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反义基因治疗边杰芳综述张柏根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AntisenseGeneTherapyforRestenosisinAutovenousGraftBianJiefang(Departme...  相似文献   

2.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静脉桥的再狭窄和闭塞严重影响了其远期疗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目的:以治疗基因的选择、载体的选择、转染途径的选择为主线就基因治疗静脉桥再狭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以移植静脉,基因,治疗,vein graft,gene,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址http://ckrd.cnki.net)1995 01/2009 07、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5-01/2009-07.选取与静脉桥再狭窄基因治疗中关于治疗基因、转染载体及转染途径的相关文献,排除陈旧或重复研究的文献.结果与结论:静脉桥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远期疗效,传统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基因治疗可将特异性基因精确地定位转染至血管壁,实现外源基因表达,最大限度地在局部发挥生物学效应,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方法.基因治疗静脉桥再狭窄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将有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对再狭窄机制研究的深入,安全、高效载体的出现,应用多基因联合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方式联合治疗等多途径治疗方法将成为预防静脉桥再狭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染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2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各10只.移植前,实验组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NOS 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或减少,而eNOS 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移植血管转染NOS基因可有效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 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脉搭桥术后大隐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病和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Sabiston应用大隐静脉进行了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965年Green应用胸廓内动脉(ITA)移植至前降支 ,随后其他动脉移植物也应用于临床。将ITA移植至前降支 ,大隐静脉移植至其他冠脉血管已成当今标准冠脉搭桥术式。相比较而言 ,大隐静脉较动脉移植有较高的近远期病变率 ,然而取材方便、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优点使大隐静脉仍被广泛使用。改善大隐静脉移植物的长期通畅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为此了解大隐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发病及诊断方法很重要。1 流行病学对大隐静脉旁路移植 (SVBG)病人术后冠脉造影随访…  相似文献   

6.
血管外支撑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CABG中动脉移植物应用逐渐增多,但自体大隐静脉仍是目前常用的搭桥材料。它具有充足的长度,并易于取材,其移植后静脉桥的再狭窄和闭塞是目前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静脉移植物再狭窄是冠心病治疗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再狭窄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有效预防静脉桥狭窄将成为现实.目的:介绍静脉桥病变的多种病因及预防迟发性静脉桥狭窄的新方法.方法:分别以心脏外科学;静脉移植;再狭窄;防治,Heart Surgery;vein transplantation;restenosis;preven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VIP)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及 highwire 全文数据库1995-01/2009-12 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静脉移植再狭窄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 40 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多支血管严重病变者,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作为桥血管材料-大隐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率比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不便.文章从静脉桥病变的多种病因,预防迟发性静脉桥狭窄新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预防、血管外支架、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及激光和放射治疗等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林涛  李虹 《华西医学》1999,14(3):379-380
目前,只有局限于包膜内的早期前列腺癌能得到根治。对转移性前列腺癌,虽然内分泌等治疗可使70%~80%的患者症状缓解,但病人往往几个月或几年内死于肿瘤的扩散〔1〕。基因治疗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希望。有效的基因治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适当的基因导入系统,以保障转染的安全、高效和导入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二是要有高效抗肿瘤的基因。基因导入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包括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法、微粒轰击、电穿孔法及显微注射等)和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导入方法,近几年用于前列腺癌基因治疗的几乎都是后者,它的转染率明显高于非病毒系统〔2…  相似文献   

