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廷广 《家庭医学》2009,(7):54-55
不可否认,不少中药生药本身确实具有很强的毒性。我们有句老话说“是药三分毒”,就是对中药毒性的一种比较科学和客观的描述。过去出于某些原因,人们忽视了中药的毒性,直到现在中药的毒性才逐渐重新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王付 《家庭医学》2004,(19):4-5
长期以来,多数人认为中药是没有毒性的,广告上也常说“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其实并不尽然。可以肯定地说,有极少数中药毒性是非常明显的,如砒霜、马钱子等;有一部分中药毒性是比较小的,如半夏、杏仁等。当然,也有部分中药没有毒性,如人参、黄芪、百合、麦冬、鹿茸等。为了使人们在运用中药时既不因中药无毒而滥用,也不因中药有毒畏而不用,我们拟将中药分分类。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肝脏是人体代谢中心,几乎所有药物(包括中药)要经过肝脏进行合成代谢。而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之一,一方面肾脏功能改变会影响某些药物排泄,另一方面许多药物排泄也会引起肾脏损害,即药物的肾毒性。若为了追求疗效而不加选择地盲目过多地使用药物,必然加重肝肾负担,对肝肾多有损害。近年来,人们对西药毒性的认识越来越重视,而忽略了中药的毒性,认为中药大多是动植物,药性平和,安全价廉,所以喜用中药的患不断增加。其实中药的毒性并非现代才有,我国历代中药献对中药毒性早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中就将所载的365种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有“有毒”,“无毒”之分。所以中药(中成药)同样存在毒副作用,如应用不当,便会发生中毒。近来中药毒性事件的报道也日趋增多。最近又见报道,有个十几岁的女孩,为了预防流感,连续服用了两个星期的板蓝根冲剂,突然出现头昏、胸闷、呕吐等过敏反应。板蓝根是清热解毒药,应该说毒副作用很小。但近年来,服用板蓝根造成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的却不少,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也有统计发现,药物性肝病中,近1/3病人是由于中草药所致。所以,“中药无毒副作用”、“吃中药最安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需要改变了。有的毒副作用只是没有西药明显罢了。所以应该走出中草药的用药误区,防“毒”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只想起西药,许多人对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所忽视,甚至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其实,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就指明了某些中药有毒性。中药是天然药物,大部分毒副作用较小,但也有少部分毒副作用较大,但总的来说,中药比西药毒性要小。中药不良反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人解释为凡是药物都带有“三分”毒性。其实这样的解释有些笼统,冤枉了很多无毒的中药。有的中药,不但没有毒性,还是一种食物,比如扁豆、淮山、薏米仁、莲子等,还有些是半成品的食物,如谷子(谷芽)、麦子(麦芽)等。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毒性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中药的药性,认为是药即有毒,将药物的偏性称为毒性,如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意气味之有偏也”。狭义上中药毒性则是指在炮制、配伍、煎熬及使用过程中,中药易产生毒不良反应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或引起不适反应。在中医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药毒性对顽疴痼疾的治疗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医药学以其独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公认的特色优势,弥补着现代医学高度发展中所发现的自身体系的欠缺和局限。国内外相关领域开始审视传统中医药学重要而巨大的潜在价值,并重新认识和评价。然而,近几年来,中药引起的肾损害,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中药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对于中药的毒性,古今中医药学家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对某些成分潜在毒性,不论古人或今人都是在不断认识之中。过去传统认为中药毒性小,甚至没有,可以长期服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引发的肾毒性报告日趋增多,引起医务工作者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药引起的肾损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覃良  周军 《应用预防医学》1995,1(6):350-352
“济民风湿王”毒性及安全性试验覃良,周军,李茂,李伟芳,樊亦军“济民风湿王”(下称风湿王)是用田七、徐长卿等中药制成的外用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痹病、跌打损伤等症。为进一步了解该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于1994年进行了毒性及安全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有关中药毒性的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医生、患的广泛关注,也由此造成了一些混乱的认识。有关龙胆泻肝丸中马兜铃酸造成患肾损害的报道,令不少病人视一些有毒中药为禁区,该用的中药也不敢用;而一些广告上声称的“纯中药无毒副作用”,又令许多患趋之若鹜,滥用药物的现象比比皆是。究竟该如何认识中药的毒性,正确运用中药防病治病呢?  相似文献   

