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艾叶作为现代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笔者近年对艾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就艾叶考证中的几个有关问题,提出探讨如下。 1 《神农本草经》为何未载艾叶 艾叶应用历史悠久,在公元前11~前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彼采艾兮”的诗句,艾就是可以烧叶灸病的艾叶。战国时期屈原撰写的《离骚》载有战国时期常用的草木55种,其中就包括了艾叶。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被誉为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的《五十二病方》中  相似文献   

2.
韩冠先 《新中医》1991,23(2):55-56
艾叶,《新修本草》言其“味苦,微温,无毒。”《药性赋》谓其“止崩漏安胎而医痢红。”验之临床,艾叶不唯有止血、治痢之功,且止咳平喘、活血解毒、止痛止泻之效亦属卓著。今择数案,以彰其用。  相似文献   

3.
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蔡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7-1139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 Artemisi argyi L evl.Et Vant.的干燥叶。性味 :苦、辛 ,温 ,入脾、肝、肾经。具有温经上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止漏安胎、燥湿止痒等功效。《别录》《药性论》《本草纲目》等书中对其都有记载 [1 ] 。艾叶含挥发油 ,油中有桉油素、β-石竹烯、芳樟醇、反式 -葛缕醇 (反式 -香苇醇 )、α-萜品烯醇、萜品烯醇 -4等 ,又含多糖类物质 [2 ] 。本文就近年对艾叶的药理、临床研究、临床选方及古今民间应用等状况予以综述。1 艾叶的药理作用1.1 抗菌作用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 ,可用于室内消毒 ;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  相似文献   

4.
山东艾叶与野艾叶的挥发油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承军 《中草药》2001,32(6):500-501
艾叶系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之功效。艾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艾叶是山东的道地药材。由于艾叶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临床用量又不是很大,长期以来,关于艾叶的研究报道为数很少。另外,有的地区以野艾A.lavandulaefolia DC.叶作艾叶人药,《中药大辞典》中也有“…其叶(野艾叶)亦可作艾叶用”的记载。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采集药材,对正品艾叶与野艾叶进行比较分析,以艾叶的主要有效部位挥发油为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药宝库中的许多详细记载到现代医学界诸多的关于艾叶的报道,特别是《艾叶》专著正式出版后,使广大读者对艾叶从种植、采收、制备、药性、药理、作用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从民间流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中就可以了解到艾叶的防病治病作用了。  相似文献   

6.
艾叶为菊科草本植物艾的叶片 ,临床功效为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理疗科常用艾叶止痛散寒 ,妇科则用于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及妊娠下血 ,常与阿胶、地黄同用。汉代《金匮要略》胶艾汤 ,以阿胶、艾叶、熟地、当归等治疗妇人冲任虚损 ,妊娠下血 ,腹中疼痛。由此以来 ,艾叶作为安胎药 ,沿用至今。东晋葛洪《肘后方》以艾叶同酒煎服 ,治妊娠卒胎动不安 ,或下血不止。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载 :“凡妇人血气寒滞者 ,最宜用之 ,固能安胎。”《药性论》亦载 :“止崩血 ,安胎 ,止腹痛。”我院从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试用艾叶、砂仁各 6g,阿胶…  相似文献   

7.
艾叶炒炭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 .etVant.的干燥叶片,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艾叶炒炭,按传统炮制方法是将干品净艾叶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表黑褐色,喷洒少量清水,灭净火星,取出,摊开晾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艾叶质轻富含挥发油,易燃烧,在炒制过程中火候不易掌握,造成受热不均匀,有的燃烧而“灰化”,有的仍为生片,炒炭最基本的要求“炒炭存性”则很难掌握,几乎有1/ 3的药材已灰化。这种炮制方法,既造成药材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甘肃产艾叶的原植物调查及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平顺  卫玉玲  张伯崇 《中草药》1994,25(7):372-376
对甘肃各地艾叶的原植物调查表明,已有12种蒿属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艾叶或混入艾叶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形态,组织学鉴定。  相似文献   

9.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tnisiaargyi)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对于艾叶的采集期,古代要求三月三日、五月五日(端午节)采’“,现代多要求4—7月份采,笔者曾以挥发油为指标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前后几天采收为好“’。此文发表后曾有人提出在最佳采集期内的同一天中以何时采为好呢?此问不无道理,在来《证类本草》中亦有“常以端午日鸡末呜时探似人者”“‘,明《东宝医鉴》亦载“端午日日未出时不语采者佳”“’,而现代民间则要求在端午日午时大阳正中时采收。…  相似文献   

