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疗、栓塞(TAE)、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TAE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PEI治疗。结果:全组病例症状均有好转,肿瘤缩小38例,1年生存率94.23%,2年生存率51.92%,3年生存率21.15%。结论:化疗、TAE与PEI联合应用,可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较单介入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动脉血管栓塞化疗 (TAE)和灌注化疗 (TAI)的广泛应用 ,提高了中晚期肝癌患者近期疗效 ,也明显延长了生存期。 1997年 3月以来对 111例肝癌患者经 TAE和 TAI治疗的效果 ,发现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辅助治疗相当的情况下 ,含米西宁 (MTZ四川升和制药厂 )的四联配伍化疗药组与含 MMC的另三种药物相同的配伍组都取得显著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111例患者均经 B超、CT、MRI和 AFP检测确诊为肝癌。男 84例 ,女 2 7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 5 2岁。原发性肝癌 98例 ,转移性肝癌 13例 ,弥漫型 17例 ,肿块型 79例 ,结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介入化疗药物灌注(TAI)与肝动脉药物化疗栓塞(TAE)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单纯经肝动脉化学药物灌注化疗(TAI组)及35例化疗并碘油栓塞(TAE组),对两组的疗效作分析比较.结果:经肝动脉介入药物灌注化疗(TAI组),显效+有效38.5%(10/26);化疗栓塞(TAE组),显效+有效82.9%(29/3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经肝动脉介入药物灌注化疗26例中,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7%(15/26)、30.8%(8/26)、19.2%(5/26)、3.8%(1/26);化疗并碘液栓塞35例中,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3%(33/35)、65.7%(23/35)、45.7%(16/35)、17.1%(6/35),两组生存率比较P<0.05.结论: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明显优于TA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6月至1997年4月共收治34例肝转移癌患者。分别施以放射治疗、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TAI)和肝动脉栓塞(TAE)、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穿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静脉化疗以及上述疗法的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姚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29-2830
肝癌介入治疗即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及栓塞(TAE)。此法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肝癌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法。临床证明,做好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的护理,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是保证疗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  相似文献   

6.
于士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279-280
目的分析总结转移性肝癌两种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转移性肝癌患者71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患者20例,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TAI)组患者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原发病灶均已切除,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组33例原发病灶已切除,另有18例原发病灶未切除,对未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给予原发病灶区域灌注化疗或全身化疗。结果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法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法,两组患者的12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疗效显著。同时我们也对原发病灶是否切除的患者做了比较,比较结果发现,原发病灶切除患者的6、12、24个月的生存率较未切除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移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组,同样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切除原发病灶病例的疗效要优于原发病灶未切除病例。转移性肝癌应用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先行经皮肝穿内外引流术(PTCD)缓解黄疸,观察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AI+TAE)介入疗效.方法总结分析50例均先行PTCD,再行TAI+TAE双介入,观察PTCD引流前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的变化.结果肝功能好转,生存时间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先行PTCD术引流缓解,再行TAI+TAE双介入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介入治疗效果,尽可能减轻肝功能的损害,降低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机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胸腺因子D(TFD)和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与肝动脉栓塞(TAE)治疗肝癌未见报道。我们经过对LAK细胞的实验研究,于1991年2月~1992年5月,对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进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TAI)、TAE结合LAK/IL-2疗法和应用福州金山制药厂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比较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采用单纯支持治疗(SCA组)和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TAE组)的临床效果。结果:TAE组较SCA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分别为(129.8±83.9)d,(3.8±5.9)d(P<0.01)。结论:对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应积极采用经动脉插管栓塞治疗,为患者赢得局部化疗的时机,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收治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BCLC分期为A期或B期的肝癌患者44例,根据采用经动脉栓塞(TAE)、经动脉碘油化疗栓塞(TOCE)及联合采用TAE、TOCE及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将其分为TAE组、TOCE组及混合组。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入选TAE组21例,入选TOCE组15例,入选混合组8例,3组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不同方案栓塞治疗对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快,预后差。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入中晚期,手术能切除者仅为5~20%,一般化疗收效甚微,病人多在2~3个月内死亡。近年来随着介入性放射学的飞速发展,肝动脉内插管药物灌注(TAI)与栓塞疗法(TAE)已  相似文献   

12.
刘天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8-110
目的本文旨在更深层次讨论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以及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诊治疗的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但肿瘤大小、数量与门脉癌栓的存在以及肿瘤的临床分级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结论介入治疗具有高效、微创、安全的优点,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病期的肝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同时配合其他疗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介入治疗肝癌高效、微创、安全,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最佳发挥导管动脉栓塞(TAE)的效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介入治疗,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使用药物碘油混悬及明胶海绵粒栓塞靶动脉。结果 肝区病灶碘油完全充填,出现坏死萎缩者,生存期较长。碘油大部分或部分充填病灶者,生存期较碘油完全充填为短。病灶内仅见少量碘油者,生存期最短。本组病例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18.4%。结论 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1985年6月至1994年4月共切除原发性肝癌93例,术后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24.7%、44.1%和51.6%,其中,3年内复发人数占总复发人数的85.4%,为肝癌复发的高危期。首次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术能降低术后近期复发率。肝癌术后复发的再次治疗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其中复发癌灶的再次切除是首选的再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者,反复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和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也能明显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将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瘤体缩小后再行切除称二期切除 ,目前缩小肝癌瘤体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 (TAI)和肝动脉栓塞术 (TAE)及少数的肝动脉结扎术 ,这是近年来肝癌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 [1 ]。对于如何降低二期切除后肝癌的复发率已成为肝癌二期切除后治疗的主要课题 ,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2、3] 。我院自 1990年起采用预防性 TAI作为肝癌二期切除术后的常规疗法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组 78例 ,男 6 6例 ,女 12例 ;年龄 2 9~ 72岁 ,平均 47.5岁。全组病例二期切除后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联合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6例2014年6月~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急症TAE术+TACE序贯治疗,研究组给予急症TAE术+粒子植入+TACE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有效率为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粒子植入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AFP浓度,提高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晚期肝癌患者应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90例晚期肝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和单纯肝动脉灌注术治疗胃癌肝转移瘤疗效。方法分析57例胃癌肝转移瘤DSA表现,介入治疗方案选择和效果评价。结果 57例中,27例为富血供者,乏血供者30例,富血供者除2例弥漫性病灶外,25例富血供者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余患者32例行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相比,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胃癌肝转移在肿瘤有效率和控制率有明显提高,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TAI组为11个月,两组间存在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富血供胃癌肝转移瘤,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单纯经肝动脉灌化疗相比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经动脉灌注药物并栓塞治疗高龄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 (TAE)作为晚期肝癌首选的姑息疗法 ,其临床价值已得到肯定。本文为探讨老年性肝癌采用此法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已确诊的 72例 70岁以上老年性肝癌 ,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一般为三联 ,并以碘化油乳化剂及明胶海绵碎屑沿导管注入 ,进行肝动脉栓塞。结果  72例病人共进行介入治疗 2 2 4例次 ,其中进行栓塞 5 1例次 ,最多 13例次 ,最少 2例次 ,平均 4 8例次。生存期最长 18个月 ,最短 4个月 ,平均生存 6 5个月。CR 7例 ,PR 43例 ,NC 17例 ,PD 5例 ,总有效率 (CR PR)为 6 9 4% ( 5 0 72 )。经治疗后患者肝区疼痛减轻、腹水明显消退 ,食欲增加 ,免疫指标提高。结论 高龄中晚期肝癌采用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并栓塞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姑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