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入路(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观察组采用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Neer标准评价疗效,以术后12个月时随访时的Neer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5. 4±11. 6 min)、术中出血量(82. 5±15. 4 ml)、术后引流量(30. 4±14. 2 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97. 5±14. 4 min、130. 4±18. 5 ml、55. 4±13. 8 ml)(P 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3. 5±2. 6 vs. 12. 7±2. 5 d)、骨折愈合时间(66. 9±4. 8 vs. 65. 9±4. 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Neer评分优良率(84. 0%vs. 80. 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比较,经三角肌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在保证疗效相当的前提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适合具有良好解剖知识的术者采用。  相似文献   

2.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中老年人意外摔伤的常见骨折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车祸导致的外科颈骨折亦比较多见。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对2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微创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接骨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的13例肱骨大结节Neer两部分骨折患者,其中伴有肩关节前脱位9例。所有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切开清理、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参照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9个月时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且无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内固定物失效、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肩关节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典的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软组织损伤较大,钢板放置于外侧困难,多放置于肱骨前外侧,固定位置不是最理想。目的:探讨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14例,均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按不同入路分为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和三角肌胸大肌问沟入路组各67例,比较两组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疗效及功能恢复(肩关节Constant评分)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完成至少8个月的随访。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比较,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均能如期愈合,肩关节的前屈、外展、抬肩活动以及上臂外侧皮肤的感觉功能均没有受影响,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经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可行又安全的。另外,依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组优良率达91%,明显高于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组的75%(P〈0.05)。因此可以将肩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切口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峰下三角肌前1/3直切口,应用LCP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术后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患者4~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35例,可8例,差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尚可);优良率81.56%。结论:经三角肌切口运用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8例,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9~90岁,平均61岁。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2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6例。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均骨性愈合。无腋神经损伤、内置物失效、肱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无1例出现内收畸形,1例老年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内固定物松动,肩关节上举功能轻度受限,但不影响日常生活。采用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90~100分)13例,良(80~89分)4例,可(70~79分)1例,优良率94.4%。结论小切口经肩关节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关节治疗(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和关节置换,如何选择存在争议。目的:收集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cienc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pringer(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CNKI(1994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1982至2013年)等数据库中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Software (CM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320例患者(165例行保留关节治疗,155例行关节置换治疗),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的Jadad评分判定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Constant平均值为55.9(95%CI:50.7-61.1,P〈0.001),保留关节治疗组的Constant评分值高于关节置换组(P〈0.01)。研究的异质性显著(I2=88%,Q统计量=107.6,Q=13,P〈0.001),在Meta分析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值随着男女性别比增长、肱骨结节骨吸收率增加而下降。提示保留关节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患者治疗后期可较关节置换得到较高的Constant评分值。此外年龄、骨折类型、性别比和并发症发生率是影响Constant值的显著因子。鉴于研究的异质性和方差,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8.
9.
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关节内创伤,是一种较少见的骨折,临床发生率低,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现多采用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我科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0.6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包括合并肩关节脱位7例和臂丛神经损伤1例及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检查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75±4.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0.78±4.47)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肩峰撞击综合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25°~90°,平均81.53°±12.35°,前屈上举30°~180°,平均146.11°±35.52°,外旋-10°~45°,平均35.97°±11.45°,内旋达T10水平(T7~L4)。Neer评分为60~95分,平均(89.75±8.96)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使用经椎旁肌入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6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另选择2012年4月前68例采用传统入路术式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术后情况以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者卧床时间(10.0±2.5)d和术中出血量(90.5±30.1)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0±3.5)d、(280.1±3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置放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24.2±0.7)分,而对照组为(18.6±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的矫正率和椎体塌陷的矫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段骨折患者实施椎旁肌入路术式,优点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间骨折是创伤骨科中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随着骨折治疗理论、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宜选择手术治疗,最大程序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手术时应充分暴露肱骨远端,力求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明显影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现多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但对于哪种入路是最佳选择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间易发生粉碎性骨折、血管神经易累及以及骨折难以固定等特点被认为是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本院以往采取经肱三头肌舌状切断或尺骨鹰嘴截骨的方法暴露肱骨下端有不少缺点。自2001年6月~2002年9月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55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 ,男35例 ,女20例。年龄25~52岁 ,平均36岁。左侧25例 ,右侧30例。致伤原因 :车祸伤33例 ,跌伤22例。开放性骨折10例 ,闭合性骨折45例。按照肱骨髁间骨折的Riseborough分型 :Ⅰ型0例 ,Ⅱ型26例 ,Ⅲ型27例 ,Ⅳ型2例。1.2手术方法患者取侧…  相似文献   

15.
肱骨髁间骨折是创伤骨科中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1-2].随着骨折治疗理论、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宜选择手术治疗,最大程序地恢复肘关节功能.手术时应充分暴露肱骨远端,力求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手术入路的选择明显影响手术的成功及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3-4].现多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但对于哪种入路是最佳选择仍存争议.回顾性分析研究2001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6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采取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及外文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各种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9篇,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比较Neer评分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4,95%CI:0.33~2.14,P=0.72),在ASES评分优良率方面无显著差异(OR=0.80,95%CI:0.26~2.44,P=0.69)。结论目前认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特定骨折类型各有利弊。对于高龄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多数倾向于人工肱骨头置换。对于老年粉碎性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现有文献中没有足够的对照试验证明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经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根据骨折程度分别次全切除1~2个椎体,固定节段T1~T7,7例采用椎体间肋骨条或髂骨块植骨,4例采用钛网融合器。结果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9°,术后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3例,D级2例,E级2例,9例经半年以上随访均获植骨融合。结论经胸手术治疗上胸椎损伤可以同时达到减压、矫形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加速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三角肌胸大肌的间隙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和痊愈,降低对骨折处软组织的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