10.
张国玺 《药物与人》2006,19(4):50-51
我们知道,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药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特殊商品,在使用时应该由专业医药师来指导应用。目前,我国在西药的应用上还是比较规范的,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分,有效地避免了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但在中药的使用上做得还很不够,特别是“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的广告宣传害人不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前几年,因中药“关木通”在比利时造成数十例的肾中毒,使得全世界医药学界都对中草药毒性引起了高度重视.国内也出现因中成药使用关木通而引发官司,教训惨痛.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靳健 《保健医苑》2023,(10):14-15
<正>对“老寒腿”这一说法,我们大部分人并不陌生,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听到有人说“我这腿一到下雨天、一吹空调就疼”“我受凉就会腿疼,尤其是冬天和阴雨天”,也总有人说“年轻时不注意保暖,上了年纪就会得老寒腿”。相信大家不免疑惑,下肢的疼痛为什么会和天气有关系?“老寒腿”真的是冻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程林江 《现代保健》2009,(16):155-155
在不少关于中医药的广告甚至报导中,有人总是喜欢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之类的观点挂在口头,以显示中药的安全性。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凡是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多少都带有一部分对人体起不良作用的“毒性”。这种毒性,往往就是所说的药物的副作用。传统的医药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中药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种繁多,分析其化学成份,植物药含生物碱类、强心甙类、挥发油等,动物药如蛇毒、斑蝥等含毒蛋白,矿物含砷、汞、铅等,这些药对人体的损害涉及到心血管、肾脏、肝脏、胃肠道、血液、神经、皮肤精神等方面,中药配伍得当则可治病,但如配伍不当则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多数中药是根据传统的经验应用于临床、媒体广告的宣传,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物质“没有毒副作用,误导许多人长期随意或超量服用中药,忽视了中药的不良反应,这是对中药认识上的误区。目前,临床上因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的病例有发生,并逐年增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毒性作用,过敏反应,致基因突变致癌、致畸作用。不良反应轻则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中药的用药安全教育与管理,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创中药安全性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健康     
人人都说要健康,什么是健康呢?有人会说那就是没病呗。有病当然不健康,但没病是不是就等于健康呢?  相似文献   

15.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不少人有这么一种概念──“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用”。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古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亦不例外。诚然中药大多属天然植物,相对说比较安全些,就常用的近200多种中药为例,具有毒性的不过10余种。但是,无毒性的中药不一定没有副作...  相似文献   

16.
有毒中药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毒性中药是指中药的偏性 ;狭义的毒性中药是指进入人体后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破坏或扰乱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中医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所致。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凡药皆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只是程度与出现的几率不同。有毒中药有其毒性的一面 ,又有其治疗作用一面。用药不当可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香玉  崔生今 《中国保健》2008,16(2):104-105
中药大部分属于天然药物,是大自然的产物,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以及其他类型的药物. 它们的性质各有不同,有的怕热,有的怕湿,有的怕燥,还有的有一些毒性.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来源基本上为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许多患者都乐于接受。但“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怎样合理应用中药,取得最佳疗效,其中也有许多讲究。概括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19.
《健康文摘》2007,(2):1-1
当有人问你现在生活怎么样的时候,你会如何回答呢? 当有人问你生活幸福不幸福的时候,你又会如何回答呢? 实事求是地讲,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每当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大都会有所迟疑,甚至觉得矛盾、茫然。难道我们的生活较之过去还不够好吗?难道我们真的是那种“欲壑难填”的人吗?  相似文献   

20.
金晓弟 《药物与人》1998,11(5):26-26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使用中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因其自然天成而倍受人们的欢迎,但它终究是药。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中药对人体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要避免和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就应该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依据来合理使用中药。首先,要尊重传统规定,合理使用中药。中药药理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就是对中药使用的规定。反就是相反,是两种中药合用可以产生剧烈的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畏就是相畏,是两种中药合用,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以减低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