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深Ⅱ度烫伤后创面愈合过程中纤溶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烧伤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及其愈合与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观察了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10天内创面组织学和纤溶反应的变化。Masson胶原染色显示创面在伤后72小时内逐步加深,伤后10天见新生结缔组织和创缘表皮增殖匍行。对血浆和创面活检组织24小时浸出液中纤溶指标的测试表明伤后2小时创面纤溶反应激活,但在伤后24小时已呈抑制状态,并持续至伤后10天,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提示纤溶抑制因素可能来自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面愈合的调控一直是烧伤治疗的研究重点,目前有关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笔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观察NGF对创面愈合间的凋控作用。寻求其最佳给药方式,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12、2 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 ;于伤后立即、伤后 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 ;于伤后 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 结果 大鼠伤后 2 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 结论 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 ,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皮肤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4.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烧伤后的组织修复过程往往涉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胶原的产生是细胞外基质形成最为主要的内容,而羟脯氨酸则是胶原中的主要成分。本文作为盐酸精氨酸颗粒剂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观察增加精氨酸摄人对深二度烫伤大鼠创面组织羟哺氨酸含量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索其最适剂量。 材料与方法 1.实验药品 盐酸精氨酸颗粒剂由上海第九制药厂中试室提供号950801,标本量为每15克颗粒剂中含盐酸精氨酸5克。 2.实验动物、分组,给药方法和疗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烧伤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及其愈合与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观察了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10天内创面组织学和纤溶反应的变化。Masson 胶原染色显示创面在伤后72小时内逐步加深,伤后10天见新生结缔组织和创缘表皮增殖匍行。对血浆和创面活检组织24小时浸出液中纤溶指标的测试表明伤后2小时创面纤溶反应激活,但在伤后24小时已呈抑制状态,并持续至伤后10天。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提示纤溶抑制因素可能来自伤后早期活性即已显著增强的创面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伤后24小时起活性显著增强的α_2抗纤溶酶,以及伤后72小时活性显著增强的抗凝血酶Ⅲ。观察结果提示烫伤后纤溶功能抑制可使创面局部的纤维蛋白不致溶解,从而成为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创面愈合调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烧伤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及其愈合与纤溶功能变化的关系,观察了深Ⅱ度烫伤大鼠伤后10天内创面组织学和纤溶反应的变化。Masson胶原染色显示创面在伤后72小时内逐步加深,伤后10天见新生结缔组织和创缘表皮增殖匍行。对血浆和创面活检组织24小时浸出液中纤溶指标的测试表明伤后2小时创面纤溶反应激活,但在伤后24小时已呈抑制状态,并持续至伤后10天。纤溶指标动态变化和相关性分析提示纤溶抑制因素可能来自伤后早期活性即已显著增强的创面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伤后24小时起活性显著增强的α2抗纤溶酶,以及伤后72小时活性显著增强的抗凝血酶Ⅲ。观察结果提示烫伤后纤溶功能抑制可使创面局部的纤维蛋白不致溶解,从而成为深Ⅱ度创面早期加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创面愈合调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 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 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 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鱼油治疗大鼠浅Ⅱ度烫伤的效果及其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和甲鱼油治疗组,每组36只。采用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s的方法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伤情经病理切片证实。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1ml/cm2)、银锌霜纱布(1ml/cm2)、甲鱼油(1ml/cm2)纱布覆盖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分笼饲养,换药1次/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5、10、14d取创面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时间:单纯烫伤组为(15.33±0.82)d、银锌霜治疗组(12.57±0.54)d,甲鱼油治疗组(11.33±0.67)d,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明显缩短(P<0.01)。②创面愈合率:3组大鼠伤后10和14d的创面愈合率与伤后7d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甲鱼油治疗组和银锌霜治疗组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比单纯烫伤组在伤后7、10及14d均明显升高(P<0.01)。③病理学观察:甲鱼油能减轻烫伤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组织学分析显示甲鱼油可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④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创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甲鱼油治疗组比单纯烫伤组、银锌霜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甲鱼油能加速大鼠烫伤创面组织修复细胞的增殖,加快创面再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敷用bFGF后肉芽组织中血管增殖与迁移情况,以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Wistar大鼠13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n=7)、单纯烫伤B组(n=42)、bFGF治疗C组(n=42)、c-fos抗体D组(n=42).利用大鼠30%深Ⅱ度烫伤模型,于伤后3、6小时,1、3、7、 14和21天取创面皮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真皮内血管形成的情况,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黏着斑蛋白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及c-fos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手段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血管形成中的激活情况.结果 B、C组于伤后7天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14天后FA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损伤后3~6小时ERK的表达增强,随后1~3天,c-fos亦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各时间点D组血管内皮细胞PCNA和FAK的表达均减弱,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数量低于B组.敷用外源性的bFGF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前者变化不显著,但FAK的表达较A组增强明显,ERK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特别是c-fos也在伤后1~3天呈增强趋势.结论使用外源性bFGF通过ERK信号通路激活c-fos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活性;肉芽组织中血管形成能力的增强有助于加速创面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小面积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TGFα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内源性TGFα在创面的动态表达与分布,并分析在其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采用mRNA杂交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从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内源性TGFα的表达,且修复细胞迁移与增殖最活跃期间TGFα的表达最强,当上皮化趋于完成时其表达水平下降,EGF受体的表达也呈与TGFα相似的变化,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TGFα主要分布于迁移,增殖的上皮细胞,其免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重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类肝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类肝素对大鼠深II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 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I/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Ⅲ活性,增加烧伤创  相似文献   

