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洁  包永琴  卫玉彩  郭从容  杨欣  翟英 《河北医药》2013,(23):3569-357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比较22例翼状胬肉、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VEGF和PCNA表达。结果VEGF和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5);VEGF与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9,P〈0.05)。结论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VEGF和PCNA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异常增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疾病,治疗时常采取手术切除方法,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是临床医生经常采用的术式;但是术后胬肉复发、术区结膜新生血管化、泪阜部结膜组织增生等仍是我们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作者自2008年起将液氮冷冻运用到胬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永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50-3250
翼状胬肉进行常规的胬肉切除术,使眼球结膜囊变浅,影响美观,且术后较易复发。近来羊膜被广泛的应用,我们采用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2003年12月 ̄2005年1月共用此法治疗翼状胬肉12例,年龄40 ̄72岁,平均54岁。移植面积最大约占球结膜1/  相似文献   

5.
6.
郑琦  郑根主  许燕红 《河北医药》2011,33(14):2141-2143
目的探讨血管刺激生长因子(VEGF)和抑癌基因P53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病例组)和30例正常结膜(正常组)中VEGF、P53的表达。结果 2组VEGF免疫组化评分(IHS)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53IHS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VEGF和P53比较: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IH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和P53均在翼状胬肉中异常表达,且均为高表达,提示翼状胬肉组织血管活性增强,增殖活性增强,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选择性的VEGF和P53拮抗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翼状胬肉的发生,为临床药物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彭小凡  赵红  习兰英 《江西医药》2011,46(3):260-260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患者进行切除,术中将0.02%丝裂霉素C棉片浸敷于暴露的巩膜面3-5rain,然后用生理盐水50-100ml彻底冲洗创面及结膜囊。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2年.治愈29例,复发3例,治愈率93.75%,复发率6.25%。结论用丝裂霉素C联合翼状胬肉切除,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张文书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09-110
翼状胬肉是眼科结膜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在翼状胬肉发病的研究中发现,该病主要发生在那些充满阳光,灰尘和刮风的地区,而且地理纬度与翼状胬肉有较大的关系,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常见于户外工作者,尤其是长期室外劳动者更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病可能性增大,故一般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与长期受到风沙、烟尘、尘埃、日光(紫外线辐射)、花粉等过度刺激有关。也可能与结膜慢性炎症有关,由于结膜慢性炎症累及结膜下组织及上巩膜组织,从而引起组织增生,形成胬肉。  相似文献   

9.
柯武忠 《海峡药学》2010,22(8):204-20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一块约4×5mm浸有丝裂霉素C(0.2mg·mL^-1)的手术海绵置于胬肉结膜瓣下的巩膜上约3-5min。弃掉海绵后用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至少50mL彻底冲洗。结果丝裂霉素C治疗组复发率(6%)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对照组复发率(28%)。结论丝裂霉素C是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外观缺陷,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笔者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改良翼状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外观缺陷,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笔者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以对比观察术后复发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眼98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98眼)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92%,复发率为2.04%,对照组治愈率为71.43%,复发率为10.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中Pax6在上皮鳞状化生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眼科25例翼状胬肉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例健康眼结膜标本为对照组,对两组眼结膜标本中Pax6、K19、K10及MUC5AC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Pax6、K19、MUC5AC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K10阳性表达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Pax6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促进翼状胬肉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常见于户外劳动者,农民发病率为2.72%~ 10.95%[1],渔民发病率为45.99%,迄今为止,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复发。我们根据有关国外文献报道,自1996~1998年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治疗翼状胬肉34例,术后随访1~2年,无一例复发,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6-1998年眼科门诊及住院手术患者,共计34例(34眼),其中男13例(13眼),女21例(21眼),平均年龄(52±0.3)岁。1.2 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体方法(见附图):消毒术区皮肤后,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从手术技术到术后治疗的系统化治疗方案,以改善翼状胬肉治疗效果等。方法对40例46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钝性剥除技术,术后采取抗炎药及人工泪液规范点眼。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未能完成随访者6例7眼,复发者1例1眼。结论系统化治疗方案能够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改善眼部舒适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是眼科较为常见的眼科疾患之一,治疗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复发率,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多,胬肉的再发率也随之增加.1996~2001年,笔者采用术前应用平阳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共治疗翼状胬肉患者32例,平均随访20.3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明洪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67-268,303
翼状胬肉作为眼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该病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部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给该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崭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些年来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熠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6):20-21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胬肉50例(59眼),手术切除复发胬肉后,即将羊膜移植片各方固定在巩膜浅层,确保移植片展平,将羊膜与结膜间断缝合,术后加压包扎3d左右,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术后14d拆线.结果 50例(59眼)患者只有3例(3只眼)复发,其余47例(56眼)全部治愈,治愈率94%.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且取材容易,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