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测定及其相关改变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检科门剑龙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田志强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为心脏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或堵塞,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甚至完全断绝,致使心肌营养缺如乃致坏死,因此...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堵塞时,心肌局部血液供应急剧下降,直至中断,心肌发生缺血坏死。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因而导致误诊、误治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就我急救中心近2年收治的6例非典型性心肌梗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肌微血管在冠状动脉血流量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近年来,心脏冠状动脉微血管重构已逐渐被重视。正常时,冠状动脉阻力的大部分(95%)来自心肌壁内的小动脉和微动脉。即使大血管无明显狭窄,由于微循环阻力增加亦可引起心肌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事件的发生。本文拟对近年来高血压微血管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这里所谈的冠状动脉就是供给心肌足够血液的动脉,是为心脏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管道.健康人的冠状动脉是通畅的,依赖于它,心脏才能得到充分的营养.保持规则  相似文献   

5.
心机能不全,是指心脏不能正常地排出由大静脉回流来的血液,因而身体各部分发生血液与液体的郁积。原因一、心肌收缩力减低。 1.冠状循环机能不全:心肌的血液供应一般是与心肌的活动强度相适应的,当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脏活动的需要时,就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收缩力减弱,甚至引起心肌变性、灶性坏死等形态的改变。冠状循环机能不全,系由冠状动脉的管  相似文献   

6.
心绞痛     
心绞痛为一临床综合征,由于发病率日趋增高,近年来对它有较多的研究,特别是由于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展,给我们带来更进一步的了解。病因及病理生理正常情况下,心脏接受大约5%总心脏排出量,心肌从冠状动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提出70~75%的氧,而全身仅提取约20%,由于心肌对氧需要量大,因此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血氧含量较其他器官回然不同,当心肌需要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严重、长期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纤维增生,心脏进行性扩张,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其常规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但有时疗效并不满意,因此开发了具有代谢活性的药物。曲美他嗪是一种新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我们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心肌缺血的患者中约有20%~25%为无症状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又叫无症状性冠心病或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但患者发病时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这些患者常常因为症状不典型而被漏诊,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后果有时很严重,可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也可慢慢发展为心力衰竭,有的病人会突然猝死。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于2014年3月收治1例无痛性心肌缺血病人,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部及其附近部位由于暂时性、可逆性缺氧而发生的不舒适自我感觉甚至疼痛,谓之心绞痛.心绞痛约90%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在3枝主要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枝冠状动脉狭窄80%以上才会发生心绞痛.多数病例有1枝或3枝主要动脉受累.低血压、甲亢、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可使心绞痛加重且发作频繁.由于氧气供应不能满足心肌需要时即发生心绞痛.供应心脏的氧气量决定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动静脉氧压差的大小.量正常情况下,心肌从冠状动脉血流中提取氧气的百分率就很高如果心肌的需氧量增加时,得到的补充又极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不能根据需氧量的增加而扩张),必然会出观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心绞痛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而致.  相似文献   

10.
经胸壁心脏超声(TransthoraclcE-chocardiography,TTE)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的敏感性不高,它主要依靠二维图像所示的心肌节段性运动异常来判断。即使冠状动脉已有严重病变,只要能满足静息时心肌的血供需要,没有急性心肌梗塞或急性心肌缺血,TTE就可以表现为正常“‘。经食道心脏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TEE)因探头频率高,贴近心脏,使图象更为清晰,能辨认细微结构,较之TTE敏感性更高,因而在冠心病的无创诊断中越来越有价值[’-’1ITEE探头目前的TEE探头有单平面、双平面和多平面型。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观测了40具成人尸体的胸廓内动脉,并对10条胸廓内动脉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胸廓内动脉起点原位移植适用于心脏前、后壁冠状动脉血管重建,不适于心脏后壁的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营养血管仅存在于动脉外膜,未穿入中膜。提示动脉中层营养完全来自管腔,说明胸廓内动脉游离移植不会发生缺血损伤,进一步证实该动脉游离移植完全适用于冠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管腔变小、狭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疼痛,并伴有休克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的血液供应长期受到障碍,心肌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以至结缔组织增生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的药物品种繁多。原发性高血压由于心脏工作负荷加大、工作时间延长、心肌肥厚和心肌灌注量增加,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在有冠状动脉疾患时,心脏对工作负荷增加的反应能力受限;高血压被认为是冠脉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它可加速其病情发展,因此,当高血压和冠心病共存时,选择疗效最佳的药物要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中外医疗》2009,28(5):162-162
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肌纤维化,为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临床特点是心脏逐渐增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冠状动脉多呈广泛而严重的粥样硬化,管腔明显狭窄,但可无闭塞,预防在于积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在于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的营养,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在急性心力衰竭期可应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手段。同时辅以丹红注射液,改善冠脉供血,营养心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短暂的或持久的缺血、缺氧,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及摔死等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祖国医学没有冠心病这一病名,基本上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急性或慢性,短暂的或持久的缺血、缺氧,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及摔死等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祖国医学没有冠心病这一病名,基本上属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心悸等病证范畴,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特别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AMI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血管管腔变窄或血管内膜斑块破溃,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从而出现了心肌供血不足的现象。当这种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发生心绞痛。目前,治疗心绞痛(心肌缺血)的方法有很多,如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气囊扩张术、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激光心肌打孔术等,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亢的心血管表现已被人们所认识近2个世纪了。它已成为甲亢诊断的重要标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它涉及到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系统。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心脏对甲状腺激素的微小变化都能发生相应的反应,甚至在亚临床型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时,心脏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如血清T3和T4水平虽然正常,但TSH受抑制时,即可测出心脏参数的一些变化。其中包括静息时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左室心肌肥厚及房性心律失常倾向等。 一、甲状腺激素对心脏作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甲亢时出现的心脏参数的变化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分子途径作…  相似文献   

20.
《求医问药》2011,(6):14-14
众所周知,人体心脏的功能是向全身提供血液供应,这种功能是通过心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而实现的。要实现这种功能,心肌纤维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血液来提供充分的营养并排除代谢物质。如果心肌出现缺血,心肌能量代谢发生紊乱,那么心脏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