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镜下直接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下不同方法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方法将63例需要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法,对照组采取经胃镜导丝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结果实验组空肠营养管1次性放置成功28例.成功率903%,总成功率96.8%,1次性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镜辅助下鼻空肠直管插管法和非胃镜辅助下螺旋形鼻空肠管置管法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非胃镜辅助螺旋型鼻空肠管行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B组胃镜引导下,行鼻空肠直管行空肠置管,比较两者的置管成功率、小肠病变检出性率,并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结果:A组检出率84%,B组检出率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胃镜辅助螺旋型鼻空肠管行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患者痛苦小而易于接受,对小肠病变有较高检出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小肠造影中置管不深滑回胃腔的缺点。方法:通过携带导管法和推送导管法,胃镜将球囊直径为3cm的造影导管放置在十二指肠,造影管球囊充气填塞固定在肠腔,钡剂顺小肠蠕动向前推进造影。结果:16例胃镜下置管6分钟内全部成功,均在20—40分钟内完成造影,诊断克罗恩病、肠结核、回肠憩室各1例,空肠平滑肌瘤2例,空肠腺癌、平滑肌肉瘤各1例。结论:本法在内镜室用胃镜置管球囊堵塞,确保导管固定在十二指肠腔,且隔离肠腔,在放射科用钡剂造影避免钡剂返流入胃,在肠壁快速、均匀、清晰造影。  相似文献   

4.
经鼻超细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经鼻超细胃镜在空肠营养管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危重需肠内营养的患者应用Fujinon EG-530N经鼻超细电子胃镜引导放置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沿导丝送入空肠营养管至合适位置,从另一侧鼻腔进镜,观察空肠营养管深度及是否折回.结果 16例1次置管成功,4例折回,重新放置均成功.置管时间为10~45min,平均操作时间22min.平均置管深度105cm,平均留管时间14~100d.其中1例有少量鼻出血,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经鼻超细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较其他方法简捷、安全、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鸿轲  杨诚  吕高波  徐彩霞  吴振华 《吉林医学》2013,34(17):3402-3403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胃镜室用普通胃镜导丝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28例在鼻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成功率为98.7%,平均放置时间为(14.5±7.4)min。置管并发症为多数患者放置过程中有恶心感,但均能耐受,鼻黏膜损伤出血者7例(3.0%),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生胃肠道出血、穿孔、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普通胃镜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方法便捷、可靠,设备普及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小肠插管行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胃镜直视下沿导丝下鼻胆引流管于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9例小肠造影插管成功率100%。检查时间约30~40 min。检出小肠疾病11例,阳性率22.4%。在回盲部及升结肠也有一定的价值。结论: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检查时间短,适应证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丝指导下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EN在慢性幽门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3月我院18例慢性幽门梗阻(包括良、恶性狭窄)同时伴有营养不良患者,在胃镜或DSA下置入导丝留置空肠营养管进行EN。结果 18例患者均放置成功,效果满意。结论导丝指导下留置空肠营养管可避免手术二次打击,达到满意置管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孙聪花 《中外医疗》2016,(14):123-124
目的:探讨内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的技术研究及分析。方法该文研究整群选取研究对象116例,均为2012年2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一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观察组),另一组进行鼻空肠营养管内镜下常规推送式置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6.25±0.25) min及不良事件发生率(18.9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方便、快速、有效等优点,通过采用鼻胃镜导丝引导置入能够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和小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途经的方法。方法:对24例患者采用Pull法经皮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另3例小肠造瘘术(PEJ)在胃造瘘基础上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小肠造瘘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ize韧带阶下。结果:PEG成功率为100%。通过改良胃镜下直接置管方法,3例PEJ全部一次放置成功;3例局部有活动性出血,局部稍拉紧外固定片后,出血停止;4例局部有分泌物及红肿,经碘伏消毒、应用抗生素而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EG简单、安全、可行,PEJ的改良方法可一次使小肠造瘘管到达空肠,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胃镜在危重患者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危重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应用鼻胃镜引入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送入营养管,从另侧鼻腔进镜,观察盘曲、营养管到达Treize韧带以下情况。结果:鼻胃镜引导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116例,4例盘曲,重新放置成功。病人耐受良好。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行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X线下使用Seldinger技术置入鼻胆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三腔营养管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常规胃镜下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通过鼻胆管输注肠内营养液.观察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脱管率、患者的耐受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达100%,脱管率为0,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进行空肠营养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对解剖结构变异、吻合口或肠段狭窄等胃镜下常规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相似文献   