10.
艾叶及其炮制品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炮制对艾叶挥发油的影响。方法:测定艾叶、艾叶不同炮制品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比重、折光率、旋光度),对成分进行薄层分析。结果:炮制后挥发油含量皆减少;物理常数不一;生艾叶与醋艾叶成分相似,艾叶炭与醋艾叶炭成分相似。结论:炮制可减弱艾叶的辛散之性。  相似文献   

11.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蒿,性味:苦、辛,温,人脾、肝、肾经。具有温经上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止漏安胎、燥湿止痒等功效。艾叶可制成艾条,用来对机体进行灸治。《本草纲目》:艾草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灸法是艾叶应用的一大主要方面,艾灸的临床应用更是广泛,本文就近年对艾叶艾灸的临床研究、古今民间应用等状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梅全喜  高玉桥 《中成药》2006,28(7):1030-1032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 isia argyiLevl.et Vant的干燥叶,作为正式药物始载于《名医别录》,临床主要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外治皮肤瘙痒。艾叶用于治病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年随着化学成分以及药理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现将近十年来对艾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研究1.1化学成分的研究1.1.1挥发油成分研究艾叶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张喜云等测得艾叶挥发油含量为0.75%[1]。尹庚明等采用常温下氮气吹扫一固体吸附剂吸附和水蒸汽蒸馏两种方法,提取富集艾叶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一质谱联机(GC-MS)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南产艾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向前  陈素珍  倪娜 《中药材》2005,28(12):1069-107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湖南产菊科植物艾叶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其成分中的30个化合物进行了确认,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和文献报道的其它产地的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安胎药是用来治疗妊娠期胎动不安、堕胎或对素有堕胎史的孕妇进行保胎的一类中药。自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创胶艾汤 ,用其治疗经寒不调、胎漏下血证以来 ,艾叶作为安胎药 ,延用至今。然妊娠期胎动不安及堕胎的病因病机是十分复杂的 ,若盲目尊古崇圣 ,非但疗效不佳 ,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故笔者对艾叶的安胎作用提出以下管见 ,望同仁指正。1 古今医家对艾叶安胎作用的应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胶艾汤 ,以阿胶、艾叶、熟地黄、当归等 ,治疗妇人冲任虚损 ,妊娠下血 ,腹中疼痛。东晋葛洪《肘后方》以艾叶同酒煎服 ,治妊娠胎动不安 ,或…  相似文献   

15.
艾叶第一次被广泛使用记载的书籍应为《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该书由东晋时期葛洪所撰,书中多收载民间常用的简验便廉之治病处方,全书共8卷73篇(缺3篇,另1篇有标题而无正文),所述疾病多以急性病为主,包括传染性疾患.经笔者统计,书中收载有艾叶的处方21首,分布在15篇中,占实际69篇的21.74%,可见葛氏颇为重视运用艾叶治疗急症,这些方剂也代表艾叶在当时的使用情况.现结合现代对艾叶的研究,探讨其治病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和合理使用艾叶治疗疾病提供线索,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艾叶制剂发展概况。方法:搜集文献所记载的有关艾叶从古至今的所有制剂类型。结果:艾叶制剂类型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且在艾叶油制剂和保健品方面均有新发展。结论:随着艾叶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对艾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工栽培艾叶技术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华本草》艾叶条目下7种蒿属艾组植物,即艾、蒙古蒿、魁蒿、五月艾、野艾蒿、红足蒿与北艾均可作为"艾"使用的主要原因。方法利用文献学方法对上述7种植物的形态学与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这7种蒿属植物的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主要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也相似。结论由于仅凭人的主观感受很难以从形态、气味与治疗效果上对上述七种蒿属艾组植物进行准确分类,故长期以来上述7种植物均被作为"艾"来使用并被收集于《中华本草》之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方法:用HS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野艾叶与商品艾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野艾叶与艾叶的挥发性成分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α-蒎烯、莰烯、蒈烯、对-伞花烃、β-石竹烯、蒿烯、γ-松油烯等特征性成分。结论:本实验为野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艾叶陈化前后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艾叶陈化前后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情况,为艾叶空气保健和环境消毒清洁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鲜艾叶及其陈(化)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数据分析,比较其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艾叶陈化前后其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还有新的成分出现。结论:关于艾叶消毒杀菌功效鲜、陈艾叶何种为佳,需要通过研究艾叶挥发油主要成分的消毒杀菌功效作用,以及表现良好消毒杀菌功效的成分在陈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情况,才能为其空气保健和环境消毒清洁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