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肢体肿胀主要还是与隐性失血有关.马栗种子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七叶皂苷,有保护血管,增加血管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水肿,抗炎、抗渗出的作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目的:探讨马栗种子提取物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与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至9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15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5例置换后当日开始口服消肿药物马栗种子提取物0.3 g,3次/d,共14 d;对照组65例并未给予消肿药物.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及体质量指数等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置换后1-3 d复查血常规.记录术中及置换后失血量和输血量,应用Gross方程计算置换后隐性失血量.观察并测量患者围手术期患膝髌上10 cm大腿周径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结论: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90.6±214.2),(821.2±457.3) 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38,P=0.021).试验组置换后失血总量、置换后第2,3天膝上10 cm大腿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置换后第1天膝上10 cm大腿周径变化和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早期应用马栗种子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明显缓解置换后肢体肿胀,有利于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其消肿的机制可能是减少置换后隐性失血,促进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3.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它可以可逆性的阻断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赖氨酸结合点从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目前已在心血管外科治疗中广泛使用并证实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失血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滴注(简称静滴)氨甲环酸(TXA)对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该院行同期双侧TKA的83例患者,根据TXA使用情况,术中未静脉滴注TXA的患者为对照组(15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1 g TXA的患者为A组(22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2 g TXA的患者为B组(30例),切皮前5 min内静滴2 g TXA、行另一侧TKA切皮前5 min内追加静滴1 g TXA的患者为C组(16例).所有患者每侧TKA均局部使用1 g TXA.比较4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结果 4组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静滴TXA的患者(A、B、C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组间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肌间静脉血栓和胫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随访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感染及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结论 双侧同期TKA术前静滴1 g及以上剂量的TXA可以减少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与静滴1 g TXA相比,增加静滴TXA的剂量或次数对减少出血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血源越来越紧张,同时输血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也困扰者患者,故寻找一种减少输血并且不增加风险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在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9例,氨甲环酸组55例,对照组44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置换后间断2 h后放开引流,此后每4 h放10 min。对照组间断夹管引流,置换后48 h均拔出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置换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9例患者置换后3次(3,10,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置换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提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在全髋关节置换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减少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霸州市第二医院行TKA的老年重度膝关节炎患者159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和随机数字列表法,将159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关节腔注射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53例。静脉组松止血带之前10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联合组松止血带之前10 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比较3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输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置换前H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手术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12hHb下降值、人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TKA失血,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针对氨甲环酸药物能否安全有效地降低全髋关节置换的失血量和输血率一直是骨科医生争论的焦点。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药物用于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Ovid、Elsevier、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有关氨甲环酸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药物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异体输血率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与结论:经过全面严格筛选,共纳入高质量(Jadad评分不少于3分)的随机对照研究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氨甲环酸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总失血量[WMD=-341.04,95%CI(-508.10,-173.97), P 〈0.001]、术中失血量[WMD=-63.26,95%CI(-111.33,-15.18), P=0.01]及术后失血量[WMD=-229.53,95%CI(-338.11,-120.94),P 〈0.0001],降低输血率[RR=0.45,95%CI(0.35,0.57), P〈0.0001],而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李森 《临床医学》2023,(1):7-10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灌注对手术失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局部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静脉组在手术皮肤切开前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局部组在手术结束缝合关节囊后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手术失血情况、大腿肿胀程度、失血指标、凝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患者术后当天、第3天及第6天的大腿肿胀率均低于静脉组(P<0.05)。两组术前各项失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1周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2 d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并评估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THA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在切口关闭后,观察组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100 mL(2 g),对照组向关节腔灌注0.9%氯化钠100 mL。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THA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0. 5 g血栓素50 ml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 B组:0. 5 g,0. 9%氯化钠溶液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在异体输血量(A组:253. 56±141. 62 ml,B组:427. 13±140. 45 ml)和输血例数(A组:8例; B组:17例)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均有所变化,但A组患者改变更加显著,改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未出现不愈合和愈合延迟等情况。结论应用氨甲环酸术中局部灌注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减少临床用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关节腔周围注射与关节腔灌注在减少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1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关节腔周围注射)和对照组66例(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24 h引流量、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第5天、第10天NRS疼痛评分、大腿、髌上及小腿周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和术后第3天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术后24 h引流量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5天及第10天两组NRS疼痛评分、下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血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在减少术后出血方面并没有优于关节腔灌注,但考虑引流管存在的风险,关节腔周围注射氨甲环酸仍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10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70.12岁;骨性关节炎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创伤性关节炎4例。随机分成A、B两组(n=50),A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0 ml氨甲环酸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B组以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参照;两组术后12 h均开始每日皮下注射4100 U低分子肝素钙至出院。分别监测两组术后的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两组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及凝血酶原时间,并监测术后是否出现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 A、B两组术后总失血量分别为(540±148)ml、(1102±2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总输血量分别为(531±166)ml、(1033±2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输血例数分别为12例、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7天D-二聚体分别为(0.71±0.49)mg/L、(1.41±0.52)mg/L,与术前的(0.34±0.11)mg/L、(0.35±0.09)mg/L相比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7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2.11±1.29)s、(12.32±1.21)s,与术前的(12.41±1.32)s、(12.49±1.23)s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监测均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小剂量氨甲环酸的应用可减少TKA术后出血量,减少临床用血,且与抗凝治疗不相矛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15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47例为局部应用组,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53例为静脉应用组,未应用氨甲环酸的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低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组和静脉应用组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局部应用组高于静脉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局部应用较静脉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局部用药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4例,根据氨甲环酸用药途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静脉注射组(n=116)和局部用药组(n=10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2. 1±14. 0 g/L vs. 131. 7±12. 5 g/L)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02. 6±11. 7 g/L vs. 100. 2±12. 1 g/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止血带使用时间(61. 3±10. 5 min vs. 63. 6±9. 8 min)、术中出血量(52. 7±12. 4 ml vs. 54. 5±11. 8 ml)、术后引流量(546. 6±332. 8 ml vs. 582. 3±317. 5 ml)、住院时间(6. 1±1. 3 d vs. 6. 4±1. 6 d),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具有禁忌证的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也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应用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90例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中静滴生理盐水;观察组将1 g氨甲环酸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中静滴。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输血率为24.44%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并减少术中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