9.
基因治疗是根治人类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有力手段。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进展,对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及艾滋病等的基因治疗研究已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本文概述该领域有关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基因治疗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之一,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试验.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新近取得一定的进展,就其自杀基因、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免疫基因、抗血管生长基因、Capasase基因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ACE)基因的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2003年入我院治疗,成功实施PTCA合并支架植入手术的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共197例,并作为期半年的追踪随访,按照二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然后运用PCR技术对这197例患者样本进行ACE基因分型,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判断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结果:197例患者中再狭窄组为58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25.9%、39.6%、34.5%;未狭窄组为139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33.8%、43.9%、22.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3.2N).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2.6%和55.8%,亦无显著差异(x2=3.326.P>0.05)。结论:ACE基因1/D多态性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彩超与血管造影在兔“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术后的检测价值。 方法 新西兰兔12只,手术切取其右侧颈内外静脉及颈总静脉,剖开颈内外静脉远心端对侧缘约0.3cm长,吻合成一共同通道,使之形成一条两端有共同通道,中间为双血管的并行带瓣双静脉,并将该静脉移植到该兔下腔静脉。术后1d、1周、2周、4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检查,第4周检查完毕后处死兔子,观察其移植静脉形态及血栓形成情况,并将彩超检查结果与造影及解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彩超检查结果(包括血管管径、血流通畅情况、血栓形成情况)与血管造影及解剖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并行带瓣双静脉自体移植术后,无创性彩超检查可代替有创性血管造影,是术后随访检测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法。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的改变。随着越来越多的乳腺癌相关基因被确认,基因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途径和研究热点。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癌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miRNA治疗、联合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某些特定基因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肿瘤又被认定是一种基因病。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相关基因的确认,基因治疗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且其将在人类攻克肿瘤这一顽症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将成为一种常用手段。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绝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极差,所以原发性肝癌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就基因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尽管基因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实际上临床治疗成功的尚不多。现复习这一领域的近期文献 ,并讨论基因治疗的一些限制和潜在的问题 ,强调在心脏外科作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之前必须提请考虑的问题和规则。  相似文献   

16.
抗新生血管形成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ndostatin基因(EScDNA)对大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SecTagA-ES-cDNA和pSecTag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并以 RT-PCR、Western Blot分别从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鉴定转染是否成功。然后以 FCM测细胞凋亡情况,MTT实验测细胞活力,验证Endostatin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再以C_6胶质瘤细胞植于SD大鼠腋部皮下制作胶质瘤模型。将pSecTagA-EScDNA直接瘤内注射。分别观察记录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转染细胞PCR、Western分别检测到EScDNA和ES;FCM示细胞凋亡增加,MTT示细胞活力降低,肿瘤生长曲线示肿瘤生长明显受抑。说明Endostatin基因体内应用,具有明显抑制C_6胶质瘤的效应。结论:Endosti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从而对胶质瘤达到抑制作用,为临床抗血管形成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Clinical therapeutics》2020,42(10):1911-1922
PurposeIn the last decade, interest in gene therapy as a therapeutic technology has increased, largely driven by an exciting yet modest number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s for monogenic diseases. Setbacks in the use of gene therapy for cardiac disease have motivated efforts to develop vectors with enhanced tropism for the heart and more efficient delivery methods. Although monogenic diseases are the logical target, cardiac arrhythmias represent a group of conditions amenable to gene therapy because of focal targets (biological pacemakers, nodal conduction, or stem cell–related arrhythmias) or bystander effects on cells not directly transduced because of electrical coupling.Methods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ntemporary narrative of the field of gene therapy for experimental cardiac arrhythmias, including those associated with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ent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available through the PubMed database and other prominent literature are discussed.FindingsThe promise of gene therapy has been realized for a handful of monogenic diseases and is actively being pursued for cardiac applications in preclinical models. With improved vectors, it is likely that cardiac disease will also benefit from this technology. Cardiac arrhythmias, whether inherited or acquired, are a group of conditions with a potentially lower threshold for phenotypic correction and as such hold unique potential as targets for cardiac gene therapy.ImplicationsThere has been a prolifer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potential of gene therapy for cardiac arrhythmias. This body of investigation forms a strong basis on which further developments, particularly with viral vectors, are likely to help this technology progress along its translational trajectory.  相似文献   

18.
陈耿臻  韩慧  许铭炎  邓小玲 《华西医学》2010,25(11):1941-1943
目的观察已构建的含胸苷激酶(TK)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TK)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和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ADV-TK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噻唑蓝(MTT)法检测受感染的SMMC-7721细胞被不同浓度更昔洛韦(GCV)作用后的细胞存活率情况。构建肝癌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重组腺病毒ADV-TK结合GCV治疗移植瘤的变化。结果相同滴度的重组腺病毒与不同浓度的GCV作用于肝癌细胞株SMMC-7721后,MTT法检测到细胞的存活率随着GCV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动物实验中ADV-TK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ADV-null及NS)(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V-TK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裸鼠体内的移植瘤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体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前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术后易出现移植血管扭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脑神经损伤等。护理重点:①加强心电监护;②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③正确卧位;④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注意伤口渗血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现有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控制病情或者患者耐受度较低,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基因治疗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可能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并可能成为未来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同时,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方法、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将就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基因治疗的方法机制、转导载体、启动子及给药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