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刘文泰等纂修的《本草品汇精要》版本众多,国内外现存的明清抄本计有20余种,近现代影印本和排印本21种,新发现抄本残卷2种.  相似文献   

2.
八角茴香种子和果壳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的种子和果壳的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八角茴香种子挥发油鉴定了3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的97.77%,得率为5.92%;八角茴香果壳挥发油鉴定了3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的96.08%,得率为5.24%。结论:有22个化学成分是种子和果壳共有的。其中,主要成分是茴香脑、胡椒酚、草蒿脑、2-[2-吡啶基]-环己醇、柠檬烯、芳樟醇和α-香柑油烯等。  相似文献   

3.
满茹 《开卷有益》2014,(6):37-37
山柰又称三柰、沙姜,为多年生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产于两广、云南、台湾等高温、潮湿的地区,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2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磺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  相似文献   

4.
1 概述《本草品汇精要》以宋《证类》为基础,对北宋至金元、明中叶约三百余年间药物的发展与变迁及对旧本草药物品种的增补与改移作了一次较系统的总结.虽然该书大部分品种承《政和本草》,对此后的本草如《绍兴本草》、《饮膳正要》以及金元医方本草中的品种亦注意收集,汇其品种,述其精要.因此,考察该书的药用品种,对研究当时用药的基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今天澄清药用品种的混乱历史亦提供了线索。全书植物类药物(包括草、木、果、菜、米谷诸部)粗略统计约1150种,今国内现存部分残卷中植物类药物除去重复者计400余种,药图600余幅,其中新  相似文献   

5.
满茹 《开卷有益》2011,(9):47-47
琥珀又名虎魄、江珠,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远年代转化而成的化石类物质,多从地层或煤层中挖出;挖出后,除去沙石、泥土等杂质即可人药。正品又分为琥珀和煤珀两种,琥珀为地下挖出的化石样物质;煤珀则是和煤矿伴生,多在采煤时挖到,又称为“黑琥珀”。  相似文献   

6.
满茹 《开卷有益》2013,(7):47-47
厚朴又名厚皮、赤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树皮或根皮,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每年立夏至夏至期间,选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植株,先将外表粗皮刮去,然后再剥取树皮或根皮,阴干后堆放在土坑里,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其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成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取出晒干,然后再蒸熟使其变软,卷成筒状,阴干即可入药。由于采皮的部位、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满茹 《开卷有益》2011,(10):47-47
玉竹又名萎蕤、葳参,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春秋二季均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黏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即可入药。其性平,味甘,含有铃香苦苷、山柰酚苷、槲皮醇、淀粉、黏液质及维生素A等成分,  相似文献   

8.
满茹 《开卷有益》2014,(5):39-37
<正>板蓝根又名靛青根、蓝靛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亦作板蓝根药用,每年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等症,为清热解毒的常用药。市场上有以马鞭科  相似文献   

9.
满茹 《开卷有益》2013,(11):27-27
墨旱莲又名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始载于《唐本草》,原名“鳢肠”,每年夏、秋季开花时采割全草,除净泥沙,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补肾益阴、凉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刀伤出血等出血症,还可用于须发早白、淋浊、带下、阴部湿痒等,为常用中药。市场上以藤黄科植物湖南连翘的干燥地上部分,或用蔷薇科植物朝天委陵菜的全草,冒充墨旱莲,使用时注意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0.
满茹 《开卷有益》2013,(10):52-52
地榆又名马连鞍薯、由红枣根,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多生长于山地的灌木丛、草原、山坡或用岸边,每年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苗枯萎后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酸,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湿疹、金疮、痔漏、痈肿及烧伤等症,  相似文献   

11.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或枝皮,为常用中药材,亦是常用调味品。肉桂用量颇大且常紧缺,因而常有伪品充斥市场。最近,在我省发现市售肉桂实系大花八角伪壳。大花八角为木兰科植物大花八角Illcium macranthumA.C.Smith.的于燥树皮。大花八角有毒,不可八药,  相似文献   

12.
满茹 《开卷有益》2014,(7):43-43
<正>山豆根又称苦豆根、黄结,主要为豆科植物广豆根的根,每年4耀5月或8耀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商品山豆根除主要为广豆根外,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俗称北豆根)、豆科植物华东木蓝等的根及根茎(俗称土豆根)及卷圈野扁豆和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俗称云豆根)的根茎亦作山豆根药用。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二色胡枝子的干燥根冒充山豆根,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3.
满茹 《开卷有益》2013,(8):43-43
吴茱萸又名吴萸、左力,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性温,味辛苦,有毒,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寒疝腹痛、脘腹胀痛、寒湿脚气及经行腹痛等症状;外治口疮和高血压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臭  相似文献   

14.
满茹 《开卷有益》2014,(10):40-40
延胡索又名元胡、玄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每年5耀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放入开水中烫煮,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辛苦,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净、跌打损伤等症,为破滞行血之品。市场上有以薯蓣科植物薯蓣珠芽经加工成仿制品冒充延胡索,使用时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5.
《本草品汇精要》系明孝宗敕命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人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编修的宫定本草。由于历史原因,书成以后秘藏内府未获刊行。本文鉴于目前尚少见对其专门研究报道。拟就其版本源流、内容特色及药物品种三个方面作一较系统的考察。1 版本及其源流考察1.1 版本考察虽然《本草品汇精要》弘治原本藏于明清两朝内府近四个多世纪未获刊行。但目前  相似文献   

16.
满茹 《开卷有益》2013,(12):35-35
贯众又称贯节、贯中,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紫萁科植物紫萁等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据统计,作为贯众使用的药材就分属鳞毛蕨科、蹄盖蕨科、紫萁科、乌毛蕨科、球子蕨科等6科,品种多达35种。每年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  相似文献   

17.
八角茴香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其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八角茴香药用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乙醇提取、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萃取八角茴香,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得到白色精细粉末的莽草酸,并对莽草酸进行化学定性分析,镇痛实验采用扭体法和温浴法,观察腹腔注射莽草酸溶液(莽草酸组)后小鼠痛阈潜伏期和扭体反应的次数,设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结果八角茴香含有莽草酸成分,其提取物对扭体法致小鼠疼痛的镇痛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给药后20min、60min痛阈潜伏期也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延长(P<0.05),但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八角茴香中含有莽草酸,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满茹 《开卷有益》2011,(12):43-43
番泻叶又名旃那叶、泡竹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为热带植物,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及附近岛屿、阿拉伯南部、印度及印尼等地。现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已从国外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满茹 《开卷有益》2014,(2):39-39
<正>大腹皮又称槟榔皮、大腹毛,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每年冬、春两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打松,置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皮即可入药。其性微温,味辛,具有下气宽中、行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痞胀、脚气、水肿等症,"为宽中利气之捷药也"(《本草汇言》)。市场上  相似文献   

20.
满茹 《开卷有益》2013,(6):45-45
升麻又称周麻、绿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的根状茎。同科植物兴安升麻及三叶升麻(关升麻)亦载入《药典》,作为正品使用。其每年春秋季节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全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晾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甘辛微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