率91.3%,结论同经相应取穴针刺法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明显,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花费低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运用同经相应取穴法针刺治疗扭挫伤31例临床观察雷毅兰州铁路局洛门疗养院(741308)扭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一般治疗方法是应用药物,按摩等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疗效欠佳,治疗时间较长,并且患者疼痛消失慢,往往留有后遗症状,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同经...  相似文献   

5.
同经相应针刺法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在患病部位以外的区域所进行的治疗。它是相对于局部治疗的一种疗法,是针灸治疗学上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人体某一局部的功能失常,可影响到全身的功能,而全身的功能失调也表现为局部  相似文献   

6.
随着巨刺、缪刺和远道取穴刺在针灸临床中的广泛运用,这些针刺法已发展为一种新的针刺治疗方法——对应取穴针刺法。它包括左右对应取穴刺法,上下对应刺法和上下左右取穴刺法。近年来,有关这一刺法的探讨颇多,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方面均有不少进展。本文拟就此进行分类综述,从中可了解对应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7.
治疗疾病首先要明白疾病产生的病因、机理、各年龄段疾病的特点,更要重视整体观念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契合天人合一理论的精髓实质进行传统辨治,又要结合现时代人们的心理、生理、饮食生活的特殊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掌握已病治疗未病先防的基本法则,使患者明白自身的遗传因素(先天身体,心理素质),而后天又如何违背了其特殊规律。造成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十几年来临床应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经气的运行规律,谈谈对如何加快妇科疾病愈合速度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祛风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眼科用之尤广。一、风与眼病的关系《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许多疾病都可因感受风邪而引起。盖风属木,木为肝,肝之窍在目,本乎一气,同类相召,故风邪最易侵犯目窍而致病。《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目位手人之头部,在上,风邪侵袭,眼首当其冲,所以对眼病来说,风的症状殊为多见,尤其是外眼病。风邪易兼夹他邪致病,眼科  相似文献   

9.
自七十年代起,自凝塑料的研制及应用在各地广泛掀起。我们面对海军指战员流动性大,常年累月战备值勤在海岛、边远地区就诊镶牙困难的状况,于1979年以来开展了即时镶牙的方法,6年来共应用于临床300余例。实践证明本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费时少等优点。今年我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具有促进血循、调畅血行,消散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病证,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等治疗原则,奠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理论基础。以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又提出了“蓄血”证,亦是瘀血,并对瘀血的脉证、病因都有阐述,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这些疾病的推拿治疗过程中。要应用多种于法,如滚法、按法、揉法、拿法等,而扳法往往在腰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我们采取腰部扳法为主要手法治疗腰部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详细了解扳法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解毒活血法是以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两法并进,用于热毒瘀结之证。盖热毒内蕴,可致瘀血,血与毒结,此时单予清热解毒,往往收效不佳;若与活血化瘀同用,则相得益彰,常显殊效。古方大黄牡丹皮汤、仙方活命饮和犀黄丸等,皆是解毒与活血法相结合的典范。现已证明,清热解毒药普遍具有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具有促进血循、调畅血行,消散瘀滞的药物,以解除由血滞、血瘀所引起的各种病证,这种治疗方法称为活血化瘀法。早在《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坚削之”,“客除之……留攻之”等治疗原则,奠定了活血化瘀法则的理论基础。以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又提出了“蓄血”证,亦是瘀血,并对瘀血的脉证、病因都有阐述,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法导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灵枢·水胀篇》:“恶血当泻下泻,衃以留止”;《素问·调经论》:“生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等等。此后,自东汉仲景,直至清代各家著作,对此均有论述。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是营养全身的物质基础。血主于心,统于脾,藏于肝,施泄于肾,在气的统帅下,循经而行,外养四肢百骸,内注五脏六腑,周流不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俞穴定位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文中将人体表面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出一定的折算长度,作为俞穴定位的标准,为针灸取穴提供了依据,并把这种定位法简称为“骨度法”。其临床应用除可单独定穴外,并常以骨度分寸折量标准,对照其它取穴法对同一穴位的定位,以达正确取穴。简便取穴法具有取穴方法简便,易于操作与记忆等特点,故为临床及教学常用。如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定百会穴;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穴等,但笔  相似文献   

16.
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气,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中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起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景岳全书·命门余义》曰:“命门为精血之海,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所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这里的命门,实指肾脏。由此可见肾在全身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肾又主人体的  相似文献   

17.
调肝法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符文彬(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510120)关键词:调肝法;针灸;肝(中医);肝经《读医随笔》云:“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针灸治病亦如此,尚善调肝方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并枢·杂病)}有“小腹满大,_L走胃,至心,浙浙身时...  相似文献   

18.
东垣先生根据《内经》“损者益之 ,劳者温之”之义 ,制定了补中益气汤 ,大忌苦寒之药 ,选用甘温之品 ,治疗饮食劳倦、脾胃气虚、脾失健运、脾阳不固、内伤寒热之证。脾胃同居中焦 ,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先生说 :“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伤其气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 ,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治气虚之本 ,升提下陷之阳气 ,求浊降清 ,脾阳调和 ,使水谷精气生化有源 ,运化得健 ,统摄有力 ,辨证得当 ,施治疾病可除。1 外科手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 ,男 ,50岁 ,1 996年 9月 1 6日于我院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 4周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 ,…  相似文献   

19.
灌肠指的将一定容量的液体从肛门灌人大肠,其临床意义是促进排泄,解除便秘,减轻腹胀,清洁肠道,预防感染,借助肠黏膜的吸收作用治疗某些疾病等,它是常用临床的护理技术。从临床实践来看,一直沿用至今的筒式灌肠法存在溶液外溢,液面观察不直观,调整压力不便,负损伤性及阻塞性较大等缺陷。为此,我们对筒式灌肠法进行了系列改良,现采用滴注式灌肠法,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对冲取穴法,是以十二地支对冲、对化理论为指导,依据人体经络、脏腑生理规律与病理变化总结出来的一套针灸取穴方法,是对十二经纳支理论的一种创新,在临床治疗中亦屡建奇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