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国家"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在辽宁省农村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6个示范县18~45岁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500份。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表11178份。结果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的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为70.0%,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妊娠史等是紧急避孕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的需求很普遍,达82.0%。最希望获得的知识的途径是计划生育人员的宣传。结论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应加大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育龄妇女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育龄妇女药物流产清宫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月在辽宁省"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6个推广示范县的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诊治的2125例药物流产者的登记表资料。结果:清宫率为42.0%,其中提前主动清宫者占全部清宫者的88.5%;年龄40岁以上、产次大于1次、闭经大于49天、有药物流产史、剖宫产史(1年内)、胎囊直径≥10mm均是育龄妇女药物流产清宫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根据清宫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对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进行必要的筛选行提前主动清宫术,以达到提高药物流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辽宁省农村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项目示范县11500名18~45周岁的农村育龄妇女,对其一般特征、婚育情况、药物流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个县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7.0%;不同年龄组药物流产率不同,以25~29岁和30~34岁年龄段为高,分别为9.4%和9.7%;不同县之间药物流产率不同,大洼县最高(11.3%),建平县最低(2.0%);汉族药物流产率较其他民族低,为6.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最高(8.1%);不同结婚年数药物流产率不同,以结婚5~9年最高(10.2%);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药物流产率也增加,妊娠≥4次药物流产率最高(36.5%)。结论: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结婚年数、妊娠次数等是育龄妇女药物流产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韦芳琴  张燕  李燕  李静  朱亚屏  李慰  谢薇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061-3065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云南省艾滋病高、中流行区各选择两个县,问卷调查农村孕28周至产后6个月671名妇女。结果:农村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9%、66.1%和63.3%,各知识点知晓率均为艾滋病高于梅毒和乙肝(P<0.05),且3个病均以三大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高,而预防母婴传播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免费咨询检测知晓中艾滋病高于梅毒和乙肝(P<0.05)。研究对象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知识得分分别为13.00±4.00、12.00±4.00和12.00±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低、家距离县城远和未参加过乡村级宣传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孕产妇文化程度低和未参加过乡村级宣传活动是梅毒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乙肝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孕产妇及其丈夫文化程度低。结论:孕产妇对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梅毒和乙肝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居住偏远的农村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知识的宣教,提高她们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丽辉  谷葵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42-1843
目的调查女性医务人员对于计划生育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在女性医务人员中开展优质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方法于2012年8-10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知识、避孕节育知识三个方面,调查91名不同年龄、学历、职业、职称的女性医务人员,对于计划生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孕育情况。结果 91名妇女中,对于计划生育政策完全知晓40名,部分知晓51名,完全知晓率44.01%,无不及格人员;对于优生优育知识完全知晓22名,不完全知晓69名,完全知晓率24.2%,有2名不及格人员;对于避孕节育知识完全知晓51名,不完全知晓40名,完全知晓率56%,有3名不及格人员。无超生人员。在58名已婚者中有1次或1次以上流产或堕胎史26名(占44.83%,26/58),流产或堕胎原因:习惯性流产5名(占19.23%,16/26),非意愿妊娠终止20名(占76.92%,20/26),因胎儿疾病终止妊娠1名(占0.04%,1/26)。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人工流产25名(占96.15%,11/26),药物流产1名(占0.04%,1/26)。结论女性医务人员计划生育知识的普及有待重视,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女性医务人员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并针对性为女性医务人员提供适宜的计划生育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庄河市农村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的知晓等情况,为推广"十一五"农村计划生育紧急避孕适宜技术和提高紧急避孕技术在农村育龄妇女中的使用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庄河市18个乡镇,118个村抽取18~45周岁的2 434名育龄妇女,采取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对调查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未婚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的知晓率为36%,已婚育龄妇女的知晓率为74.8%.调查前育龄妇女获取紧急避孕的途径是基层计生工作者的宣传、报纸、电视、宣传栏等. 结论未婚人群紧急避孕的知晓率低,应加强这部分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知晓率;易于被群众接受的宣传途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状况、态度和需求,为建立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模式和经常性工作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河北省永清县7个乡镇已婚育龄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与出生缺陷相关的生物因素知晓率为13.40%~30.37%,物理因素知晓率为20.71%~56.04%。82.04%愿意接受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85%认为优生咨询和检测有必要。获取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最佳人选是医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最适宜方式是面对面咨询,最希望的服务为良好的孕产期保健。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十分匮乏且需求广泛,建立一个有效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模式和经常性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辽宁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2—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农村县和2个城区的1 7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下发的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SAS 8.2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 566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8.90%。城市(73.54%)高于农村(65.57%),女性(69.47%)高于男性(68.30%),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为城市(OR=2.010)、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OR=1.662)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职业为在校学生(OR=0.561)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不利因素。结论辽宁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平衡,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岳阳市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及需求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自愿通过线上问卷链接参与孕前保健调查的岳阳市户籍孕产妇2 398名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问卷及线上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2 398名调查对象的孕前健康检查参与率为57.34%,孕前保健宣传教育参与率为34.86%。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是否有胚胎停育史、是否有3次及以上流产史、是否参与过孕前保健的宣传教育活动或课程均是育龄妇女孕前健康检查参与情况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81、26.10、11.69、21.65、20.92和4.55,P值均<0.05)。孕前保健知识知晓情况中,补充叶酸的目的是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知晓率最高(93.29%),至少在计划受孕前3~6个月戒烟戒酒的知晓率最低(32.57%)。