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近年来针灸联合推拿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针灸联合推拿较单纯的针灸或推拿疗法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中风等病总有效率要高、复发率要低。因此,针灸联合推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但仍存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正逐渐形成一个热点。从中医的养生观出发,论述了中医的"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分析了亚健康的病因病机,认为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可以在中医的养生观的指导下进行,充分发挥针灸推拿自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以扩大针灸推拿的适用范围。最后,就当前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研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其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用中医的养生观指导针灸推拿防治亚健康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4.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51-1953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从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确诊为单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共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针灸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RS评分、JOA评分和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感觉障碍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感觉障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腰椎活动度及下肢感觉障碍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运用中医针灸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常规针灸推拿治疗,对单纯性腰椎椎间盘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推拿临床应重视对生存质量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质量(QOL)是评价人类健康状况的新概念。作为中医学中的一门中医推拿学科,在其临床实践中,不应忽略对它的应用与研究。1 QOL的产生与基本概念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将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变化。同样医学发展,已进入了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6.
针灸临床效果是检验各种针刺方法的评定标准。目前对于某一种疾病,是多种方法同时并进,而传统手法使用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古代针刺手法纷纭繁杂,临床疗效不明确,现代医家对传统手法的掌握不一,针灸仪器逐渐发达而有效,针灸,临床工作繁忙,医生无暇顾及手法而用现代针灸仪。我们必须继承传统针刺法中的合理内核,在,临床上对于针灸方法应该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方法:针对以往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存在教学手段陈旧、教学内容层次单一、教学与临床和市场需求不符、教学与科研脱节、理论与实践分离等问题,实行更新教学手段加强科学教学,补充教材内容自编实训指导,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实训考核方法,教学与科研、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果:培养了医学生中医针灸推拿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术、以及参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了中医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生活美容、减肥美体的社会需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面瘫中医治疗方案,明确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从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面神经功能三个方面,评估两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角孙穴位于耳尖正上方头皮处,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笔者重用此穴治疗以头面部症状为主的一些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0.
角孙穴位于耳尖正上方头皮处,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笔者重用此穴治疗以头面部症状为主的一些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和推拿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和推拿治疗,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症状进行临床分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结果:临床治愈159例,占79.5%;显效23例,占11.5%;改善12例,占6%;无效6例,占3%;总有效率97%。结论: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所用中医治疗手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15.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采用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方案对改善病情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包头市蒙中医院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中医针灸和联合推拿手法作用,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为对照组,将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联合应用的为观察组,治疗后通过对比病证改善情况了解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治疗满意的例数占比95.0%(38/40),对照组为77.5%(31/40),数据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将中医针灸和推拿手法治疗联合应用能够实现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腰痛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心得与体会,研究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慢性腰痛患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结果:经过调查总结,发现所有慢性腰痛患者在经过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后症状减轻,大部分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腰痛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肩周炎以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酸胀疼痛及运动受限为主症,是康复科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推拿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在牵引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病例80例,均为腰突症确诊患者,随机分组,一组以单纯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40例),一组以针灸推拿治疗+牵引治疗(观察组,40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同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可见,观察组VAS评分显著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获得提高,其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突症患者予以牵引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综合治疗可显著缓解腰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与单独采取针灸推拿治疗相比较,联合牵引治疗更能改善治疗效果与症状,促进治疗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中医针灸以及推拿手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5年8月20日至2017年1月17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原则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中医针灸,观察组加用推拿手法。观察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生命质量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概率93.75%、收缩期峰值血流(2.75±2.79)cm/s、血管搏动指数(0.71±0.22)、平均血流速度(27.39±2.34)cm/s、阻力指数(0.52±0.09)、心理状态(84.29±2.59)分、生理功能(82.96±2.34)分、社会关系(85.61±3.41)分、物质生活(88.75±2.02)分、头痛(0.67±0.18)分、恶心呕吐(0.43±0.09)分、眩晕(0.58±0.11)分、肩颈痛(0.98±0.12)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