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妊娠期无论孕妇有无器质性心脏病 ,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都增加 ,其中以早搏为最常见 ,通常对母亲或胎儿无影响。只有对有症状、伴有重要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才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或急诊剖宫产。鉴于没有一种药物是绝对安全的 ,所有药物对胎儿的发育都可能有不利影响 ,故妊娠时最好避免药物治疗。先天性畸形通常在妊娠首3个月由药物毒性引起 ,在受精后最初8周 (末次月经后10周 )致畸的危险性最大。因此 ,在妊娠首3个月应尽可能避免给药。在妊娠中3个月和末3个月 ,抑制胎儿生长发育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潜在危险。若确实需要用…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介绍13种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症、剂量与用法、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一、三磷酸腺苷(ATP)五十年代中期已开始应用 ATP 静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疗效显著,现今已普遍使用。治疗方法:ATP10~20mg 加5%葡萄糖液2~5ml 或 ATP20mg加阿托品0.5mg 5秒钟内静注,若无效则间隔2~3分钟再重复用药。ATP 单剂注入量不超过40mg。注射中一旦有效立即停止注射。治疗过程中应予心电监护,并观察血压、全身反应及出现的瞬间心律失常。单用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5 3岁 ,干部。半年前无明显原因于午饭后感心悸 ,气短 ,心前区憋闷 ,即到当地医院诊治。查体 :心率 114次 /分 ,心律绝对不齐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予以吸氧 ,在吸氧过程中心律自行恢复为窦性心律。 2个月后类似发作 1次 ,在前往医院过程中心律自行转为窦性心律。 1个月来无何诱因反复发作心房颤动 4次 ,每次发作 0 .5~ 2小时后心律自行转为窦性心律。为进一步诊治 ,于 1998年 4月 11日住院治疗。患者否认有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及甲亢家族史。半年来为…  相似文献   

5.
6.
黄聪  胡本荣 《新医学》1989,20(11):566-567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和数量较多,根据Vanghn Williams的分类法共分为4类。1979年Harrison又将第1类药物再细分为Ⅰa、Ⅰb和Ⅰc 3个亚类。它们均是钠通道阻滞剂,对心肌细胞膜有直接抑制效应。Ⅰc类药物有哌茴苯胺(encainide,恩卡胺),哌氟酰胺(flecainide,氟卡胺)和哌苯醋胺(lorcainide,洛卡胺)。它们共同特点是抑制心肌细胞除极时  相似文献   

7.
莫雷西嗪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雷西嗪 (moricizine,乙吗噻嗪 )为吩噻嗪类衍生物 ,按1980年美国 Vaughn Willians分类法属 Ib类抗心律失常药。自1991年开始在我国应用。该药能减慢动作电位 0相最大去极速率 ,与剂量呈正相关 [1 ,2 ] ,加速复极 2、3相 ,缩短动作电位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美国 The Cardiac Awhythma Pilot Study(CAPS)研究表明该药短期或长期治疗 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低于恩卡胺 (encainide)、氟卡胺 (flecainiode) [3 ] ,对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4] ,很少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5 ] ,致心律失常作用很低 [6 ] ,近 5 a内在国内应用广泛 ,…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正> 随着电生理—电药理学的迅速发展,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许多新进展。要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了解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每个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学作用。现就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药理学有关问题予以概述,着重在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分为两大类:(1)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2)抗缓慢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后类药物主要作用为拟交感神经与拟迷走神经药物,故抗心律失常药通常均指抗快  相似文献   

12.
抗心律失常药:心血管药物治疗进展(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伟 《新医学》1992,23(10):546-548,545
  相似文献   

13.
张武 《华西医学》2000,15(4):492-493
任何一种抗心律失常药(AARD)均可引起新的心律失常或使原心律失常加重,称为致心律失常作用(Proarrhythmia,PAR).本文就1990~1998年间所见9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促心律失常作用(proarrythmia)是指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的恶化。这个定义排除了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对原有病窦综合征(SSS,Sick sinus syndrome)、房室缺损、室内传导异常疾病患者诱发的心律失常(常指慢性心律失常)。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使用不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有人提出将“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名为“具有电生理作用的药物”,因为它们通过改变心脏组织的电生理作用,既可以“抗”,也可能“促”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正> 近10年来我国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发展迅速,一系列新药相继问世,此与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心律失常的机理、药物作用机理,血药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密切有关,从而使临床工作者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应用有更多科学依据,现根据近10年国内应用较多,研究较深入的药物简述于下。 1.奎尼丁国内应用已有50—60年历史,主要用于各种过早搏动,心动过速以及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复  相似文献   

16.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任晓庆 《临床荟萃》2008,23(10):701-705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控制心律失常的基础措施.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的结论,使人们对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临床上如何正确、安全、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需要临床医师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门急诊常遇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病人 ,急性发作时我们多采用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若选择不当会影响甚至出现相反效果。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如果是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室上速 ,应首选普罗帕酮 (心律平 ) ,而不宜选用维拉帕酮 (异搏定 ) ,虽然二者都对室上速有效 ,但前者可延长旁道不应期 ,达到终止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室上速 ,后者可使部分预激综合征病人的旁道前传不应期缩短而加快折返 ,故对预激综合征经旁道前传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颤不宜用异搏定。对心律平无效的严重快速心律失常 (心室律≥ 2 0 0次 /分 )可选用乙胺碘呋酮 ,它既可…  相似文献   

19.
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说抗心律失常中药 ,是指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有某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本文拟对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具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 ,在中医临床中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分析、讨论。1 如何认识和理解中药的药理研究随着国内外医药界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的不断加强和取得明显进展 ,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人们认识中药的药效作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如何分析、认识这些药理试验的结果 ,并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临床上去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科学实践的问题。如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中药的药…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传导性以及心脏的收缩功能,也几乎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