结论:岳阳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知晓率及参与率仍然较低,宣传力度欠佳,可以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和多载体的健康宣传,提高岳阳市育龄妇女的孕前保健知识知晓率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与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农村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贫困地区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纳雍县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4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30~40位已婚育龄妇女共315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和期望宣传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文盲的育龄妇女的正确率为14%,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3.8%,初中文化程度的为64.3%,高中及以上的正确率为76.9%;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的人群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和期望宣传方式不同。结论:不同文化程度知识回答的正确率有明显的差别,应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水平,转变农村妇女传统观念。同时,健康教育应针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陕西省贫困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2—2005年间对陕西省长武县、彬县的农村怀孕妇女进行入户访问获得孕产妇的既往生育史,并对孕妇进行随访,直至获得本次妊娠结局。结果共随访5844例孕产妇,总妊娠次数为9638次,其中1153次为自然流产。孕产妇自然流产妊娠比为12.0%,自然流产率为13.6%,发生自然流产的比例为16.4%。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妊娠次数的增加等,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危险性也在增加。结论加强计划生育,减少妊娠次数,延长生育间隔,防止高龄怀孕将有助于降低陕西省贫困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海拔地区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高海拔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分层多阶段抽样法获得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西藏地区15~49岁藏族育龄妇女的生育史。结果 共调查3741名15~49岁的藏族育龄妇女,共计10245次妊娠,报告的自然流产386次,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墙%,城市妇女显著高于农村妇女,农牧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在控制了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高。居住在海拔4500m以上的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是居住在海拔3500m以下妇女的近2倍多。年龄和妊娠的次数显著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和多次妊娠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大。结论 高海拔可能独立的影响藏族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在高海拔地区更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与营养,减少妊娠次数,延长生育间隔,以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此外,回顾性的生育史调查可能会因回忆偏性等因素而低估了自然流产的发生,但西藏地区育龄妇女的自然流产水平不一定比平原地区高很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调查育龄妇女对风疹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风疹防控的有效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免疫策略和开展特殊人群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3年1-1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461名育龄妇女进行风疹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样本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岁以下育龄妇女对风疹传染性知识的知晓率为48.21%,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知晓率为61.36%,不同年龄、学历者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风疹致畸性知识的知晓率,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纳医生建议”的正确态度持有率为95.66%;被调查者风疹抗体检测率和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90%和13.23%.结论 育龄妇女对风疹认知、态度及行为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现居住地影响,育龄妇女对有关风疹知识的整体认知不足,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流动人口实施人工流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向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方法对1227例人工流产妇女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妇女年龄分布呈橄榄型,年龄≤20岁组及年龄≥41岁组妇女分布在橄榄的两端,21—40岁的妇女分布在橄榄的中间;2l~30岁性活跃期妇女占人工流产妇女总数的55.91%,〉30岁的妇女人工流产率下降至32.11%。未婚先孕组妇女流动人口构成比显著高于常熟户籍人口(χ2=8.93,P〈0.05);常熟户籍人口避孕率显著高于流动人口,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3,P〈0.05)。流动人口和常熟户籍人口病理因素流产率及多次重复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常熟当地政府应为流动人口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性知识、性健康、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知晓率和避孕率,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尤其是重复人工流产率,保护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流产状况和主要原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抽取1398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用结构化的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221份,应答率为87.3%。调查对象的自然流产率为7.3%,主要原因为孕期劳动强度过大;26.2%的调查对象有过人工流产史,主要原因为政策不允许和暂时不想要。结论:为降低农村育龄妇女的流产率,应加强她们的计划生育政策、避孕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降低重复流产,保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自填方式为主,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4所二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工流产的次数、人工流产的原因、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等方面。结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占比55.51%;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6.75%;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占42.35%;未避孕的首要原因是侥幸心理占50.32%;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对相关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均数最高。结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比较高,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匮乏。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指导和宣教,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障他们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7.
靖安县农村地区妇女肿瘤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地区30~59岁妇女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5~8月和2007年5~8月间对江西省靖安县3个乡镇的农村地区妇女肿瘤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江西省靖安县农村地区妇女对我国的主要癌症、肿瘤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30~44岁年龄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的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P<0.01)。结论:江西省靖安县子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该地区农村妇女肿瘤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但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宣传干预手段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流动人口未婚女性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仅免费发放避孕套与宣传资料,改良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专线、设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服务点、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与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除艾滋病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316)外,改良组避孕知识、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与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45.399,P=0.000;流产知识:χ2=49.112,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43.613,P=0.000;性健康知识:χ2=53.296,P=0.000)。改良组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5.214,P=0.022;流产知识:χ2=19.705,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32.119,P=0.000;性健康知识:χ2=28.910,P=0.000;艾滋病:χ2=6.948,P=0.000)。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良宣传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7~8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4个县9个村1 374名18~65岁妇女进行生殖健康知识问卷基线调查,经过2年生殖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2010年7~10月对该项目村的1 317名妇女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干预后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上升(P<0.01),相关正向态度和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教育+服务"的综合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态度转变和形成健康行为效果显著,但仍需要全社会支持促进改善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持续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