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SuperPath全髋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新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6岁。按照手术方式分组,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常规切口组),SuperPath全髋置换30例(SuperPath组)。观察统计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3、7d VAS评分、临床疗效、早期恢复时间及Harri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切口组[(350.12±41.12)mL vs.(470.15±60.24)mL],术后3、7d分别SuperPath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切口组[(5.35±1.01)分vs.(5.25±1.02)分、(3.25±2.12)分vs.(1.02±0.11)分];SuperPath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脱拐行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切口组;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术后不同时间组间比较SuperPath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切口组(P<0.05)。结论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对患者行SuperPath全髋置换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髋关节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2005-07-2010-01共6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5.5年,平均4.8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随访6、12、24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无差异,随访3年及4年时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双极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5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随访6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手术4年以后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后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救治的62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手术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其中A组31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31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Harris、VAS评分、并发症再手术率、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Harris、VAS、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A组出血量、引流量均高于B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并发症6.45%、再手术率0.00%低于A组19.35%、12.90%,研究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提升,与对照组存在直接差异,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较低,住院时间短,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较低,术后髋关节恢复良好,生活质量获得直接提升,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采用内固定手术(内固定组),60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置换组),对两种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内固定组明显增加,而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则明显少于内固定组。置换组术后6、12个月的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7%、90%,内固定组分别为85.4%、77.1%,置换组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9例临床资料,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骨折内固定术组39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单双号编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予以的治疗方法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相关指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期间相关指标、并发生的发生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施以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女性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及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匹配性研究对105例患者进行随访,获得随访83例(85髋),随访率79%,抗骨质疏松组42例(44髋),未抗骨质疏松组41例(4l髋),并对术后病人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论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7例行内固定术,43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24~48个月,平均(28.0±18.0)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根据Harris评分法进行评分,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总的医疗费用、再手术、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医疗费用、再手术和并发症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低于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全髋置换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腹胆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在西京医院行LC的老年患者200例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60~79(69.2±10.5)岁。将200例患者分为抗菌药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抗菌药组于术中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LC前30 min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术后预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药3 d。如果术中发现胆囊炎性反应较重,则术后静脉给予甲硝唑,头孢哌酮等抗菌药4 d;对照组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每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血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抗菌药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3例(3.0%),包括切口感染2例和尿路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术后感染并发症者12例(12.0%),包括切口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抗菌药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下降(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LC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可减少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为提高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余姚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10月间300例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300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3例,占34.33%,其次是头孢他啶71例,占23.67%;术前30 min~2 h给药236例,占78.67%;抗菌药物单用286例,占95.33%;二联联用14例,占4.67%;用药疗程〈48 h为95例,占31.67%;〉72 h为97例,占32.33%。结论该院胆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须继续加强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规范医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探索合理干预途径。方法 选取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2011-07至2011-09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前组(基线调查组),2012-07至2012-09,以及2013-07至2013-09的出院病例为干预后1、2组,对干预前后3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共调查病历348份,2011-2013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依次为96.2%、33.6%、6.9%(P〈0.05)。3种Ⅰ类切口手术3年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甲状腺100%、3.8%、2.9%;腹股沟疝91.8%、55.5%、12.8%;乳腺100%、61.9%、8.7%。结论 通过制订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After hip arthroplasty, many patients continue to exhibit abnormal gait patter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 of a group of 27 individuals who have undergone hip arthroplasty with a group of 35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Specific force measures were determined from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s collected on a treadmill instrumented with two force plates. Symmetry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on both groups of subjects. First and second peak forces, loading rate, impulse, and stance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while time to first peak forc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on the affected leg of the hip arthroplasty subjects when compared to their unaffected leg, 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hip arthroplasty group showed greater asymmetry of ground reaction forc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id. Bilateral asymmetric limb loading persists well after unilater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Ground reaction force measure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quantifying the antalgic gait of hip arthroplast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5月—2007年5月24例40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行关节置换情况,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24~60个月,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60~92分,平均82分。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血沉均在30 mm/h以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中期关节置换可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Medical Dosimetry》2021,46(3):279-282
Results from a single-institution study support the need of a dose constraint for patients who have previously undergone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Our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a dose above 30 Gy to the area of hip prosthesi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ter hip arthroplasty dysfunction as measured by the Harris Hip Score. A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mon, it is urgent to further look into radiation therapy treatment parameters that can be modifi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ho receive pelvic irradiation after hip arthroplasty. Further prospective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tract safe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17.
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对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了解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3月~2003年1月进行的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中共118例(236个关节)获随访,将其分为2组,A组为同期置换组87例(174个髋关节),B组为分期置换组31例(62个髋关节)。对比A组与B组之间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并发症及功能等多方面考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明显要优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结论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安全可行,与分期置换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静脉结合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于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10至2015-08同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历资料,实验组在术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1 g,单侧手术结束后分别在关节腔内局部给3 g氨甲环酸,共计24例;选取术中及术后均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病历资料为对照组,共计24例,与实验组对照分析。分析术后引流量、血常规、有无输血、输血量,以及有无症状性静脉栓塞。结果 氨甲环酸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355.4 ml)、总失血量(1894.1 ml),隐性失血量(1538.7 ml)、 总输血量360 ml、输血率(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中失血量(954.2 ml)、出院前血红蛋白水平(95 g/L)、出院前血小板计数(157.8×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静脉及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性研究2007-03~2010-08治疗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根据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3型3例、C型2例。B1型病例采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牢固固定骨折,B3型病例采用股骨加长柄行翻修术外加同种异体结构骨植骨钢缆环扎术,C型病例均采用柄部单皮质骨螺钉内固定远端骨折部双皮质螺钉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8~24个月,股骨假体固定可靠,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肢无疼痛、无肌萎缩,功能恢复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3分。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治疗应根据其综合情况及骨折分型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