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95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2 g/d,1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1年内的总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维持缓解率高于对照组,1年内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与穴位埋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以温阳补肾、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采用口服中药结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中药选用内服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酌情加减,对照组选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病例均以12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8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23例),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口服温补肾阳、健脾益气的中药与穴位埋线相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6例。埋线组采用肺俞、膈俞、脾俞、胃俞为主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药物组采用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配合维甲酸霜外敷。结果:埋线组与药物组治疗1个月后其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埋线组治愈率为80.30%,药物组治愈率为18.18%;药物组有效率为83.85%,埋线组有效率为9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痤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和医生报告结局量表(Clinician-deported outcomes,CRO)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加中药涂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香丹、黄芪注射液分别注入足三里和中药涂搽胃脘、胃俞等穴位进行治疗及中药治疗;对照组服用吗叮啉及中药治疗.经4周治疗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 92.5%,对照组75.2%.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运用穴位注射加中药涂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肯定,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讨穴位埋线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同时服用SASP,对照组仅给予SASP治疗,60 d复查结肠镜观察疗效。结果32例治疗组患者30例有效,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明显高。结论穴位埋线联合SASP治疗UC疗效可靠,临床症状能够短时间内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梅汤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用乌梅汤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用乌梅汤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镜下病变进行对照观察,并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对照组有效率72.5%;肠镜下病变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梅汤结合中药穴位疗法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病肠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针灸科4年来接诊的146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疾病患者,征得病人的同意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例及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穴位针灸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组临床治愈46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临床控制37例,好转1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64.47%,两者差异显著(P0.01),说明针灸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疾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针灸安全、经济、方法简便,技术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支持联合药物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方法: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21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治疗组按心理支持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19%,对照组81.90%,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0.
穴位埋线耳穴帖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堪宝 《中原医刊》2003,30(15):4-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及穴位帖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0例,足三里、中脘、太冲穴埋线治疗,结合耳穴帖压法,治疗4周。对照组30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4周。以上腹胀、嗳气、恶心、早饱、厌食、上腹痛6项主症为观察指标,记录症状积分、积分差值等,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减少差值,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加耳穴贴压法具有调节胃肠的运动功能,比西沙必利能更好地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中符合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16例,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口服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口服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联合美沙拉嗪治疗)与对照组(美沙拉嗪单一治疗),各35例,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6个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天麻钩藤饮配合穴位埋线治疗1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患者降压时间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8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天麻钩藤饮中药汤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天麻钩藤饮汤剂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太冲穴、太溪穴、肝俞穴、肾俞穴同时进行埋线,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1、2、3、4周的血压情况,包括降压率,降压幅度,发生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61.54%,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在降压时间上,无论是收缩压或是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降压迅速,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笔者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并以吗丁啉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湿浊内停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取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中脘、天枢、水分、大横、丰隆、阴陵泉、带脉,7 d埋线1次;对照组予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32 mg/粒,1粒/次,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血脂水平、经络皮温、腹部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脂肪肝程度的改善等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治疗后经络及主要穴位的均温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均温改善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优于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偏瘫肩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穴位埋线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灸电针配合现代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5 d、1个月休息痛和活动痛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于改善偏瘫肩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由于常规针灸电针配合现代康复.  相似文献   

17.
雷小兰  张竞超  龙莎 《河北医学》2011,17(7):960-96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观察组(口服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单纯口服疏肝和胃冲剂),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口服疏肝和胃冲剂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疏肝和胃冲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  相似文献   

18.
斯琴 《甘肃医药》2012,(11):830-83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22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9.38%;观察组治愈率为78.07%,对照组为64.36%;两组治愈率比较χ2=6.66,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87,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肩周炎具有安全、疗程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以作临床治疗肩周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拟平肝健脾汤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疗效。 [方法 ]使用平肝健脾汤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6 2例 ,并与采用西沙必利、复方维生素 B溶液治疗 5 7例对照组作对照。 [结果 ]治疗组的总疗效 ,主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 .0 1,P<0 .0 5 )。 [结论 ]自拟平肝健脾汤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应用背俞穴为主行穴位埋线,10日埋1次,三次为一个疗程,采用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5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7%.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能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