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 在我院住院的产妇中,选择近期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无前列腺素禁忌证、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共168例.其中研究组96例,对照组72例,各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等条件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平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0):950-950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 ,1999年 6月~ 1999年 12月以我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 ,对第 3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足月妊娠 ,正常分娩 ,单胎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近期内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者共 181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90例和对照组 91例。两组的年龄 ,孕周 ,产次 ,新生儿体重 ,第 1、2产程及会阴侧切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1.2 方法  1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即服用米索…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而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寻找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我院采用了米索前列醇肛门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郑秀玲  马楠 《临床医学》2004,24(7):65-66
我们选择118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敏感产程早期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106例对照,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陆秀凤 《现代护理》2002,8(6):461-462
长期以来 ,催产素作为主要的子宫收缩剂 ,对预防产后出血起主要作用 ,但仍存在作用时间短、使用较烦琐等缺点。米索前列醇具有强烈的子宫收缩作用 ,已在药物流产、引产方面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用于预防及减少产后出血尚少有报告[2 ] 。我院产科于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4月应用米索前列醇口服于阴道分娩者预防产后出血 ,并与肌注催产素对照 ,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自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4月共观察 40 0例产妇 ,年龄为 2 4~ 35岁 ,孕周为 37~ 42w ,单胎 ,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及…  相似文献   

7.
8.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产妇死亡。多年来临床采用缩宫索或麦角新碱以增强子宫收缩,但缩宫索必须注射给药,且作用时间短。本文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易、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简易、安全、效果显著。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并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使用米索前列醇组在预防产后出血方面,子宫收缩明显加强,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正确掌握米索前列醇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米索前列醇给药预防产后出血,方法简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口服米索前列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0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例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实验组)和催产素组(对照组)。实验组于胎儿娩出以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u,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催产素10^u。比较两者的效果及副作用。结果:实验组第三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用药前后对血压影响小(P〉0.05)。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对血压影响小,尤其适用于高危孕产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组用药选择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用药选择缩宫素,两组产后出血、产后2h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立即减轻或消失。预防产后出血,选择米索前列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一次性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20U。结果试验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8min,(P<0.01),产后2小时内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01.5ml,(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较好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胎儿娩出后立即服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观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6月~199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为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无前列腺素应用禁忌症,近期内未用过前列腺素抑制剂的自然临产者共200例。随机分成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及催产素组,各10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分娩孕周的分布等,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二、给药方法米索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米索前列醇(英国Searle公司)400μg加少量温开水口服。催产素组:在胎儿前肩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产后出血效果。方法 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 12 4例 ,随机分成 3组。米索前列醇组 (Ⅰ ) 4 0例、米索前列醇 +催产素组 (Ⅱ ) 4 1例、催产素组 (Ⅲ ) 4 2例。Ⅰ组于胎儿娩出后立即口服或肛塞米索前列醇 6 0 0ug。Ⅱ组米索前列醇用药方法同Ⅰ组 ,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 2 0IU。Ⅲ组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催产素 2 0IU。以上各组观察产后 2小时出血量。结果 产后 2小时内平均出血量 ,Ⅰ组为 (170± 5 0 )ml;Ⅱ组为 (16 5± 5 3)ml;Ⅲ组为 (2 85± 76 )ml。Ⅰ组与Ⅲ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Ⅰ组与Ⅱ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 ,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和正常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静脉予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产后2 h阴道出血情况及第三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168.47±60.53 ml)显著少于对照组(188.74±95.33 ml)(P〈0.05)。研究组第三产程(5.20±2.08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51±3.86 min),且不良反应轻。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且给药方法简便、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妇产科80例分娩孕妇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试验组给以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对两组孕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中7例出现产后出血,占17.5%,产后2h内的平均出血量236.8±69.7ml;试验组中3例出现产后出血,占7.5%,产后2h内的平均出血量145.2±49.5ml,比较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例有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率为7.5%;试验组中2例有不良反应症状,不良反应率为5%,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索前列醇用于分娩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不但能有效减少产妇出血量,且不会给产妇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良药,值得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及阴塞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 1999- 0 1~ 2 0 0 1- 12住院总数为 76 98例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78例 ,占产后出血 46 .4% (78/16 8)。选择 2 3例对宫缩剂治疗无效者应用口服及阴塞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五版 ,测量产后出血量的方法为收集法和称重法。1.2 方法 对 2 3例产妇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时首先给予按摩子宫、肌注及静滴宫缩剂 ,经上述处理无效后 ,2 3例均应用口服米索前列醇 6 0 0 μg及阴塞米索前列醇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然分娩的145例非高危妊娠的产妇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一次性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结果: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结论: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安全、高效、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选择100例足月妊娠分娩者在第三产程早期给予米索前列醇肛门直肠用药,以预防产后出血,与肌肉注射催产素100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