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凯  王永才  黄秋  王红川 《华西医学》2022,(10):1531-153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的时间范围从建库截至2022年9月,收集所有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失血量、术后关节腔穿刺率、术后血肿发生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选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文献共有6篇,涉及病例共计6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24.32mL,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3.73 mL,-14.91 mL),P<0.000 01]。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WMD=-0.69分,95%CI(-1.21分,-0.18分),P=0.009]。氨甲环酸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WMD=2.88°...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血源越来越紧张,同时输血感染各种严重疾病的风险也困扰者患者,故寻找一种减少输血并且不增加风险的方法显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在全膝、全髋关节置换及脊椎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报道。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后出血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99例,氨甲环酸组55例,对照组44例。氨甲环酸组于置换缝皮结束后关节腔注射2.0 g氨甲环酸(溶入20 mL生理盐水),置换后间断2 h后放开引流,此后每4 h放10 min。对照组间断夹管引流,置换后48 h均拔出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置换后6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置换后24 h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换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9例患者置换后3次(3,10,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置换后6个月随访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发生。提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及间断夹管在全髋关节置换后能明显降低患者置换后失血量及输血率,并且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VIP、CBM(均从建库至2010.12),收集所有氨甲环酸用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包括2 4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出血量: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氨甲环酸不优于安慰剂(P=0.18);在减少术后出血量方面,氨甲环酸优于安慰剂[6 h:WMD=–218.66,95%CI(–362.84,–74.47),P=0.003;24 h:WMD=–213.50,95%CI(–339.78,–87.21),P=0.0009;术后总出血量:WMD=–314.11,95%CI(–396.24,–231.98),P<0.00001]、氨基乙酸[6 h:WMD=–209.00,95%CI(–362.24,–55.76),P<0.00001;24 h:WMD=–361.00,95%CI(–666.56,–55.44),P=0.02]、急性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35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45例,第1组为口服氨甲环酸组(O组),第2组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组(V组),第3组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记录3组患者术中、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O组和V组,无论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还是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输血量等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组和V组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未见肢体静脉血栓。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口服或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口服氨甲环酸更经济、安全,更值得临床提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纱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与氨甲环酸纱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不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普通纱布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氨甲环酸纱布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下降水平及输血人数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纱布组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6-3197
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出血和输血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进行单侧THA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中切口缝合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0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24h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术中失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及失血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病种对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因终末期髋关节疾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的患者均未使用氨甲环酸,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的患者均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通过对不同病种进行分层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失血量、红细胞输注率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病种对围手术期输血率及氨甲环酸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27例患者,应用氨甲环酸可在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同时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0.998 L vs 1.383 L,P0.001)及输血率(6.72%vs20.8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围手术期输血率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血红蛋白(OR=4.284,P=0.002)、红细胞压积(OR=2.731,P=0.022)及应用氨甲环酸(OR=0.243,P0.001),而术前诊断非围手术期输血率的危险因素(P0.05)。分层分析提示氨甲环酸在降低各病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率方面的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R=0.213,P=0.001)、骨关节炎(OR=0.265,P=0.016)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OR=0.311,P=0.002)。结论: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静脉应用10 mg/kg氨甲环酸有效且安全,虽不同病种之间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率存在差异,但术前诊断非围手术期输血率的危险因素。氨甲环酸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应用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90例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中静滴生理盐水;观察组将1 g氨甲环酸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中静滴。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输血率为24.44%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并减少术中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使用1 g氨甲环酸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缝合关节囊时局部注射1 g氨甲环酸;对照组同样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点和局部注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术后第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以及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腘静脉血栓,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氨甲环酸在肝移植手术中血液保护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VIP、CBM(均从建库至2017年5月),收集所有氨甲环酸用于肝移植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4篇文献比较了术后出血量,各研究间均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94%,P0.05),氨甲环酸与安慰剂相比,能减少术出血量[SMD=-1.95,95%CI(-3.21,-0.69)],P0.05]。2)4篇文献报道了输注红细胞量,结果显示氨甲环酸能减少术中输注红细胞的量[SMD=-0.43,95%CI(-0.74,-0.11)],P0.05];3篇文献报道了比较了术中血浆输注量,1篇文献报道了安慰剂组比氨甲环酸组术中血小板输注情况,结果表明氨甲环酸不能减少术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的量。氨甲环酸与安慰剂以及其他抗纤溶药术后再次手术、术后出血、肾功能不全、血栓、感染、死亡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增加。结论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红细胞输入量,是1种安全有效的抗纤溶止血药物,限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上的局限性,本系统评价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临床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氨甲环酸经静脉给药)和关节腔组(氨甲环酸经关节腔给药),每组各32例。比较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检测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情况、引流量及输血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血肿形成、血栓形成、伤口浅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关节腔组比较,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7 d PT、APTT、INR,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率、引流量、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并评估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THA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在切口关闭后,观察组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100 mL(2 g),对照组向关节腔灌注0.9%氯化钠100 mL。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THA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最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来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单侧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23例,男9例,女14例,于术前15min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关闭切口后通过引流管注射0.3g氨甲环酸,术后夹闭引流管6h,术后3h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B组18例,男8例,女10例,于术前15min、术后3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引流管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夹闭引流管6h。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根据身高、体质量和术前、术后3d红细胞比容计算患者隐性失血量及失血总量,观察患者有无相关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序贯应用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查找所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比较TA和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3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6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9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失血量:使用TA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总失血量[SMD=-478.48,95%CI(-640.31,-316.64),P<0.00001];(2)接受输血的人数:TA可以减少患者29%的输血率[SMD=0.15,95%CI(0.10,0.22),P<0.00001];(3)术后输血量:TA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SMD=-1.42,95%CI(-1.75,-1.09),P<0.00001];(4)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TA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VT的发生率无差异[SMD=0.70,95%CI(0.29,1.74),P=0.43];(5)术后肺栓塞(PE)的发生情况:TA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PE的发生率无差异[SMD=0.57,95%CI(0.13,2.42),P=0.44]。基于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低级。结论 TA和安慰剂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术后输血量,不会增高术后DVT和PE发生率,安全性高;但因原始研究的质量均较低,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髋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髋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氨甲环酸,对照组仅给予0.9%氯化钠溶液。对比两组失血情况、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住院、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中,能够减少患者失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对HGB、HCT水平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选择哪种方法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1,2年死亡率。方法:计算机检索2013年5月前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系统评价,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再手术、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与结论:6个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496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组术后2年内和2年以上再手术率均高于髋关节置换组(P〈0.00001)。与髋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显著增加了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OR=8.79,95%CI(6.50-11.88),P〈0.00001]。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术后1年内、2年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0.85,95%CI(0.66-1.11),P=0.23;OR=0.88,95%CI(0.70-1.10), P=0.27]。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远期再手术率、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年、2年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临床推荐采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