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21例),4—5分为预后良好(2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有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单/双侧)、急性脑积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的截断值分别为51.5岁、7.7ml和5.5分。结论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年龄〉51.5岁、出血量〉7.7ml、入院时GCS评分〈5.5分的患者提示30d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10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总病死率为69.61%.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主要病因,脑干出血的预后与既往史、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消化道出血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预后。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24h内NIHSS评分、GCS评分、病死率均明显劣于出血24h后(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近期预后较差,出血24h内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早期积极预防消化道出血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重型脑干出血系指脑干出血量>5 ml并伴明显意识障碍(GCS评分≤12分)[1].脑干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70%-80%[1].虽然也有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成功的报道[2],但对于多数重型脑干出血患者而言,目前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超早期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159例,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把入组的急性脑干出血患者分为生存和死亡2组,按统一标准分别整理2组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呼吸抑制或衰竭、意识程度、GCS评分、高血压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均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 影响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子很多,出血量、GCS评分、高血压史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2例脑干出血的病人按出血量多少分为3组:A组27例,出血量<2ml;B组15例,出血量2~5ml;C组30例,出血量>5ml。分析各组的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比及脑干出血量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方面无差别;部分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出血量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及长期饮酒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最重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危险因素;并非年龄越大,脑干出血危险性越大;脑干出血量的大小决定着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2例脑干出血的病人按出血量多少分为3组:A组27例,出血量〈2ml;B组15例,出血量2~5ml;C组30例,出血量〉5ml。分析各组的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比及脑干出血量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人数、饮酒人数构成方面无差别;部分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出血量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及长期饮酒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脑干出血的最重要病因,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危险因素;并非年龄越大,脑干出血危险性越大;脑干出血量的大小决定着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脑干出血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1例脑干出血患者.结果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与患者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的升高、意识障碍重、GCS评分低、出血量大、脑干变形、血肿破入脑室有关.结论对脑干出血预后判断非常重要,经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因素和预防、诊治。方法发现颅脑损伤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均静脉给予氨甲环酸及洛赛克,同时,胃内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及去甲肾上腺素一冰盐水等综合治疗。结果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12例,GCS评分6~8分10例,3~5分2例,死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者3例,证实颅脑损伤越重,GCS评分越低,高龄患者,本身基础病越重,其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病死率越高。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应注意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去除应激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3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9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中青年组136例,老年组66例。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预后不良发生率、男性患者比例、入院时昏迷率、手术率、肺炎并发症及NIHSS评分、血肿体积、舒张压、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GCS评分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早期昏迷、低GCS评分、高NIHSS评分、血肿体积大、血糖控制不佳、并发肺炎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是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更差,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能会改善最终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及进行生存分析。以随访GOS评分为预后的判断指标,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作多冈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脑干血量及并发症是影响脑干出血预后的因素(P〈0.05);其中人院时GCS评分13~15分,腑十出血量≤5ml及无并发症的病人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行发症是高血压性脑十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凶素(P〈0.05)。GCS评分越低,病人生存时间越短;有并发症者明显较无行发症者预后差。结论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并发症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病变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将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并发NPE的病例分析临床表现,总结病变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并发NPE的17例患者,存活7例,死亡10例;患者脑干反射平面越低,死亡率越高;GCS评分越低,并发NPE后的死亡率较高,但两者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生命体征及部分检测结果的改变可作为NPE早期诊断的依据;脑干反射平面越低,死亡率越高。处理上应以积极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血糖、治疗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壳核出血组36.46%, 丘脑出血组32.29%,脑干出血组13.54%,脑叶出血组17.71%.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为43.75%.结论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丘脑、脑干等部位病变,且出血量大者发生率高,脑出血并上消化道出血提示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03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治疗或随访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作为预后评价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GCS评分、瞳孔变化、并发症及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者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出血量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预后为ADLⅠ级14例、ADLⅡ级10例、ADLⅢ级11例、ADLⅣ级15例、ADL V级7例、ADLⅥ级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GCS评分、瞳孔变化、并发症及入院时收缩压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出血部位和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死亡风险的出血量阈值为≤6 mL。结论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预后较差,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部位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1例脑干出血患者。结果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与患者血压、体温、白细胞计数、血糖的升高、意识障碍重、GCS评分低、出血量大、脑干变形、血肿破入脑室有关。结论对脑干出血预后判断非常重要,经采取积极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干损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在伤后的GCS评分、体温、呼吸节律、血糖水平、脑干有无出血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影响原发性脑干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入院时GCS〈8分、呼吸节律有明显改变、血糖高于11.2mmol/L、合并有脑干出血者,其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积极预防和控制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继发性损伤与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影响口服抗血栓药物相关脑出血(OAT-ICH)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4—2012-04收治的31例OAT-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颅脑CT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观察并记录患者出血量、发病年龄、血肿加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P)等指标,评价分析其发展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与其颅脑出血量、发病年龄、血肿加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P)等关系呈正相关,出血量越大、高龄患者、血肿逐渐加重、GCS评分低、INP值高患者预后差、病死率升高。结论 OAT-ICH患者具有出血量大、血肿逐渐加重、凝血功能异常、预后差、病死率高、GCS评分低等特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并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实现最优治疗效果,采取早期合理、积极治疗方法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57例经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出血量、中线移位、脑室出血]与其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GCS评分、血糖、血肿量中线移位及脑室出血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 ~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血肿量及脑室出血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 <0.05 ~0.005).结论 影响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年龄、GCS评分、出血量及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后急诊CT仅表现为中脑周围池出血的病例早期(<72 h)MRI影像学表现与原发性脑干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用以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外伤后急诊CT显示中脑周围池出血的病例,63例于早期行MRI检查,对相关病例6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GOS评价预后情况,从而得出早期MRI表现与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将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与CT及MRI结果进行对照,47例(74.6%) MRI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干组织损伤,其中GCS评分越低、弥漫性脑肿胀、中脑周围池变窄等情况越严重,预后越差;13例(19.0%) MRI表现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发现明显脑干部位异常,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早期CT显示外伤性中脑周围池出血与原发性脑干损伤有高度相关性,而早期的MRI检查可以为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中心收治的45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血肿量、血肿分型、脑积水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组间因素特征比较,应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病后30 d死亡23例,病死率51.1%(23/45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入院时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肿量、血肿直径、血肿分型、四脑室出血、脑积水和自主呼吸消失的组间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脑干出血患者30 d生存率的可能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667,95%CI:0.459~0.969,P=0.034)、血肿量(OR=1.515,95%CI:1.026~2.236,P=0.037)、无自主呼吸(OR=0.031,95%CI:0.001~0.718,P=0.03)为原发性脑干出血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低GCS评分、血肿量大及自主呼吸消失为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