14.
PCMV4—hTGFβ1在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与人类巨细胞病毒载体结合的转化生长因子β1(PCMV4-hTGFβ1)重组质粒裸DNA直接注射于深Ⅱ度烫伤大鼠体内后的基因表达规律及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探讨春作为核酸疫苗的可行性,为烧伤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烫伤+核酸疫苗组;单纯核酸疫苗组;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测裸DNA注射后血清中中和抗体水平;Southern杂交、原位杂交检测裸DNA注射后在肌肉  相似文献   

15.
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烧伤后发生的高分解代谢使机体蛋白储备减少。苯丙酸诺龙作为雄性激素衍生物的蛋白同化激素 ,能够调节能量代谢、改善负氮平衡 ,但其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鲜有报道。本研究中 ,笔者初步探讨了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创面愈合及合成代谢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和分组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 80只 ,雌雄不拘 ,体重为 (2 17±13)g,随机分成苯丙酸诺龙治疗组 (NP组 )和单纯烧伤组 (B组 ) ,每组 4 0只。致伤前 1d,大鼠背部剪毛 ,以 80g/L硫化钠脱毛 ,温水洗净。次日 ,用 10g/L戊巴比妥钠 (30mg/k…  相似文献   

16.
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主要涉及表皮角质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调控着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从而完成创面修复 ,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尤为重要。EGF是表皮角质细胞的化学性趋化因子和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 ,必须通过与相应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结合 ,才能在愈合过程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前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表达水平及其促愈作用的报道较多 ,但关于内源性EGFR表达水平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从蛋白质水平上动态观察了浅Ⅱ度烫…  相似文献   

17.
解毒烧伤膏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浅Ⅱ、深Ⅱ度烧伤和残余创面的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笔进行了下述实验。  相似文献   

18.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部分大鼠创面下浸润注射0.1、1.0 U胰岛素,分别设为B、C组;以创面下浸润注射等渗盐水(A组)和腹部皮下注射0.1 U胰岛素(D组)的烫伤大鼠作为对照.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伤后3 d起隔日计算A、B、C组的创面愈合百分率.观察各组创面愈合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各组创面表皮细胞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测定血糖浓度的变化. 结果A、B、C、D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4.57±5.19)、(18.36±4.12)、(21.46±2.97)、(24.50±1.05)d,B组较其他3组明显缩短(P<0.01).伤后5、9、11、13、15、17、19 d B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伤后17 d时明显高于C组(P<0.05~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表皮层薄,钉脚数量少,真皮层内多见纤维细胞;B、C组表皮层增厚,钉脚数量多,真皮层内多见成纤维细胞.B组伤后4 d S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伤后4、5 d G2-M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C组(P<0.05~0.01).烫伤后24 h A组血糖波动在3.42~4.62 mmol/L;B组血糖变化规律与A组相似;C、D组注射后1 h血糖明显降低(P<0.01),注射后4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局部应用小剂量胰岛素能明显地促进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胰岛素可加速修复细胞的增殖分裂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Ang)Ⅱ1型(AT1)和2型(AT2)受体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 在大鼠深Ⅱ度烧伤后即刻、3、7、14和21 d取创面皮肤标本,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AT1和AT2的表达;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 在正常皮肤,AT1和AT2表达强度较弱.但伤后第7天表达达高峰,14 d降低,AT1的表达下调更明显.烧伤后7 dPCNA阳性细胞数最多,14 d后降低.烧伤后7~14 d TUNEL阳性细胞数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下降.结论 烧伤愈合过程中AT1和AT2的表达具时空特性,这种变化与创面修复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β内啡肽和μ型-阿片受体(MOR)在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烫伤组(30只)。烫伤组大鼠被造成5%TBSA深Ⅱ度烫伤,对照组仅模拟烫伤。于伤后即刻及伤后3、7、14、21d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B内啡肽和MOR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内β内啡肽和MOR主要分布于表皮、真皮交界的周围神经纤维、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的成纤维细胞中,强度较弱。伤后3d,烫伤组B内啡肽表达达峰值(196±16,P<0.01),在皮肤全层均有表达;MOR集中表达在基底层和基底上的角质形成细胞。伤后7、14d烫伤组B内啡肽仍大量表达。伤后7d,烫伤组MOR的表达进一步增强,胶原排列紊乱;14d时部分创面再上皮化,MOR表达达高峰(306±23,P<0.01)。伤后21d,烫伤组创面完全再上皮化,周围神经末梢接近并抵达表皮、真皮交界,胶原排列较整齐,β内啡肽的表达(31±24)与对照组(30±18)接近;但MOR的表达(56±16)仍然高于对照组(28±15)。结论烫伤后β内啡肽和MO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种变化可能影响了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