13.
徐辉  于静  陈虹彬  吕勇 《西部医学》2013,25(8):1234-123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安置技术,评价其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8例小肠梗阻病人(治疗组)将放置了导丝的肠梗阻减压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助手固定导管,术者经口腔插入胃镜,在胃镜辅助下将肠梗阻导管送至十二指肠降段,助手再次固定导管,术者退出胃镜,再将导管送入空肠上段,实施肠梗阻减压治疗;同时给予禁食水、灌肠等基础治疗。另选择32例小肠梗阻病人做对照(对照组),实施禁食、胃管减压、灌肠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8例病人安置导管均首次成功达到预期位置,成功率100%。安管时间8~30min,留管时间5~20天,术中均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治疗组病人的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便、排气等症状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为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镜辅助下安置肠梗阻减压管简单,成功率较高,在肠梗阻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应大力推广肠梗阻减压管安置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贲门癌患者行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作出诊断。结果 45例患者在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中,主要X线表现有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影阴等。结论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经济、方便、无创,是贲门癌最直接、有效的检查方法,如果结合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王孙建  卢简言  吴东 《吉林医学》2011,32(28):5879-5882
目的:探索安全、高效、低痛苦的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法,并了解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意义及优势。方法:将86例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与25例经口胃镜引导下置鼻肠管的置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波动,以及置管时恶性、呕吐、胸闷、气促、眩晕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86例X线引导下置管均取得成功,其四个对照组内导管通过情况均呈显著差异(P<0.05);X线引导下置管与经口胃镜引导下置管相比,二者置管前后心率、血压、呼吸的波动以及置管时恶性、呕吐、胸闷、气促、心眩晕发生率均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X线引导下经鼻空肠置管法解决了以往X线透视下置管难点,且较胃镜引导下置管更舒适、更安全,实现高效、安全、低痛苦经鼻空肠置管,大大降低SAP患者置管身体机能要求,使其能及时地早期空肠营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ment of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intestine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and to evaluate its decompression effect on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SBO).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with EPSBO requiring decompression between April 2010 and July 201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sertion of a long tube was guided by fluoroscopy. We first used the guide wire to pass the pylorus and then used the 10 Fr feeding tube as an exchangeable tube to put the superstiff wire into the duodenum. Finally the long tube could be passed over the guide wire through the pylorus into the intestine. The total procedure tim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long tubes passed into the jejunum on initial insertion for all patients, so the success rate of this technique was 100%. The long tube was inserted into ileum in 18 patients. The mean total procedure time was 34.4±8.6 minutes, and the mean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18.9±6.8 minute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87%) experienced full recovery following long-tube decompression and without the ne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 Using the wire-exchange technique, it is easy to place a long tube into the small bowel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This decompression method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management of EPSBO.  相似文献   

17.
邢晓晖  武志峰  鄂林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5-96,98,161
目的对比两种口服造影剂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应用。方法44例临床患者(40~60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常规法(碘伏醇水溶液)和改良法(甘露醇+碘伏醇水溶液)进行多层螺旋CT全腹扫描。按影像学解剖将小肠分为6段(1段为十二指肠,2段为空肠近端,3段为空肠远端,4、5、6段为回肠),用双盲法对两组图像中小肠肠腔充盈度进行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法对2、3、4段小肠肠腔充盈度均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5、6段小肠肠腔充盈度,两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法对空肠及回肠上端肠腔充盈效果优于常规法,口服造影剂改良法的研究对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液囊空肠导管在老年期痴呆患者中的置管成功率。方法资料收集来源于48例2012年7月~2013年7月人住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对其应用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将空肠导管插到胃内,通过胃蠕动将空肠管推到空肠,24h后,X线判断导管位置,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有44例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91.6%,24h内无反流,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液囊空肠管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置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